摘要: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8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8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2个,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类)57个,涵盖81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和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
化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1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新闻学、地理信息系统、动画、小学教育、法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其中,新闻学专业历史悠久,在民国新闻史、新闻法规与伦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动画专业在全国高校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雄厚的学科实力,培养出众多优秀动画人才。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包括教育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技术。这些专业在省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教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保研率:
一、优势学科 / 热门学院保研率(普遍高于 15%,部分达 30% 以上)
这类学科多为学校传统王牌、国家级特色专业或博士点密集领域,保研名额充足,竞争相对集中。
教育类相关学科(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保研率约 40%,是全校保研率最高的学院之一,作为学校核心优势学科,注重教育实践与学术能力结合,推免名额向教育类特色专业倾斜。教师教育学院:2023 届推免率达 19.3%,领跑全校师范类学院,其师范方向专业(如学科教学系列)保研率稳定在 18%-22% 区间。文史哲类学科(文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保研率约 30%,2023 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保研率 17.6%,作为王牌院系,夏令营优营率达 60%,推免竞争激烈,注重学术成果与综合素质。外国语学院(英语、小语种等):保研率约 35%,英语专业竞争较强,小语种专业因招生规模小,竞争相对缓和,国际交流经历是重要加分项。历史学院:保研率约 25%,侧重学术研究能力考核,发表论文、参与考古实践或学术会议的学生更具优势。艺术类学科(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动画、美术学等):保研率约 30%,作为全国顶尖的动画专业所在学院,除成绩外,艺术创作、赛事获奖、实践作品是推免核心考量因素。音乐学院:保研率约 25%,注重音乐功底与演出实践,省级以上赛事获奖、大型演出经历可提升竞争力。法学学科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保研率相对稳定,近年维持在 12%-14% 之间,2025 届约 12.60%,处于校均水平,学科注重法学素养与师范特色结合,保研竞争强度中等。二、理工科及基础学科保研率(多在 15%-25%,部分偏应用型专业偏低)
这类学科包含 ESI 全球前 1% 学科(如化学、工程学等),保研名额向科研导向型专业倾斜,理工科重点班型保研率突出。
基础理科(物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物理学院:保研率约 20%,侧重科研能力,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是推免关键加分项。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保研率呈上升趋势,2023 年较上年提高 3.2%,校均约 18%-20%,基础数学方向保研名额多于应用数学方向。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理科基地班):普通专业保研率约 22%-25%,而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班等重点班型保研率达 80% 以上,属于 “本硕贯通培养” 重点支持对象。工科及应用型理科(地理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类等)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等国家级特色专业):普通专业保研率约 16%-18%,2023 年新增 “优师专项计划”,可能影响名额分配,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王牌方向,保研率略高于学院平均水平。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省级特色专业:保研率约 12%-15%,低于校均水平,侧重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习、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成果可加分。化学、工程学等 ESI 前 1% 学科:保研率约 18%-22%,科研院所合作项目多,推免名额向科研潜力突出的学生倾斜。三、特殊班型及专项保研率(突出 “精英化培养”,保研率超 50%)
学校针对顶尖学生设立的重点班型、专项计划,保研率远高于普通专业,是升学优势最显著的群体:
大禹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保研率达 80% 以上,实行 “本硕博贯通” 培养,名额向基础学科和科研方向倾斜。国家理科基地班(生物科学、数学等):保研率普遍在 80% 左右,与科研院所、顶尖高校合作紧密,推免至 985 高校的比例较高。“国优计划” 专项(理工科 + 教育硕士方向):理工科应届本科生可同时申请,推免名额单独划定,复试侧重教育实践与学科交叉能力,保研率约 25%-30%。就业情况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 “双一流”“211 工程” 高校,依托深厚的师范底蕴与多元的学科布局,就业质量持续保持高位,呈现出 “地域集中度高、行业导向清晰、王牌专业领跑、就业支持完善” 的核心特征。以下从就业核心指标、学科就业差异、地域分布、就业支持体系等维度展开全面分析:
一、整体就业基本面:高就业率与稳定发展并重
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表现亮眼,就业率长期稳居同类高校前列。其中,热门优势专业就业率尤为突出:教育学类专业 2025 届就业率达 95%,英语(师范方向)近五年平均就业率高达 97.83%,心理学专业近三年就业率更是实现 100%。从就业质量来看,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强,薪资水平呈现 “学科分化明显” 的特点 —— 地理信息科学(GIS)等工科专业一线城市平均起薪达 8000 元 / 月,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15%;心理学专业一线城市平均起薪 7500 元 / 月,而师范类专业虽起薪中等,但职业稳定性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升学与就业形成良性互补,全校整体升学率保持在 25% 左右,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升学率达 25%,多名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深造;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班等重点班型保研率极高,为科研导向型学生提供了优质发展路径。
二、学科就业差异:师范底色鲜明,多学科协同发展
学校就业格局既凸显师范类专业的传统优势,又展现工科、人文社科等学科的差异化竞争力,形成 “师范引领、多科出彩” 的就业生态。
(一)传统王牌学科:就业稳定性与认可度双高
师范类核心专业(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师范等)教育学(含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作为 A 类学科(全国前 5 位),是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 “输送大户”,2025 届毕业生 60% 进入公立学校,其中不乏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重点中小学,入职公办学校的比例达 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个百分点。汉语言文学(A 类学科)就业路径多元,30% 左右成为中学语文教师,20% 进入新闻媒体(如新华社、江苏卫视)或出版机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非师范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编剧、文化创意等工作,行业资源丰富。英语(师范方向)凭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力,30% 毕业生进入重点中学,25% 入职华为、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世界 500 强企业,部分通过 “国家公派教师项目” 赴海外孔子学院任教。A 类人文社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国前 3%)作为江苏省唯一 A 类马理论学科,毕业生多进入高校、党政机关、国企党委及主流宣传平台,虽体制内岗位竞争激烈(平均竞争比 1:45),但职业发展稳定性强。地理学(A - 类,“双一流” 建设学科)衍生的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全国排名第 1,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共建联合实验室,毕业生 94% 实现就业,多从事 GIS 工程师、城市规划师等岗位,部分进入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深造。(二)新兴优势学科:踩中行业风口,就业竞争力突出
工科类专业(地理信息科学、软件工程、能源服务工程等)地理信息科学(GIS)依托 “双一流” 学科辐射,聚焦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恰逢自然资源部相关岗位需求量同比增长 22% 的行业红利,毕业生平均月薪超万元,部分进入华为、ESRI 等企业。软件工程作为工科 “明星专业”,就业率常年接近 100%,毕业生多入职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实验设施与师资力量达国内一流水平。能源服务工程 2024 年软科排名全国第一,主打综合能源管理、碳计量等前沿应用,依托学校原化工部直属院校的行业基础,就业口碑良好。应用型社科专业(心理学、新闻传播等)心理学(B + 档,全国前 10 位)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宁易购等共建实践平台,毕业生可从事学校心理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等工作,部分通过军队文职考试进入部队心理服务部门。新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民国新闻史等优势研究领域,毕业生进入媒体、公关、政务新媒体等领域,行业认可度高。(三)特色专业就业注意事项
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高分录取(2023 年江苏物理类 635 分),若瞄准金融领域需考取 CFA 等证书,而转向中小学教育方向的毕业生,因 “师范 + 数学” 复合背景,在重点中学招聘中通过率比纯师范专业高 8%。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理科基地班保研率达 30%,但本科直接就业多为销售岗(起薪不足 6000 元),研发岗普遍要求硕士学历,适合愿意长期科研深造的学生。三、就业地域与单位分布:聚焦长三角,体制内倾向明显
(一)地域分布:高度集中长三角,南京为核心枢纽
毕业生就业地域呈现强烈的 “长三角集聚效应”:69.51% 选择在江苏省内就业,其中 44% 留驻南京,10% 前往苏州;加之 13% 赴上海就业,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超 70%。这一分布既源于学校在长三角地区的品牌认可度,也与当地教育、科技、文化等产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形成 “校地协同” 的就业格局。
(二)单位类型:公立机构为主,多元化就业并存
教育系统(核心去向):全校 35% 左右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师范类专业这一比例更高,公立学校成为就业主阵地,体现了学校 “师范底色” 的就业导向。体制内单位(重要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单位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等专业进入体制内的比例较高。企业单位(多元拓展):工科专业毕业生多进入华为、百度等高新技术企业,人文社科类毕业生部分入职世界 500 强企业的行政、运营、国际业务等岗位。其他领域:20% 左右毕业生进入艺术机构、25% 进入文化企业(艺术类、文学类专业为主),部分通过 “乡村振兴计划”“国家公派项目” 赴中西部支教或海外就业。南京师范大学的就业优势源于三大核心支柱:一是师范类专业的 “金字招牌”,在长三角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口碑;二是 “双一流” 学科与新兴工科的协同发展,精准对接智慧城市、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需求;三是深度绑定长三角产业资源,就业地域与行业需求高度匹配。
2025年辽宁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招生专业投档最低分2025位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22744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217691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师范、国家理科基地班)、生物技术、生态学]6178681化学(师范、非师范)6168928智能装备与系统61110278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服务工程)60512013合成生物学60312662食品科学与工程59216282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58917304海洋资源与环境58618370
2025年辽宁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创新实验班)、秘书学]620915思想政治教育(师范)6151154财务管理6091485外国语言文学类(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翻译)6081528行政管理6031834国际经济与贸易5972246来源:鱼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