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政坛最近像暗夜开锅,一阵噼啪乱响,却偏偏没半点香气冒出来。蓝白合合不拢,蓝营群众心里的火早就灭不掉,侯友宜倒像围着灶台转圈,却总碰不得锅盖。他明明想翻锅,可惜朱立伦和柯文哲坐镇台前,三个人谁也没资格说锅怎么端。此时此刻,柯文哲又突然搭上了郭台铭,弄得局里乱
文|陈美秀
台湾政坛最近像暗夜开锅,一阵噼啪乱响,却偏偏没半点香气冒出来。蓝白合合不拢,蓝营群众心里的火早就灭不掉,侯友宜倒像围着灶台转圈,却总碰不得锅盖。他明明想翻锅,可惜朱立伦和柯文哲坐镇台前,三个人谁也没资格说锅怎么端。此时此刻,柯文哲又突然搭上了郭台铭,弄得局里乱得像夜市小吃摊,油烟混杂,谁往锅里丢点什么都能起个新火花。外头看戏的群众吼着闹着,有人问朱立伦到底能不能压住柯文哲?怎么还说服不了?是不是连侯友宜该不该出现都要投票了?
10月底那场朱柯会,事情烧到31号愣是没出锅。其实,从国民党的角度看,说服柯文哲比搬四方大石还难。一来,多少权利和利益许诺给柯文哲,没人说得清;说“会让”,又说不明白怎么让。界线画不出,心意传不达,气氛就冷下来了。再者,柯文哲要的“大位”说到底,选谁做主也绕不过程序问题。国民党这些天老不敢明讲,怕被柯文哲揪住辫子又被挖苦,仿佛一次“黄金会”没闹够,总得给人留点笑柄。你说本科班出身的朱立伦真的怕起柯文哲?偏又太多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压根不敢自作主张。
还有一件,郭台铭的名字,一直像橡皮糖一样甩不掉。柯文哲想把“蓝白合”变“蓝白郭”,联署一到31号就收了三倍门票。有没有票还真不确定,可单独邀请郭台铭进屋国民党会答应吗?这题国民党高层私下就摇头,老朱哪怕再嘴硬,也扛不住基层日夜喊着拒绝另一个“郭老板”。门外说话声比会议室宽广多了,真真假假乱成一片。这里头的信任全靠纸糊,随便揉揉都露风。
柯文哲坚持真不少,四点里点名要保住民众党主体性——说白了,怕自家小伙伴散了,哪还好意思应付同志?奉劝国民党,别把内部矛盾装到别人锅里。蓝营表面和气,骨子里刀刃向内,这事大家心里有数。再退一步,柯文哲的劈腿,是为自己争筹码,还是给蓝营添堵?简直你说得出他都能演。偶有几个民众党铁杆觉得他灵活,一帮蓝营尾随着骂“变色龙”,这两派谁能说服谁?
但郭台铭更像一块炙热的石头,谁抬谁烫手。他联署摆明了卡在十万票;如果真过关,场面扑朔起来。有人假设联署数字漂亮,舆论就会“尊郭台铭为王”,蓝白合的格局非得再估一遍。拜托,郭董也没少自抬身价,后台的消息隔三差五朝外泄露。每隔一天就有新“密谈”传说,讲得人心七上八下。可柯文哲这回倒显得比朱立伦有谱,一副“你们怎么谈是你们的家务事”架势。光看这操作都能读出民众党幕后策划小组的无奈。
而国民党这边,地段好的摊子快被拆光。放权让利?到底打算让几分?谁又来负责解释失落的席次给老党员听?别说高手如林,关键时刻,转一圈发现还是原班人马,有的只顾自保。这样的让利不是秋风扫落叶,反倒是深秋划柴火,每一点都细算。国民党真舍得吗?让一点不丢分还好,再多就要掏心掏肺,这种胆子有几人?
这些天外头开始算时钟。11月4号前,侯友宜还得和柯文哲坐下,连喝茶都被拍桌子做成新闻。有意思的细节是,侯友宜似乎有点犹豫,他想直接晤谈郭台铭绕过柯文哲,问题是这条路堵得更死。说到底,侯友宜风格偏干净利落,但政治桌上不是警界办案,他应付多头账户确实力不从心。出现这种尴尬,其实反映的是干部层内部结构松动。谁来决定?没个章法。
另一方面,郭台铭同自己阵营的联络已基本靠“友情”,不是正式沟通。经常是两句话寒暄,话题再也展开不了。明明历史任务不重,硬生生成了“圆桌骑士”剧本,谁都想掺和一刀。结果就是传闻满天,各路小道消息满天飞。你说蓝白何必?还是柯文哲瞄得准,“要程序正义也要郭台铭”。身段软下来,根本不吃那一套,让步越多风险越大。
底下基层又不安分。蓝营老党员反对三方结盟,觉得国民党自有出路,民众党又凭什么占便宜?侯友宜做了好几年警政,心里明白群情若失控,想拉也拉不回,这回他是真慌还是装样?也不见得。他在战略上倒有闪失,不想亲近郭台铭,却怕被柯文哲摸清底牌。这两头堵,他要如何给自己留身?
民众党这一块也并非铁板。他们担心“合”,担心自家声量被稀释。党员内部流传,宁缺毋滥,分明想像国民党浑水摸鱼时,还保得住席位。柯文哲则像没睡醒,连开三场记者会,话说完又推翻。上一秒强调郭台铭不能少,下一秒又说愿意退位。莫非他也没主心骨?观众当然爱看分歧,大伙想赌下步怎么走。
比起什么“黄金会”式程序正义,这回各方更怕自身边界模糊。所有底牌都不愿主动翻开。离心离德的表面谦让,背后其实各有算盘。蓝白谈判桌上,从来顾不得誓言与承诺,谁都在现场假笑,谁都在找下家门路,不信等再过两天新闻轮播不出新花样。弱化主角,把配角推到风头,套路玩得不累吗?
然后就是数据——郭台铭拿到的联署票根数据,有消息称数量超过13万(据多家岛内媒体10月31日新报),支持度稳在10%上下。大数据里能看到群众结构变化:经济选民趋向撑郭,老蓝营守成未变,柯文哲吸纳年轻票源局限明显。参选人三足鼎立初现端倪。可网络投票与实际投票永远是两码事,谁敢押宝?细算下去,热闹归热闹,能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没准还要等繁琐的选举公告下达后才能说。
有个细节浮出水面:今冬岛内民调同一话题波动大,一日三变。许多人今早刚赌侯友宜明日见郭台铭,晚上却传两人已秘密碰头。真假、虚实全糅作一团。你看,政治里谁耐烦数细节?有数字的一方不甘心输掉面子,没数据的怕失了里子,多个互信裂痕,像锅底的新旧积灰,从不肯一次刷净。
某些时候,蓝白合忽然又看起来很合理,像是大势推动,三家坐地分金。有时又像是冷场打坐,对谁都没数。你说三方桌子摆开会有共赢?也不是没可能,等等,好像蓝绿都没按常规出牌。合与不合,其实谁也憋不住最后一口气。就像摊头的小贩,油锅起烟,抓一把葱花撒下去,还是那打开锅盖时的跃期待。不信?等他们再拖下去,谁还真能做得到事成之前不掉链子?
端看今天局面,到底是蓝营自乱脚步,还是柯文哲故作周旋,或许三家全都想看别人先表态。有时候声势越猛,收场越狼狈。朱立伦嘴上说放权,柯文哲眉头一皱不接招,侯友宜明明想补刀,动作却慢了一拍——事情发展到这份上,在岛内也不是第一遭。历史反复循环,合则聚气,分则各自安好。
***谁也不肯舍得把锅盖掀了,这么一大局,还是看天意更合适吧。***
来源:雁去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