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度前10的湖泊,中国为啥一个也没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04:31 1

摘要:大约在3000万年前,泰山的基本轮廓已经成型。此后历经长时间的,风力以及雨水的侵蚀作用,泰山山体被逐渐地雕刻,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模样。

文章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请问以下四个地方中,哪一个诞生至今存在的时间最久?

正确答案是泰山。

大约在3000万年前,泰山的基本轮廓已经成型。此后历经长时间的,风力以及雨水的侵蚀作用,泰山山体被逐渐地雕刻,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模样。

与之对应的东海,诞生于2800万年,到1600万年前,长江的形成要追溯到73万年到2万年前,而洞庭湖一直到了我国唐朝,也就是大约1000年前,才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不难看出,地球的山川湖海家族中,湖泊一族最为年轻也最容易发生变化。就拿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来说,鄱阳湖在2000年前,还是一片陆地,被称为鄡阳平原。

到了唐末,九江一带的彭蠡泽越过罂子口,湖水南侵进入鄡阳平原,鄱阳湖才得以诞生。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洪泽湖、洞庭湖成因都与之相似。

这类湖泊,普遍地存在着,时间较为短暂湖泊的深度较浅。比如太湖、洪泽湖其平均深度仅仅为1.9米;巢湖平均深度2.8米;面积最为辽阔的洞庭湖、鄱阳湖平均深度分别为6.3米、8.4米并且最大水深都不超过25米。需得知晓,地球最深的湖泊,深度达到了1642米,是鄱阳、洞庭的60多倍呢。

这样鄱阳、洞庭只能淹没一栋七层小楼。现在问题来了,为啥我国五大淡水湖普遍较浅?地球上那些深度排名靠前的湖泊,又都有哪些共性呢?接下来鼠鼠将从湖泊成因的角度出发,试着回答这两个问题。

要回答我国五大淡水湖为啥普遍较浅,还得从湖北说起。

翻开湖北地形图,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湖北东北方向的大别山,其地势在东西方向上,绵延着380多公里,不过到了黄梅、桐城一带之后,山势却突然戛然停止,紧接着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度,达到60多公里的凹陷地带。

凹陷两侧的大别山、九华山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而凹陷中央的盆地海拔仅为30米左右,这里分布着长江的主河道以及龙感湖、大观湖等众多湖泊。

这个凹陷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这条横亘在大别山和九华山之间的走廊,其实是一条断裂带。

距今2300万年至164万年前的晚第三纪,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所产生的区域动力,使得我国湖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出现了一条2400多公里长的郯庐断裂带。这条断裂带不仅塑造了长江,也为我国东部众多湖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郯庐断裂带出现以前,古长江水出三峡后,由于大别山、九华山的阻隔,江水会在江汉平原形成一个内流湖,湖水常年蒸发,盐度不断加大,地理学界将其称为江汉盐湖。

郯庐断裂带形成后长江水经过武穴向东流淌穿过大别山沿郯庐断裂带持续前行最终汇入东海

一路上江水会填满沿途地势较为低洼的盆地,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断积累,一个个古湖的湖床,逐渐成型。

过去这些湖泊分别被称为“云梦泽”,而后又被称作“彭蠡泽”,再接着是“丹阳湖”。后来由于湖泊持续地在发生着变迁,于是就渐渐地演变成了如今的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等。

现在把视野拉高,你会发现,巢湖、洪泽湖等湖泊,也都位于郯庐断裂带上。这里本就是地势较为低洼的盆地地形,随着河流,年复一年地沉积,一个个湖泊,才得以诞生延续。因此我国东部一系列吞吐江水的湖泊,都属于河流冲淤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湖。这些湖泊的湖床盆地,本身落差较小,绝大部分水深,都低于25米。

流水的沉积作用,能够蓄水,造湖;流水的侵蚀作用,同样可以使大地,凹陷成湖。我国西南的喀斯特地貌区,分布着众多的石灰岩。石灰岩经流水侵蚀后,会形成一定范围的,闭塞盆地,这些盆地所承载的水体,被称作溶蚀湖。云南的普者黑湖、贵州的草海,便是典型的溶蚀湖。只不过这类湖泊普遍都不深,水深大多在10米以下。

前面讲了这么多,你或许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有湖的地方,其地形都属于盆地。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只有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更容易聚水成湖。

而形成湖床盆地的作用力大致有五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沉积、侵蚀还有火山、冰川、构造。

我们可以根据这五种作用力,将湖泊分为五个类型。

接下来你会发现,沉积、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普遍较浅,另外三种作用力形成的湖泊则相对更深。

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内,其实每一种湖泊类型都有分布。

其中深度排名第一的,是位于东北地区的一片火山湖——长白山天池。火山湖顾名思义,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塌陷蓄水而形成的湖泊。

长白山于公元956年,曾有过一次七级的喷发,喷发过后,火山口出现了塌陷情况,进而形成了盆地,此盆地的垂直落差达到了900多米。

此后1000多年间,四周群山的降水持续不断地,缓缓汇入火山口,一片火山湖便随之孕育而出。由于湖面海拔超过2千米,隐秘在16座山峰之间,古人便将其称为天池。

天池面积不大,仅有9.82平方公里,不过其最大深度却达到了374米,这比我国深度位列第二的湖泊当惹雍措还要深上150多米呢。

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地球上很多火山湖的深度都要远超沉积湖、溶蚀湖。

比如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湖,长约100公里,宽约30公里,总面积达1130平方公里。和我国山东的微山湖相比,二者规模几乎一样

它的下面,藏着一座超级火山——多巴火山,整个湖泊,就位于那火山口的凹陷盆地之上。

因此多巴湖看似风平浪静,平平无奇,不过它的最深处,达到了505米,着实是不折不扣的“深渊之虎”。

目前全世界最深的火山湖,位于美国的俄勒冈州。7700多年前,洛基山脉的马扎马火山爆发,爆发后的火山口,迅速地被雨水填满,水深达到了594米。这里如今是美国著名的户外景点,被命名为火山口湖国家公园。

尽管火山口湖已经如此之深,接近天池的两倍,但它仍然挤不进世界前十的榜单。因为那些更加深不见底的湖泊,全部由冰川、构造作用形成。

冰川湖乃是全球数量最为繁多的湖泊类型,我国湖泊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分布着诸多的冰川湖。冰川即指高海拔、高纬度地区长久存在的天然冰体。冰川虽为固体,不过如同河流一般,会顺着地势朝低处滑动。因其体积与重量皆极为巨大,在其运动期间会对地表进行侵蚀,从而形成洼地。待冰川消融之后,洼地蓄积水分便会形成冰川湖。

距今1.8万年前,地球正处于第四纪冰川的最盛期,当时全球24%的陆地被冰川覆盖,还有20%的面积为永久冻土。

到了1.65万年前,这些冰川开始融化,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冰川湖,便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相继出现。

例如北美洲五大湖之一的大奴湖,大约在1.4万年前,形成了。这些湖泊的湖床盆地,是由冰川,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侵蚀,逐渐塑造而成的。

五大湖之中的苏必利尔湖,其最深处为406米,不过大奴湖,它的最深处却达到了614米,此湖乃是全球最深的大陆冰川湖。

相比起大陆冰川,山岳冰川,虽体积更小,却分布在高原高山地区,这里地形起伏更大,侵蚀所形成的洼地,落差也就更大。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别德马冰川,数万年来,持续侵蚀地表,在群山之间,造就了一条狭长的凹槽,冰川融水,灌入凹槽后,别德马湖便诞生了。别德马湖的最深处,达到了900米,此乃目前全球最深的冰川湖。

从沉积湖、溶蚀湖到火山湖,再到冰川湖,它们的深度越来越深,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久。难道说历史越古老的湖泊深度就会越深吗?

还记得文章开头我们说过,地球的山川湖海家族中,湖泊一族最为年轻。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湖泊,存在时间都不超过1.8万年但有些湖诞生至今已经有百万年,甚至千万年之久了。这些古老的湖泊便是构造湖。

构造湖即地壳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凹陷盆地积水后所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有个明显特征,湖岸比较平直,形状狭长。

比如非洲的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以及艾伯丁裂谷范围内,由于索马里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分离,艾伯丁裂谷一带的岩层持续下陷,马拉加拉西河、鲁齐齐河的河水汇入裂谷后,南北狭长的坦噶尼喀湖便诞生了。

坦噶尼喀湖,至今已然存在了900至1200万年,我们人类的祖先,在离开非洲之前,就曾生活在湖泊的两岸。1949年,科学家对坦噶尼喀湖的深度展开了测量,发现其最为深处,达到了1470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全球第二深湖。

卖了这么久的关子,我们终于讲到了这颗星球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从太空俯瞰,贝加尔湖的轮廓,和坦噶尼喀湖极为相似,二者都是南北狭长,湖岸平直的形状。

巧合的是,它们的形成过程也如出一辙,贝加尔湖处在一条1600km长的裂谷之上,裂谷每年都会以2cm左右的速度扩张,而这一过程已经持续了2500万至3000万年。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裂谷周围,300多条河流,持续不断地、源源不断地汇入其中,最终令这里储备了全球22%的淡水。

据测量贝加尔湖最深处为1642米,并且随着裂谷不断扩张,这一深度还会越来越深,直到成为未来某片大海的一部分。

在我国汉字体系里,有二十多个字用来指称湖泊,其中有“滇池”的“池”有“纳木错”的“错”;有“白洋淀”的“淀”还有“日月潭”的“潭”;甚至包括专门形容水很深的“渊”

“渊”字,在很早很早的商代便已然出现了其从外部来看好似“匚”而在中间部分则宛如“水”。

过去人们不知道渊有多深,便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来意会。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得以测量大湖的深度,从几十米深的沉积湖到几百米深的火山湖,再到上千米深的构造湖,一个个深渊从此不再神秘。

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以了解深渊形成背后的原因,形成知识体系并传播下去,这也是地理的意义。

来源:沐风恋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