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1月的某个周一,早上7点15分,我挤在地铁3号线的人潮里,右手攥着手机,屏幕上是昨晚改到11点的《Q4用户增长方案》,左手被旁边大叔的公文包顶得发麻。地铁播报“科技园站到了”的声音刚落,我跟着人流往外挤,鞋跟被踩了一脚,疼得龇牙咧嘴——这双黑色高跟
第一章 早高峰的地铁与格子间的落差
2023年11月的某个周一,早上7点15分,我挤在地铁3号线的人潮里,右手攥着手机,屏幕上是昨晚改到11点的《Q4用户增长方案》,左手被旁边大叔的公文包顶得发麻。地铁播报“科技园站到了”的声音刚落,我跟着人流往外挤,鞋跟被踩了一脚,疼得龇牙咧嘴——这双黑色高跟鞋是去年双十一买的,三百多块,现在鞋头已经磨出了白边,却还得接着穿,毕竟上班要“体面”。
我叫陈默,在“星途科技”做用户运营,整整四年。从刚毕业的5千5,涨到现在的9千,每年涨幅不到10%,HR总说“公司在高速发展期,薪资会逐步向行业看齐”,可这“逐步”,慢得像蜗牛爬。
到公司楼下,我买了个肉包和豆浆,一边走一边吃——上午8点半要开早会,迟到扣50块,我舍不得。电梯里遇到同部门的李姐,她偷偷跟我说:“今天有个新人入职,听说直接定的运营主管岗,薪资……你猜多少?”
我咬着肉包,含糊不清地问:“能有多少?咱们部门主管才1万2。”
李姐压低声音:“2万!我听HR小姑娘说的,还不算绩效奖金。”
我手里的豆浆差点洒出来。2万?一个新人,刚入职就是主管岗,薪资是我快两倍?我在公司做了四年,从基础运营做到资深运营,手里握着三个核心用户社群,去年还牵头做了“校园拉新”项目,给公司带来了30%的用户增长,到现在连个“主管”的头衔都没有,薪资更是被甩了十条街。
早会上,新人果然来了。叫林浩,穿一身潮牌,头发染成浅棕色,手里拿着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跟部门经理王磊勾肩搭背地走进来,一口一个“磊哥”,熟稔得像认识了好几年。
王磊拍了拍手:“给大家介绍下,林浩,新入职的运营主管,之前在大厂待过,有丰富的用户增长经验,以后大家多配合。”
林浩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我们,最后停在我身上:“陈默姐是吧?我听说你做社群很厉害,以后多向你请教。”
我扯了扯嘴角,没说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慌。早会内容很简单,王磊把我手里的“校园拉新”项目,直接转给了林浩,说:“林浩,这个项目你接一下,你有大厂经验,肯定能做得更好。陈默,你先配合林浩,把资料交接一下。”
我愣了一下,抬头看王磊:“王经理,这个项目我跟进了三个多月,马上就要落地了……”
“哎呀,陈默,”王磊打断我,笑得敷衍,“团队协作嘛,林浩刚入职,需要项目熟悉业务,你是老员工,多带带新人,应该的。”
我没再说话,手里的方案纸被攥得发皱。散会后,我把项目资料整理好,送到林浩的工位。他正戴着耳机刷短视频,看见我过来,摘下耳机:“资料放这儿吧,我回头看。对了,陈默姐,那个社群的用户画像,你给我做个PPT,明天早上要,我跟磊哥汇报。”
我看着他理直气壮的样子,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用户画像我上周刚更新过,在共享盘里,你自己看就行。”
“我没时间看啊,”林浩摊了摊手,“我刚入职,事儿多,你顺手做了呗,也花不了多久。”
“我手里还有别的活儿,没时间。”我转身就走,没再理他。
回到工位,我打开电脑,屏幕上的“Q4用户增长方案”突然变得刺眼。四年了,我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周末经常加班,项目做得不少,功劳却没多少。去年评优,王磊把“优秀员工”给了他的亲戚;今年涨薪,HR说“你的薪资已经到资深运营上限了,再涨要等晋升”,可晋升的机会,却给了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薪资还比我高两倍多。
中午吃饭,李姐坐在我对面,小声说:“别气了,我听说林浩是王磊的远房侄子,走关系进来的,不然哪能刚入职就拿2万?”
我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原来如此。难怪王磊这么护着他,难怪一个没什么经验的新人,能抢走我的项目,还能拿这么高的薪资。
下午,林浩又来找我,说用户画像PPT他“实在没时间做”,让我必须帮忙。我没理他,他直接去找了王磊。没过多久,王磊就把我叫进办公室。
“陈默,林浩让你做个PPT,你怎么不配合?”王磊皱着眉,语气很不好。
“我手里有Q4方案要改,没时间做用户画像。”我说。
“Q4方案先放放,”王磊说,“林浩要跟我汇报,这个更紧急。你是老员工,要以团队为重,别总想着自己的活儿。”
“以团队为重?”我看着王磊,突然觉得很可笑,“他拿2万的薪资,做着主管的活儿,连个用户画像PPT都要我这个拿9千的人帮他做?这就是你说的团队为重?”
王磊愣了一下,大概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他咳嗽了一声:“薪资的事,是公司定的,跟你没关系。你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别管那么多。”
“怎么没关系?”我提高了声音,“我在公司做了四年,薪资9千,他刚入职就2万,还抢我的项目,让我给他打杂。王经理,你觉得这公平吗?”
“公平不是你说了算的!”王磊也提高了声音,“公司招林浩,是因为他有大厂背景,能给公司带来资源。你要是有本事,也去大厂待几年,再回来要高薪啊!”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得我心口疼。我看着王磊冷漠的脸,突然觉得这四年的付出,像个笑话。我转身走出办公室,回到工位,打开招聘软件,第一次认真地更新了自己的简历。
第二章 涨薪申请的泡影与辞职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我过得很压抑。林浩每天上班刷短视频、聊微信,偶尔问我要几份资料,转手就改成自己的名字,发给王磊邀功。王磊还在早会上表扬他:“林浩进步很快,已经能独立完成汇报了,大家多向他学习。”
我手里的Q4方案改了三版,王磊都不满意,说“没有新意”“不符合公司战略”,可他又说不出具体要改哪里。我知道,他就是故意刁难,因为我那天在办公室跟他吵了一架。
周五下午,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写了涨薪申请,找王磊签字。我在申请里详细列了自己四年的工作成果:负责的社群用户从5000涨到3万,转化率稳定在15%以上;去年的校园拉新项目,为公司带来10万+新用户;还带过两个实习生,现在都能独立负责基础运营工作。我申请把薪资涨到1万5,就算比不上林浩的2万,至少能接近行业水平。
王磊看了申请,放在一边,笑着说:“陈默,你的工作成果,公司都看在眼里。但是你也知道,今年公司效益不好,涨薪名额有限,再等等,明年肯定给你涨,至少涨到1万2,怎么样?”
“明年?”我看着他,“王经理,去年你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呢?今年林浩刚入职就拿2万,公司效益不好,怎么有钱给新人开高薪?”
“林浩是特殊情况,他有大厂资源,能给公司带来收益,”王磊避开我的目光,“你再等等,我会跟HR争取的。”
我接过涨薪申请,叠好放进包里。心里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我知道,王磊就是在画饼,像过去四年一样,用“再等等”“以后会好的”来敷衍我。
晚上回到家,妻子苏晴正在做饭,儿子乐乐在客厅玩积木。苏晴看见我回来,笑着说:“今天怎么这么晚?我炖了你爱吃的排骨汤,快洗手吃饭。”
我坐在餐桌前,没什么胃口。苏晴看出我不对劲,问:“怎么了?工作不顺利?”
我把林浩的事、涨薪申请被拒的事,都跟苏晴说了。苏晴听完,放下筷子:“这也太欺负人了!你在那儿做了四年,拿9千,新人凭关系进来就拿2万,还抢你项目,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不,咱辞职吧?”
“辞职?”我愣了一下,“我现在辞职,找工作不容易,乐乐明年要上小学,还要还房贷,压力太大了。”
“压力大也不能受这委屈啊!”苏晴说,“你有四年运营经验,手里有项目成果,找个1万5以上的工作肯定没问题。就算暂时没找到,我那点工资也能撑一段时间,大不了咱们省着点花。”
乐乐跑过来,抱着我的腿:“爸爸,你别不开心,乐乐以后不买玩具了,省钱给爸爸买好吃的。”
我抱起乐乐,心里又暖又酸。是啊,我不能再忍了,为了苏晴,为了乐乐,也为了我自己,我不能再在这个不尊重人才、只讲关系的公司里耗下去了。
周末,我没去公司加班,在家修改简历,把四年的工作成果整理成PPT,突出数据和案例——社群用户增长500%,项目ROI 1:3.5,用户留存率提升20%……这些都是我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不是林浩那种靠抢来的功劳能比的。
我在招聘软件上投了十几家公司,大多是互联网行业的用户运营或运营主管岗,薪资要求1万5-2万。投完简历,我心里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我必须迈出这一步。
周一早上,我去公司递交了辞职信。王磊看到辞职信,很惊讶:“陈默,你真要辞职?我不是跟你说了,会跟HR争取涨薪吗?”
“不用了,王经理,”我笑着说,“我已经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了。”
王磊还想挽留:“你再考虑考虑,林浩刚入职,很多事还不熟,你走了,项目怎么办?公司离不开你。”
“公司离不开的不是我,是能干活的人。”我拿起自己的东西,“资料我都整理好了,放在共享盘里,跟林浩交接的事,你让他找我就行。”
走出王磊的办公室,我长舒了一口气。四年的压抑,好像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李姐过来跟我道别,偷偷塞给我一包零食:“默姐,你做得对,这种公司不值得待。以后有好机会,记得跟我说说。”
“好,一定。”我笑着说。
回到工位,我开始收拾东西。桌上的绿植是我刚入职时买的,现在已经长得很高了;抽屉里有乐乐画的画,上面写着“爸爸加油”;还有一本工作笔记,记满了四年的项目心得。我把这些东西放进纸箱,抱着纸箱走出公司大门。
阳光照在身上,很暖和。我掏出手机,“辞职了,感觉轻松多了。”
苏晴很快回复:“太好了!晚上我给你做顿好的,庆祝一下!”
我笑着回复“好”,心里充满了期待。虽然未来的路还不确定,但我知道,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第三章 意外的橄榄枝与2万5的诱惑
辞职后的第二天,我开始面试。第一家公司是做教育APP的,HR跟我聊了半小时,问了很多关于用户增长的问题,我都结合自己的项目经验,有条理地回答了。HR对我很满意,说会跟业务部门沟通,让我等通知。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面试了三家公司,有两家明确表示“薪资只能给到1万3”,还有一家说“需要跟领导再商量”,都没给出明确答复。我心里有点着急,乐乐的学费、房贷,每个月都是固定支出,要是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压力会很大。
周五下午,我正在家里修改面试PPT,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归属地是本市。
“您好,请问是陈默女士吗?”电话那头是个男人的声音,很专业。
“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极光互动’的HR总监,我叫张远。我们在招聘平台上看到了您的简历,很欣赏您的用户运营经验,尤其是您之前做的校园拉新项目,跟我们公司目前的业务方向很契合。想请问您现在是否在找工作?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公司聊聊?”
极光互动?我愣了一下。这是星途科技的直接竞争对手,做的也是互联网社交产品,规模比星途大,薪资待遇在行业里出了名的好。我之前也投过极光的简历,但是没收到回复,没想到他们会主动联系我。
“我在找工作,很有兴趣跟您聊聊。”我说。
“太好了!”张远的声音很热情,“我们明天上午10点有个面试,您方便过来吗?地址是……”
我记下地址,挂了电话,心里又激动又忐忑。极光互动是行业内的头部公司,要是能进去,不仅薪资能提升,职业发展也会更好。
周六早上,我特意穿了一身正装,提前半小时到了极光互动的楼下。公司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环境很好,大厅宽敞明亮,前台很有礼貌。
面试我的是张远和用户运营部的负责人李娜。李娜看起来很干练,说话直接:“陈默,我们看了你的简历,你在星途做的校园拉新项目,ROI能做到1:3.5,很不错。能跟我们详细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我把项目的背景、目标、执行过程、数据结果都详细说了一遍,重点讲了我如何通过“社群裂变+线下活动”结合,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转化率。李娜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问了几个细节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线下活动的用户流失问题”“社群裂变的激励机制怎么设计”,我都一一回答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李娜笑着说:“陈默,你的经验很扎实,思路也清晰,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我们想给你发offer,岗位是用户运营经理,薪资2万5,绩效奖金另算,还有年终奖,大概是1-3个月薪资。你觉得怎么样?”
2万5?我彻底愣住了。我之前的目标是1万5-2万,没想到极光直接给了2万5,比星途的新人还高5千,比我之前的薪资高了快两倍。
张远看出我的惊讶,笑着说:“陈默,你的能力值这个价。我们公司重视人才,不会因为你之前的薪资低,就压低你的待遇。只要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薪资还能再涨。”
我缓了缓神,心里满是激动:“谢谢你们!我很愿意加入极光互动!”
“太好了!”李娜伸出手,“我们希望你能尽快入职,最好下周就能来,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握住李娜的手,感觉像是在做梦。
走出极光互动的大楼,我掏出手机,第一时间给苏晴打了电话:“晴晴,我拿到极光的offer了!薪资2万5!”
“真的?太好了!”苏晴的声音很激动,“我就知道你可以的!晚上咱们出去吃,庆祝一下!”
挂了电话,我站在路边,看着来往的车流,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几天的焦虑、担心,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我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
晚上,我和苏晴带着乐乐去吃了顿大餐。乐乐拿着菜单,兴奋地说:“爸爸,你以后是不是能给我买变形金刚了?”
“当然能!”我笑着说,“以后爸爸会更努力,让乐乐和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苏晴看着我,眼里满是骄傲:“默,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我握住苏晴的手,心里满是幸福。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我有信心,在极光互动,我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第四章 老公司的挽留与新征程的起点
周日,我正在家里收拾入职需要的材料,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王磊。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陈默,你真找到新工作了?”王磊的声音有点急切,“哪家公司?薪资多少?”
“极光互动,薪资2万5。”我如实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王磊的声音:“2万5?这么高?陈默,你别去极光了,回来吧!我跟HR商量了,给你涨薪到1万8,再给你个运营主管的头衔,项目还让你负责,怎么样?”
我愣了一下,有点好笑。之前我申请涨薪到1万5,他说“公司效益不好,再等等”,现在我要去对手公司了,他突然愿意给1万8,还给主管头衔,早干嘛去了?
“不用了,王经理,”我说,“我已经跟极光签了offer,下周就要入职了。”
“别啊,陈默!”王磊赶紧说,“1万8不够,咱们还能再谈!2万怎么样?跟极光差不多,你回来,我保证以后项目都让你负责,林浩我会让他配合你,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
“不是薪资的问题,”我平静地说,“王经理,我在星途做了四年,想要的不仅仅是薪资,还有尊重和认可。之前我一次次跟你争取,你都敷衍我,现在我要走了,你才想起挽留,太晚了。”
“我知道之前是我不对,”王磊的声音带着歉意,“我不该偏袒林浩,不该忽视你的付出。你回来,我一定改,咱们一起把项目做好,好不好?”
“对不起,王经理,我已经决定了。”我挂了电话,把王磊的号码拉黑了。我知道,就算我回去,王磊也不会真的改变,他只是怕我去极光,给星途带来竞争压力。这样的公司,不值得我回头。
周一早上,我带着入职材料,去了极光互动。张远在门口等我,笑着说:“欢迎加入极光!我带你去熟悉一下环境。”
公司的办公环境很好,开放式的工位,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会议室,还有休闲区,放着沙发和咖啡机。张远带我去了用户运营部,李娜正在跟团队成员开会,看见我过来,笑着说:“大家停一下,给你们介绍下,这是咱们部门新加入的运营经理陈默,以后大家多配合。”
团队成员都笑着跟我打招呼,很热情。我的工位在靠窗的位置,视野很好,能看到楼下的公园。桌上放着一个欢迎礼盒,里面有公司的周边、笔记本和一支钢笔,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欢迎陈默加入极光大家庭!”。
下午,李娜给我安排了入职培训,跟我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业务、产品和团队情况。她还把目前的核心项目“高校社交圈”交给我负责,说:“这个项目跟你之前做的校园拉新很像,我们相信你能做好。有什么需要支持的,随时跟我说。”
我接过项目资料,心里满是感激。在星途,我需要抢着做项目,还得不到认可;在极光,领导主动把核心项目交给我,给予我信任和支持。这种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是我在星途从未有过的。
接下来的一周,我快速适应了新公司的节奏。团队成员都很专业,也很友善,有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帮我。我把“高校社交圈”项目的方案重新梳理了一遍,结合之前的经验,提出了几个优化建议,李娜很认可,让我尽快落地。
周五下午,我组织了第一次项目会议,跟团队成员讨论方案的执行细节。大家都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会议结束后,团队里的95后小姑娘小田跟我说:“默姐,你太厉害了!你提的那个‘校园大使分层运营’的思路,我之前想了好久都没想明白,你一说我就懂了!”
我笑着说:“都是大家一起讨论的结果,以后有什么想法,随时跟我说。”
晚上,我加了会儿班,把会议纪要整理好,发给团队成员。走出公司大楼,夜色已经降临,路灯亮了起来,很温暖。我掏出手机,“今天开了项目会,团队氛围很好,领导也很信任我,感觉很棒。”
苏晴回复:“太好了!晚上我给你留了汤,回来喝。”
我笑着回复“好”,心里满是踏实。我知道,我的新征程已经开始了,虽然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我有信心,在极光互动,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第五章 项目攻坚与价值的证明
入职一个月后,我负责的“高校社交圈”项目正式落地。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在10所高校建立校园大使团队,实现5万新用户注册。为了达成目标,我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线上通过高校社群、小红书、抖音进行宣传,线下在高校举办“社交沙龙”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刚开始,项目进展很顺利。我们在5所高校建立了校园大使团队,线上宣传也带来了1万多新用户。可到了第二周,问题出现了——另外5所高校的校园大使招募困难,很多学生担心“耽误学习”“没报酬”,不愿意加入;线下活动的参与人数也比预期少,只有不到200人。
团队成员都有点着急,小田跟我说:“默姐,咱们要不要降低要求,先招几个大使凑数?不然目标完不成,领导会失望的。”
“不能凑数,”我说,“校园大使是项目的核心,要是招到不负责的人,后续的运营会更麻烦。咱们得想办法,解决学生的顾虑。”
我组织团队开会,讨论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决定调整校园大使的激励机制:基础报酬从每月500元提高到800元,还设置了“用户增长奖金”,每带来100个有效用户,奖励200元;线下活动也增加了“互动礼品”,比如定制的笔记本、充电宝,吸引学生参与。
我还亲自去了两所高校,跟学生会的负责人沟通,争取到了学生会的支持——学生会帮忙宣传校园大使招募,我们则为学生会的活动提供赞助。这一招很有效,短短三天,我们就招到了剩下5所高校的校园大使,线下活动的参与人数也涨到了500多人。
项目落地一个月后,数据出来了:10所高校的校园大使团队全部建立,新用户注册量达到6.5万,超过目标30%;用户留存率达到45%,比公司之前的项目高出15%。
李娜在部门例会上表扬了我:“陈默带领团队超额完成目标,‘高校社交圈’项目的用户质量和留存率都很高,为公司的Q4用户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公司决定给陈默团队发项目奖金,陈默个人也会获得‘月度优秀员工’的称号。”
团队成员都欢呼起来,小田拍着我的肩膀:“默姐,太厉害了!咱们做到了!”
我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我也做不到。”
会后,李娜把我叫进办公室,说:“陈默,你的能力很突出,公司很看重你。我跟张总商量了,想给你涨薪,从2万5涨到3万,下个月开始执行。另外,公司准备启动‘城市扩张’计划,把‘高校社交圈’项目推广到全国100所高校,这个项目还是由你负责,再给你配两个新人,组建一个小团队,怎么样?”
3万?还能组建自己的团队?我心里满是激动:“谢谢李经理!我一定好好做,不辜负公司的信任!”
走出办公室,我掏出手机,“涨薪到3万了,还负责全国的项目,组建自己的团队!”
苏晴很快回复:“太棒了!我就知道你可以的!晚上咱们带乐乐去买变形金刚,说话算话!”
我笑着回复“好”,心里满是幸福和成就感。我想起在星途的日子,想起王磊的敷衍和林浩的抢功,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薪资翻倍,负责核心项目,组建自己的团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一切,都是我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晚上,我带着乐乐去玩具店,买了他最喜欢的变形金刚。乐乐抱着变形金刚,开心地说:“爸爸,你真厉害!以后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努力工作,赚很多钱,给爸爸妈妈买好吃的。”
我抱起乐乐,亲了亲他的额头:“好,爸爸等着看乐乐长大,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苏晴看着我们父子俩,笑着说:“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这只是我在极光的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我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支持,我能做得更好,实现更大的价值。
第六章 老对手的困境与新人生的风景
入职三个月后,我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高校社交圈”项目的全国扩张,100所高校的校园大使团队全部建立,新用户注册量突破50万,用户留存率稳定在40%以上。这个项目成为了公司的标杆项目,我也因此被晋升为用户运营总监,薪资涨到了4万,还获得了公司的“年度优秀管理者”称号。
在一次行业峰会上,我遇到了星途科技的老同事李姐。李姐看到我,很惊讶:“默姐,你现在越来越厉害了!都成总监了!”
我笑着说:“都是运气好,遇到了好公司、好团队。星途现在怎么样?林浩还在做主管吗?”
李姐叹了口气:“别提了,林浩把项目搞砸了。你走后,他接了‘校园拉新’项目,没经验,又不认真,结果用户增长没达到预期,还浪费了很多预算。王磊被老板骂了一顿,现在想把项目交给别人,可没人愿意接。”
“那公司的业绩怎么样?”我问。
“不太好,”李姐说,“很多老员工都辞职了,有的去了别的公司,有的自己创业。老板想招人,可因为之前的口碑不好,没人愿意来。现在公司都快撑不下去了,正在裁人呢。”
我心里有点感慨,却不意外。星途只看重关系,不尊重人才,留不住人,业绩下滑是必然的。我想起王磊当初挽留我的样子,要是他早点重视人才,星途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你呢?李姐,打算一直在星途待着吗?”我问。
“我也在找工作呢,”李姐说,“跟你一样,投了极光的简历,还没收到回复。默姐,你能不能帮我跟HR说说,给我个面试机会?”
“没问题,”我说,“我回去跟张总说一声,让HR优先看你的简历。你有经验,能力也强,肯定能通过面试。”
李姐很感激:“谢谢你,默姐,还是你靠谱。”
后来,在我的推荐下,李姐顺利通过了极光的面试,加入了我的团队。李姐很努力,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
周末,我带着苏晴和乐乐去郊区的别墅度假——这是我用年终奖买的,虽然贷款还没还完,但终于有了一个宽敞的家,有院子,有露台,乐乐可以在院子里玩,苏晴可以在露台上种花。
乐乐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苏晴在露台上浇花,我坐在椅子上,看着他们,心里满是幸福。苏晴走过来,递给我一杯茶:“默,你现在越来越忙了,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我知道,”我握住苏晴的手,“现在咱们的日子好了,我想多陪陪你和乐乐,弥补之前的亏欠。”
“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苏晴笑着说,“我从来没怪过你,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现在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
乐乐跑过来,抱着我的腿:“爸爸,咱们什么时候去游乐园啊?我想去玩过山车。”
“下周周末,爸爸带你去,好不好?”我说。
“太好了!”乐乐开心地跳了起来。
我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一年前的自己——拿着9千的薪资,在星途受委屈,每天焦虑房贷和学费;现在的我,薪资翻了四倍多,成为了总监,有了宽敞的房子,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我当初的决定——勇敢地辞职,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我知道,职场中没有永远的稳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勇敢地争取自己应得的尊重和待遇,才能走得更远。我也明白了,薪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对个人价值的认可。一个不尊重人才、不认可员工价值的公司,再稳定也不能久待;一个重视人才、愿意为员工价值买单的公司,才能给员工带来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院子里,很温暖。我抱着乐乐,牵着苏晴的手,看着远方的风景。我知道,我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美好的风景等着我去发现。但我会带着这份努力和勇气,继续前行,为自己,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糯米爱阅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