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没有嘴巴,却很危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3:11 1

摘要:现实里没有僵尸,不过确实可能会有一些生物悄悄咪咪潜入你的大脑。比如最近的新闻报道称,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今年已经确诊129例因“食脑虫”诱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其中已经有26例死亡,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包括对生活用水消毒之类的紧急公共卫生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玩没玩儿过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人应该都很熟悉那句:僵尸吃掉了你的脑子!

现实里没有僵尸,不过确实可能会有一些生物悄悄咪咪潜入你的大脑。比如最近的新闻报道称,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今年已经确诊129例因“食脑虫”诱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其中已经有26例死亡,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包括对生活用水消毒之类的紧急公共卫生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吓死人,什么样的虫子能让26人死亡? 图源:微博央视财经

虽然新闻里没提什么症状,但脑膜脑炎大家应该不太陌生,指脑膜(覆盖大脑和脊髓的膜状结缔组织)和大脑同时发生感染和炎症,患者往往伴随着持续不断的高烧、头痛,还会出现颈强直、呕吐和畏光,严重者会死亡。乍一听还挺吓唬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会“吃掉”你的脑子呢?

啥虫子这么可怕?

其实新闻里的“食脑虫”并不是指昆虫,而是指一种真核单细胞生物,属于阿米巴原虫,音译自英文名amoeba,来自于希腊语的“amoibe”,意思是变化,因此有时候会翻译成变形虫。

阿米巴原虫的基本形态,靠伸出的伪足运动。 图源:Britannica

正如“变形虫”这个名字,这类生物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一团无色的果冻一样的东西。它们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断伸出伪足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也被称为“阿米巴样运动”。因为没有嘴,它们也可以通过变换形态,让整个细胞将食物包裹起来,用“胞吞”来摄取食物。

阿米巴伪足的各种形态。 图源:David J. Patterson / Wikipedia

胞吞过程。 图源:Wikipedia

这些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也和我们熟知的不太一样。大部分时候,它们能够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后分配到细胞两端,然后细胞质再进行分裂。

在不适宜的生存环境下,整个细胞则会形成厚实的包囊把自己保护起来,而细胞核则会分裂出数个子核形成几个子细胞。等到外界温度适宜时,包囊体释放出子细胞形成新的个体。

阿米巴包囊体生理盐水涂片。 图源:zsbeike.com

阿米巴家族的成员里,可以“吃脑子”的一般是福纳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 fowleri,以下简称福氏阿米巴)。虽然从分类学上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阿米巴目下的成员,不过医学上我们还把它们视作一家人。

福氏阿米巴的三种形态示意。 图源:cdn.britannica

福氏阿米巴不怕热,即使水温到了45℃它们也能继续繁殖,因此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水域中。由于其能够抵抗氯消毒之后的水体,它们也能在消毒不充分的游泳池或自来水中存活一段时间。

黑箭头指的就是福氏阿米巴。 图源:fity.club

这种变形虫几乎总是在滋养体阶段感染人类,此时它正处于活跃的摄食和繁殖状态。当环境条件变得不利时,变形虫会长出鞭毛并移动寻找食物。如果恶劣条件持续存在,就会进入包囊阶段,此时代谢活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直到环境重新变得适宜。

福氏阿米巴的包囊、鞭毛体和滋养体(从左到右)。 图源:wikipedia

一些观点认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属于营自生(free-living)生活,即没有宿主也能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绝大部分情况我们都不用担心接触到它会影响人体。只是在一些很偶然的情况下,它们进入鼻腔(呛水)之后会沿着嗅神经出发,之后到达嗅球(负责处理嗅觉信息的神经结构)从而影响大脑。

叫作“食脑虫”自然是因为它们能够入侵大脑对人体产生严重损害。它们进入大脑之后,会吞噬红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母细胞,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蛋白酶、磷脂酶等物质,这又会进一步损伤大脑中的其他细胞和组织。除此之外,其本身就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从而会导致脑水肿、出血性坏死及脑疝等种种危及生命的情况。

电镜下福氏阿米巴吞噬红细胞的场景,e为红细胞,箭头为阿米巴形成的“胞吞嘴(phagocytic mouths)”,接触到红细胞后就会分泌蛋白酶、磷脂酶等帮助消化。 图源:参考资料6

福氏阿米巴能够引起严重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这种严重的中枢神经感染发展得十分迅速,一旦出现症状,在3~7天之内就能够让患者死亡。而且这种病早期症状又十分隐蔽,类似流感,所以十分容易误诊或漏诊。

阿米巴大家族里能进脑子的不止福氏阿米巴一个,比如2022年我国就曾报道过一名患者死于狒狒巴拉姆西阿米巴(Balamuthia mandrillaris)引起的脑膜脑炎。

显微镜下狒狒巴拉姆西阿米巴的滋养体和包囊体,有点像树杈。 图源:David Charles Warhurst

这种阿米巴最早是1986年在美国的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死去的狒狒身上分离发现的,而在此之前,肉芽肿性阿米巴脑膜脑炎都被认定是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引起的。除了灵长类,有时候它们也会感染马和狗。

这两种阿米巴和福氏阿米巴一样为营自生生活,不过病例较福氏阿米巴少见,只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过只要感染了这几种阿米巴,病情都会进展得十分迅速,致死率很高,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

虽然致死率如此高,但在1962到2023年之间,全球仅发现488名福氏阿米巴感染者。以全世界范围来看,绝大部分案例都集中在赤道两侧。我国在1978年~2018年之间,包括港澳台地区有6例明确诊断为福氏阿米巴感染的患者,考虑到一部分地区诊断条件相对落后,也许这个数据有一些出入。而据美国CDC统计,在1962年至2022之间,他们共出现了157例明确诊断的福氏阿米巴感染。

美国案例中大部分主要分布在佛罗里达、南加州、德克萨斯州等更靠近热带的区域。虽然绝大部分人感染都是接触到疫水,也曾经记录到一个罕见案例:两名亚利桑那州的儿童因在家里洗澡感染了福氏阿米巴。好在这种概率应该比在家被闪电劈中的概率还要小。

虽然有包括两性霉素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但是这种疾病进展得太快,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法知道到底疗效如何。在美国确诊的157例患者中,仅有4例存活。

不过考虑到案例如此稀少,我们其实无需为这种疾病过分担心。它的传播方式太特别太挑剔了,只有鼻子呛进疫水才可能感染,喝进肚子里?没事儿!而且消毒达标后的游泳馆或浴室也不会存在风险。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夏日炎炎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水温高的地方游野泳,游泳的时候尽可能头抬高不要鼻子呛水。

当然,这里不得不指出鼻炎患者有时候会用洗鼻器冲鼻子,美国CDC建议要么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合格蒸馏水或消毒过的水,要么煮沸3分钟后再放凉,要么自己用正确剂量的氯漂白剂消毒,但不要直接用自来水。除了预防这种罕见的致病生物,最主要也是不给其它病菌可乘之机。

总而言之,我们不必听到“食脑虫”就惊慌失措,起码对我们绝大部分人,还是可以说很遥远的。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AM, Von Dwingelo JE, Price CT, Abu Kwaik Y. Cellular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ecology of Legionella-amoeba interaction. Virulence. 2013 May 15;4(4):307-14. doi: 10.4161/viru.24290. Epub 2013 Mar 27. PMID: 23535283; PMCID: PMC3710333.

[2] Pervin N, Sundareshan V. Naegleria Infection and 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Updated 2025 Feb 16].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5447/

[3] https://www.sohu.com/a/924016897_332484

[4] Bhosale NK, Parija SC. Balamuthia mandrillaris: An opportunistic, free-living ameba - An updated review. Trop Parasitol. 2021 Jul-Dec;11(2):78-88. doi: 10.4103/tp.tp_36_21. Epub 2021 Oct 20. PMID: 34765527; PMCID: PMC8579774.

[5] Wang Q, Li J, Ji J, Yang L, Chen L, Zhou R, Yang Y, Zheng H, Yuan J, Li L, Bi Y, Gao GF, Ma J, Liu Y. A case of Naegleria fowleri related 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in China diagnosed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BMC Infect Dis. 2018 Jul 28;18(1):349. doi: 10.1186/s12879-018-3261-z. PMID: 30055569; PMCID: PMC6064090.

[6] Martínez-Castillo M, Cárdenas-Zúñiga R, Coronado-Velázquez D, Debnath A, Serrano-Luna J, Shibayama M. Naegleria fowleri after 50 years: is it a neglected pathogen? J Med Microbiol. 2016 Sep;65(9):885-896. doi: 10.1099/jmm.0.000303. Epub 2016 Jul 4. PMID: 27381464; PMCID: PMC7001490.

[7] Chou A, Austin RL. Entamoeba histolytica Infection. [Updated 2023 Apr 1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7718/

编辑:柠七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