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公布了2025年“滨州好医生、滨州好护士”名单,滨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宝珍、血液透析室护士长崔红霞两位同志光荣入选。同时,在市卫生健康委对医疗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的名单中,滨州市人民医院共
近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公布了2025年“滨州好医生、滨州好护士”名单,滨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宝珍、血液透析室护士长崔红霞两位同志光荣入选。同时,在市卫生健康委对医疗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的名单中,滨州市人民医院共有12人上榜。
这些优秀医务工作者忠诚履行人民生命健康守护者的神圣职责,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将守护百姓健康的使命深植于心、落实于行,为推进健康滨州和品质滨州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将陆续分享他们的从医经历与心路历程,传递医者仁心的温暖与力量。
在 2025 年度
医疗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马南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六病区,提到马南医生,同事们会想到他钻研技术时的那股“痴劲”,患者们会记起他温和询问时的那份“耐心”,而在他自己心中,最重的始终是那份沉甸甸的“医者责任”。从2017年初出茅庐的临床新人,到如今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他用八年时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从医历程。
2017年,马南刚刚入职,深知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为了能尽快像科室前辈们一样,在危急重症面前从容不迫,他将加班变成了常态。无数个深夜,科室的灯光为他而亮,他反复钻研病历、复盘操作流程,将每一个疑难病例都视为成长的阶梯。
马南与两位医学前辈合影
这份对专业的执着,化作了对患者极致的耐心与热忱。
2025年,一位本院退休的老主任因重症肺炎住进六病区。在马南的悉心医治下,老人最终康复出院。令人动容的是,出院后不久,这位老前辈竟特意让家人推着轮椅,来到马南的门诊当面致谢。老人紧握他的双手,既是感谢,更是前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这一刻,马南深刻地体会到,医者的使命,不仅在治愈疾病,更在于传递温暖与希望。
马南深信,精湛的医术是守护患者生命的基础。他珍惜每一次临床操作,反思每一个病例,更将每一次比赛视为锤炼技能的熔炉。
2018年,他荣获滨州市呼吸内科岗位技能竞赛特等奖,初露锋芒。
2019年,他在山东省慢病管理挑战赛中拔得头筹,斩获优胜奖。
2020年,他荣获“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2022年,他在首届健康山东行动知行大赛中为团队夺得二等奖;2023年,他更是一举获得“滨州市五四青年先锋”和“滨州市表现突出医务工作者”两项殊荣……
这一连串的荣誉,并非简单的勋章罗列,而是他日夜精进、淬火成钢的最佳见证。
工作两年后,马南发现科室气管镜操作人员紧缺,许多呼吸介入技术难以开展。他主动请缨,前往山东省胸科医院进修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为了争取更多上台手术的机会,他创造了独特的“作息表”:每天清晨第一个到岗,下午两点下班后,他并不急于返回一个半小时路程外的宿舍,而是在医院旁的快餐店里一等就是六个小时,直到晚上八点再返回手术室,只为能多参与一台急诊手术,多观摩一次高难操作。这份近乎“痴狂”的执着,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学成归来后,他成为科室介入技术的“火种”,积极开展各级支气管镜操作。
五年间,全院气管镜操作量翻了三倍,无数患者因此重获新生。这份事业的背后,是沉甸甸的个人牺牲。2021年,他的女儿在凌晨四点降生。初为人父的喜悦还萦绕心头,早上八点,他的身影已准时出现在内镜中心——一位气道内肿瘤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命悬一线,他必须为生命而战。
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多少个深夜被急诊电话召回。无论是异物窒息还是急性痰堵,每一次呼吸道梗阻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看到患者转危为安的那一刻,他说:“一切都值了。”在家庭责任与医者天职的天平上,他选择了后者,无怨无悔。
2025年5月,一次意外让马南的左脚足底骨折,需要打上石膏在家静养。人虽在家,他却仍然心系患者,特别是一些诊疗方案具有连续性的病人,始终是他心头的牵挂。在确保个人身体状况不影响操作精准度的前提下,他与科室团队制定了周全的协助方案。于是,每周固定的时间,由同事用轮椅推着他前往内镜中心,他拄着双拐,将自己的身躯稳稳地“钉”在操作台前,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内镜操作中。
一位目睹此景的患者,在顺利完成检查后,由衷说道:“马医生,您的脚不方便,做完检查坐我的轮椅回去吧!”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患者的真诚理解与关怀,正是对医者无悔付出最珍贵的回馈,也化作了支撑他无悔前行温暖动力。
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马南从未退缩。
2019年底新冠疫情肆虐,他毅然参加援鄂医疗队,在黄冈市团风县坚守了30多个日夜,圆满完成任务。
2023年初,疫情卷土重来,他在新成立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六病区连续奋战四天四夜,直至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当时,气管镜检查因气溶胶传播风险极高而被大部分医院暂停。一位呼吸困难的患者入院,CT提示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肺肿瘤,病情刻不容缓。科室讨论后,马南没有丝毫犹豫,他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毅然走进手术室,成功为患者切除了气道内肿瘤,使患者转危为安。他用专业的判断和无畏的担当,为患者在疫情的阴霾下,抢回了一条生命通道。
随着新冠、流感等疾病的轮番肆虐,他敏锐地注意到,感染后合并肺诺卡菌这一特殊病原体的患者日益增多。此类疾病起病隐匿,许多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因漏诊等原因导致症状反复疗效不佳。深知其漏诊与误诊的巨大危害,工作间隙,他系统性地熬夜整理每一份珍贵病历,潜心总结该病的影像学与气管镜下表现特征,最终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呼吸领域顶尖期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优化临床诊疗路径、降低漏诊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凭借在临床与科研上的深厚积累,2025年8月,他首次受邀代表医院,在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疾病介入医师分会学术年会上,就气管镜应用技巧进行了专题授课。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其多年来深耕呼吸介入领域、甘于奉献的最好认可。
从青涩到成熟,从追随到引领,马南用八年时间,完美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由每一天的坚守、每一次的担当、对每一位患者的尽心尽力编织而成。他脚下的路,或许曾因伤病而蹒跚,但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前行之路,却始终坚定、踏实,闪耀着仁爱与担当的光芒。
来源:每日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