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悔药”按粒卖,也轮不到海外华人打八折。57岁的李婉华在镜头前一句“加拿大真系好难捱”,把无数移民心里那根刺直接拔出来晾血。6.8%通胀、11.4%菜价、12.4%后生仔失业率,数字冷冰冰,落到饭桌就是牛肉变豆腐、豆腐变豆芽,最后连豆芽都要数根买。
“后悔药”按粒卖,也轮不到海外华人打八折。57岁的李婉华在镜头前一句“加拿大真系好难捱”,把无数移民心里那根刺直接拔出来晾血。6.8%通胀、11.4%菜价、12.4%后生仔失业率,数字冷冰冰,落到饭桌就是牛肉变豆腐、豆腐变豆芽,最后连豆芽都要数根买。
她不过把大家偷偷算过的那本烂账,公开算了一遍。
二十年前,她带着“嫁个洋老公+三个娃”的满分剧本登陆温哥华,以为从此天高海阔。
现实剧本却改写为:超市收银小票长过电影片尾字幕;16岁双胞胎儿子一句“读完书唔知做咩”,比任何恐怖片对白都瘆人;大女儿拿着多大荣誉学位,照样在纽约抢实习,抢不过有绿卡的同龄人。
移民滤镜碎成渣,最扎心的是渣里还掺着房价、地税、医保年年涨价的玻璃碴。
有人骂她“黄丝变回流,打脸啪啪响”。
可骂的人没讲:香港教育局刚给非华语仔女派糖——中文课外资助、校本支援、考试迁就,一条龙。
李婉华立马在小红书搜“香港国际学校+中文家教”,动作比年轻人抢演唱会门票还快。
算盘珠噼啪响:娃回港读国际学校,一年学费比加拿大私校便宜三分之一;请个内地中文老师一对一,时薪三百港币,比温哥华钢琴课便宜一半;再叠加高才通计划,30%名额留给回流港人,四万人已上车,她不过想挤进下一节车厢。
最尴尬的是人情账。
当年黑暴,她拍片撑“同路人”;如今同路人散了一半,留下的骂她“叛徒”。
王晶一句“滚远点”登上热搜,点赞最高那条留言写:“晶哥,唔该帮她打包行李。
”李婉华没回嘴,只在评论区贴了一张深夜超市空空如也的货架,配文:“买唔到菜,只能买机票?
”一句话,把政治立场打回生存本能——肚子饿的时候,情怀填不饱。
有人问她怕不怕回港被嘲。
她反呛:“嘲我又唔会少块肉,加拿大加税真系会少层皮。
”狠话放完,转头又私信旧同事问“国际学校面试讲普通话定粤语”。
嘴硬心软,才是真人版。
毕竟57岁再创业不易,可看着两个六尺高的儿子天天窝在房间打机,哪个老母不心慌?
回流不是荣归故里,更像迟到的止损。
算盘打得响,可变量还在:双胞粤语水平停留在“唔该”和“多谢”,回港怕跟不上本地课程;香港国际学校学位年年爆满,面试排期排到后年;老公加拿大籍,回港要重新申请工作签,五十岁再搵工,HR一看护照先皱眉。
李婉华在直播里苦笑:“人生下半场,原来比上半场更多关卡。
”弹幕飘过一句“至少你有得拣”,她盯着屏幕沉默三秒,补一句:“有得拣,先最辛苦。
”
故事写到这,没有逆袭,也没有崩盘,只有一个中年女人把“面子”和“里子”放上天秤,看哪边先触底。
屏幕外的你我,如果也在深夜打开过回国机票页面,又默默关掉,大概能读懂她那句欲言又止——移民不是单程票,回流也不是回头路,只是生活把你逼到墙角时,不得不选的逃生门。
门后是什么?
没人打包票。
但门不开,永远只能困在原地数豆芽。
来源:奋发橘子x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