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人出征,首轮回家六个”,这行字像一记闷棍敲在球迷后脑——WTT蒙彼利埃冠军赛刚打完第一天,中国男单就集体关灯,连种子选手都没撑到晚饭点。
“七人出征,首轮回家六个”,这行字像一记闷棍敲在球迷后脑——WTT蒙彼利埃冠军赛刚打完第一天,中国男单就集体关灯,连种子选手都没撑到晚饭点。
向鹏输得最让人窝火。
2比3,决胜局9平后连丢两分,球拍垂在腿侧那一下,镜头切得清清楚楚,像把“后继无人”四个字直接拍观众脸上。
弗朗西斯卡36岁,比向鹏大一轮还多,最后一板反手快带,球蹭着台边飞,向鹏没够到,国乒男线最后的遮羞布也被蹭掉了。
周启豪、袁励岑输得更快,三局球加起来没让对手出汗。
看直播的球迷弹幕刷成一片:欧洲赛场是不是加了隐形buff?
其实没那么多玄学,就是对面质量太高,一板比一板重,国乒小将在中远台对不上点,退半步就回不来。
女单那边更像过山车。
王艺迪先被早田希娜逼到墙角,再连扳三局,11比9的第四局打完,她攥拳吼的那声“come on”把现场法国小孩吓得一哆嗦。
陈熠赢得险,决胜局10平后发球直接得分,张安蹲在地上没起身,那一刻观众席的华人区才敢喘气。
可高兴不过三小时,陈幸同、蒯曼跟着掉队。
蒯曼还是2号种子,被韩国18岁小将金娜英活活冲垮,第三局连丢六个赛点,镜头里教练席的保温杯都捏瘪了。
球迷刚想骂“怎么又翻车”,一看签表——世界前十已经没了五个,心里稍微平衡:原来冷的不止咱家。
第二天续命赛,王艺迪没让意外再发生。
3比1拿下巴西的高桥布鲁娜,第三局11比5打得像教学片,可第四局8比8时她还是狠狠跺了一脚——那球要是再飞,国乒就真只剩她一根独苗。
陈熠没扛住,1比3输给波尔卡诺娃,最后一分回球出界,她冲看台耸耸肩,像在说“尽力了,但对面太高”。
男单那边,张本智和跟法国勒布伦弟弟撕满五局,吼到嗓子沙哑。
球迷一边嫌他吵,一边不得不承认:外协会现在全是这种“打鸡血”型,国乒派二线来练级,结果级没练成,先被级练了。
很多人把锅甩给“非主力练兵”。
话糙理不糙:主力在备战月底总决赛,冠军赛只能让排名7-20位的年轻人顶上。
平时国内联赛看着挺猛,一到欧洲球馆,地板弹性、无缝球、观众口哨声全成新变量,应变能力瞬间掉线。
说白了就是缺实战经验,平时训练再狠,也不如真刀真枪被老油条上一课。
女单看似保住半区,隐患一样扎手。
王艺迪下一轮大概率碰日本张本美和,15岁的小姑娘已经能把旋转玩出花。
再往后,还有波尔卡诺娃那种身高臂长的“欧洲高墙”。
国乒女队以前靠速度压制,现在人家把台内球练上来了,速度差被抹平,高度劣势就放大。
有人担心“洛杉矶周期是不是提前塌方”。
倒也不用连夜唱衰,主力没来的比赛,本来就像月考,成绩差能早醒。
真正该挠头的是后备人才厚度:同年龄段里,欧洲、日本、韩国都冒出00后甚至05后,国乒男队还在吃95前的老本。
再不给年轻人交学费,等到巴黎奥运后老将退役,学费就得翻十倍交。
接下来两天,王艺迪每赢一场都是续命,也是给教练组写检讨书——写清楚到底缺啥、怎么补。
球迷可以骂,但骂完别忘了看直播:看看她怎么在对手主场顶住嘘声,怎么在关键分敢不敢发长球。
这些细节,比喊口号实在。
至于男单,全军覆没已成定局,不如把镜头对准训练场。
听说向鹏连夜加练反手底线,周启豪拉着法国陪练打关键分。
输都输了,再惨也得把对手套路录下来,回去拆成PPT,一页一页过。
最怕的不是输,而是白输。
冠军赛还没结束,冷门还在继续。
世界前十的签表像被龙卷风刮过,谁也说不好最后冠军姓不姓“张本”或者“波尔卡诺娃”。
国乒这次把短板晾在聚光灯下,疼是疼,至少看得清伤口在哪。
怕的是下次主力全到还翻车,那才叫真尴尬。
看球的人,先把心跳收一收。
输一场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还找不到下一个能扛旗的人。
王艺迪还在签表里,她的每一次挥拍,都是在替整个团队抢时间——抢在对手全面崛起之前,把年轻人的胆子喂大。
来源:在柳林开心荡秋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