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原本以“人性”与“医疗”为主题,剧情却因其中对日本军队形象的美化、对中国军警形象的贬损而引发争议,两集播出后迅速被叫停。
2018年,一部名为《智子之心》的电视剧在台湾大爱电视台悄然上映。
电视剧原本以“人性”与“医疗”为主题,剧情却因其中对日本军队形象的美化、对中国军警形象的贬损而引发争议,两集播出后迅速被叫停。
这场风波并不只停留在影视圈,它触碰到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关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以及民族精神的守护。
台湾历史上曾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这段历史在不同人眼中,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
过去被称作“日据时期”,如今在台湾教科书上变成了“日治时期”,仅一字之差,背后隐含的,是对殖民本质的重新定义。
民进党执政后,大幅调整历史教材,将“抗日”弱化,将“日治”美化。
课本中减少了对日本殖民暴行的描述,转而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制度改革等“现代化成果”。
这并非偶然,台湾政坛上也有人公开为殖民统治张目。
然而,历史不是化妆品。日据时期,台湾民众不仅被剥夺土地、语言、文化,还有上万家庭的亲人死于枪口和牢狱。
日据时期数十万台湾人因各种形式的镇压、战争和掠夺丧命,这些血迹斑斑的数字,显然与“文明殖民”的说法难以相符。
在这样的教育和宣传下,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愈发模糊,把统治者当成“现代化引路人”,把先烈抵抗当成“破坏秩序”。
历史一旦被改写,民族的根脉也容易断裂。
《智子之心》的出现,并非孤例,更不是偶然。它反映的是一种趋势——用影视剧作为工具,通过情绪包装、剧情渲染来悄然重塑历史认知。
导演柯一正是台湾“时代力量”党的知名人物,该党派主张“文化独立”,强调“台湾主体性”。
柯一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剧是“关于人性与选择”的故事,强调“每个人在战争中都有自己的立场”,但他刻意忽略了剧中主角作为“日军随军护士”的身份。
这并非简单的角色设置,而是对战争角色的再定义。
剧中,女主角对日军伤员悉心照料,为他们流泪祈祷,但对慰安妇、平民屠杀等历史背景却只字未提。这种处理方式,用“人道主义”包裹侵略战争的残酷,实际上是在淡化责任、混淆是非。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剧中,中国军警的形象被刻意丑化:语言粗鲁、形象邋遢、行为粗暴,几乎成了“反面教材”。
反观日军官兵,服装整洁、举止儒雅,甚至被描绘成“受害者”,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误判。
这样的叙事策略,并非首次出现。近年来,台湾一些影视作品屡屡出现“台独史观”的痕迹,用“文化包装”将历史进行重构。
大陆网友将此类剧作批评为“奴颜媚骨”“替侵略者洗白”,国台办也明确指出,这类作品是在为殖民统治张目,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影视作品本应是记录真实、反映人性的载体,而不是政治工具。但在某些创作者手里,剧本变成了“意识形态说明书”,观众看着看着,以为是在追剧,其实是在被灌输一套“新历史”。
面对这类带有导向性的内容,并非所有人都选择沉默。在《智子之心》播出风波之后,大陆以及台湾岛内部分观众发出质疑声音,对剧中对侵略者形象的处理表示强烈不满。
有网友指出,这样的剧本是在“重新定义谁是英雄”,更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对历史尊严的伤害。
随着事件发酵,剧中相关人员的过往言行也被广泛讨论。其中有演员因涉及争议性言论,其参与的影视作品在大陆市场受到限制。
这一系列反应反映出公众在面对历史问题时的敏感度正在增强。当文化产品触碰到民族情感的底线时,社会自然会做出回应。
此外,教育领域也在逐步加强历史记忆的重建。近年来,两岸学者合作出版的历史读物,正在尝试用更加严谨、客观的方式还原历史本貌。这些努力虽然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扭转长久积累的认知偏差,但却为历史正义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影视作品中出现不当表达并非不能理解,但当这种表达成为一种趋势,就需要警惕其背后的文化倾向。
文化并非无源之水,它根植于社会结构、教育体系和历史经验之中。
一旦文化产品开始系统性地偏离历史事实,社会的价值观也就容易发生动摇。
与此同时,大陆在文化表达方面也加强了正面叙事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反映抗战精神、民族团结的影视作品,弘扬爱国主义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年轻一代的历史认知。
这种正向表达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托付。
面对文化表达中的历史偏移,社会各界的共同守望变得尤为重要。从观众到评论者,从编剧到教育者,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防止历史被误读,记忆被篡改。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由千千万万人的真实经历组成的。他们的痛苦、牺牲、坚持,不应被轻易淡化成一句台词、一段画面。
尤其是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中,更应当对历史保持敬畏,对先烈保持尊重。
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讲述历史的力量,但同时也承担着讲对历史的责任。
当某些作品试图通过镜头重新包装曾经的侵略行为,当本应被铭记的抵抗被描绘成“阻碍发展”的障碍,这不仅是对艺术的误用,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
历史不能被剪辑,记忆不容被篡改。烈士的牺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每一次对历史的歪曲,都是对他们的再次伤害。
我们不需要用愤怒回应每一部不当作品,但我们必须用坚守去捍卫那段真实的过往。
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历史的价值在于警醒。面对纷繁的叙事,我们应该始终记住,真正的历史不是谁讲得动听,而是谁用生命写下的事实。
只有把这些事实传承下去,才能让民族的记忆不被遮蔽,让未来在真实的根基上继续前行。
来源:梦里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