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夜成名,“日入百万”的郭有才,如今泡沫散去后他过得如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0:45 1

摘要:郭有才把打赏按钮藏进后台,像把刀收回鞘。他对着五万在线观众说:“今天不收钱,咱们聊会儿。”弹幕刷得飞快,有人喊“作秀”,也有人问“哥,你图啥?”他咧嘴一笑:“图个踏实,怕再摔一次,脸先着地。”

“日入百万”的直播间,灯一关,只剩一部手机、一把吉他,和满屋子的烟味。

郭有才把打赏按钮藏进后台,像把刀收回鞘。
他对着五万在线观众说:“今天不收钱,咱们聊会儿。”
弹幕刷得飞快,有人喊“作秀”,也有人问“哥,你图啥?”
他咧嘴一笑:“图个踏实,怕再摔一次,脸先着地。”

这是2024年10月,距离他在菏泽南站吼出《诺言》过去整整五个月。
五个月,足够让一座城市把柏油马路重铺两遍,也足够让流量把一个人从里到外扒三层皮。
他尝过巅峰:嘉年华像烟花,200连发,平台抽成后还能在菏泽买两套精装房。
也踩过深渊:宝马旧照被扒,公司注销记录贴满热搜,版权律师函一张接一张,像催命符。
最惨那天,直播间在线从100万跌到1.2万,他盯着屏幕,像看一口井,井底映出自己——秃噜皮的牛仔裤、十天没刮的胡茬,眼神里全是“我该怎么办”。

普通人摔到这里,多半就地躺平。
郭有才选了另一条道:把钱包掏干净,做公益。
他去了泗水、鄄城、单县,捐了第15所小学音乐教室,合计600万。
钱不是现金,是直播提现后直接打给县财政,票据贴在微博,一张不少。
有人质疑“洗白”,他耸肩:“那就多洗几次,洗到孩子们能上音乐课就行。”

捐款只是止血,真正的缝合针是“一五班”——他自己攒的MCN。
名字土得掉渣,取自他的生日“十五号”。
办公室租在菏泽开发区,300平,装修只刷白墙,logo自己用PPT画。
旗下20来个主播,七成是农村孩子,学历最高的是个大专护理专业的小姑娘。
培训第一课,郭有才不写“如何三天涨粉十万”,而是教“直播负面清单”:
哪几句话不能说、哪几件衣服不能穿、哪几类bgm会被告。
他把曾经的雷区画成地图,让新人绕开。
“别学我摔得鼻青脸肿才长记性。”

第二课更硬核——“把耳朵打开”。
他让学员轮流唱《青藏高原》,自己拿手机在外放喇叭边录,再回放听爆音。
“流量不是喊得响,是让人听得清你嗓子里的那口痰。”
二十多个孩子,每天练气、练耳、练和声,像一支草根合唱团。
11月,公司账号矩阵首次集体开播,同时在线破18万,单日带货佣金47万。
成本只有房租、水电和盒饭,净利润率58%,比当初他一个人单打独斗健康得多。

有了稳定现金流,郭有才腾出手做“文旅+原创”这两张慢牌。
他把巡演拆成两条线:
A线去景区,不收门票,只收直播打赏,景区赚人气,他赚内容;
B线去夜市,现场卖家乡牡丹饼、水煎包,把GMV留给当地小商户。
三个月跑了42城,直播间平均在线4.2万,打赏总额却只相当于巅峰期一天的量。
他乐得很:“以前吃的是伟哥饭,一顿管一秒;现在吃的是小米粥,暖胃。”

夜里收工,他抱着吉他写新歌,第一句总是“人生如戏”。
副歌还没写完,评论区先炸:“有才哥,别写鸡汤,写你咋被骗、咋爬起来。”
他回了一个“嗯”,第二天把歌名改成《跌进井里看见天》。
录音棚租在当地文化馆,一小时200,老师免费,条件是让学生围观。
录完那天,他请孩子们吃驴肉火烧,一人两个,啃得满嘴流油。
有人说:“哥,你这歌不火怎么办?”
他抹抹嘴:“火了是bonus,不火是life,咱得先活着。”

故事讲到这儿,你会发现郭有才的“重建”其实没有奇迹。
没有新的现象级爆款,没有资本追投,没有平台首屏推荐。
他只是把直播的“打赏键”换成了“保存键”,把“流量”换成了“留量”:
留下观众的时间,留下伙伴的饭碗,留下自己的创作欲。
像把一场洪水引进沟渠,水还是那股水,却开始灌溉,而不是冲垮。

如果你也在低谷,别急着复制他的捐款、开公司、写歌。
先学他摔下去那晚做的第一件事——关掉打赏,抬头看镜头,承认“我怕了”。
承认怕,才舍得拆炸弹:把虚假人设、灰色话术、侥幸版权统统扔掉。
炸弹拆完,你才有手空出来扶自己,也才有空间让别人靠近。
流量时代最稀缺的不是“一夜爆红”的神话,而是“一夜暴跌”后还能爬起来的说明书。
郭有才把它写成了,字迹歪歪扭扭,却句句真话。

下一次当你刷到他的直播间,别急着点小红心,先听完那句副歌:
“跌进井里看见天,天也就脸盆大,却足够我呼吸。”
听完了,如果你愿意,再把这首歌分享给同样在夜里找光的人。
毕竟,灯亮着,路就还有。

来源:奋发有为扑克T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