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友谊-2025军事演习,中马防务合作启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9:29 1

摘要:为期9天的中马“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正式落幕。这场集结1300余名两军官兵、横跨陆海空多维域的联合行动,不仅是“和平友谊”系列联演的第六次实践,更成为中马构建高水平战略性命运共同体在防务领域的鲜活注脚,为东南亚非传统安全治理提供了务实范本。

据防务军事报道,为期9天的中马“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正式落幕。这场集结1300余名两军官兵、横跨陆海空多维域的联合行动,不仅是“和平友谊”系列联演的第六次实践,更成为中马构建高水平战略性命运共同体在防务领域的鲜活注脚,为东南亚非传统安全治理提供了务实范本。

多维协同:联演背后的能力进阶与标准构建

此次联演以“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与海上安全”为核心课题,通过“理论研讨—技能交流—实兵演练”的递进式设计,实现了合作深度与专业精度的双重突破。陆上维度,中马官兵混合编组完成10类救援场景处置,机器狗的废墟侦查、野战高机动伤员转运车的高效投送,将智能装备与传统救援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精准发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完整链条。海上方向,银川舰、井冈山舰等舰艇组成的联合编队,在马六甲海峡水域完成联合搜救、护航、垂直补给等多课目演练,特战队员的临检拿捕行动更实现了从技能协同到战术默契的跨越 。

联演前,中方参演部队针对性开展海域环境研判、国际法应用等专项训练,马方则分享本地灾害救援的实战经验,双方在伤员分类标准、通信频率协同等关键领域达成共识。正如海军井冈山舰指挥员所言,“联合行动的核心不是装备的叠加,而是规则的互通与理念的共鸣” ,这种共识的形成,为后续常态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地区锚点:东盟框架下的安全合作新实践

作为邀请东盟国家观摩的多边化演习,“和平友谊-2025”精准契合了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治理架构。当前,东盟通过东盟防长扩大会(ADMM-Plus)等机制,将人道主义救援、海上安全等列为优先合作领域,而中马联演的科目设置与这些合作方向高度重合,成为对地区安全机制的务实补充 。观摩过程中,东盟国家代表重点关注中马在灾害信息共享、联合指挥协调等方面的操作模式,为后续区域联合行动积累了参考经验。

马六甲海峡作为全球航运的“咽喉”,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东南亚乃至全球供应链畅通。此次联演在该海域开展的联合护航、快艇驱离等课目,针对性回应了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袭扰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数据显示,仅2024年,马六甲海峡相关海域的海上突发事件就达47起,中马通过联演构建的快速响应机制,为维护关键水道安全提供了“双保险” 。这种以双边合作支撑区域安全的模式,既尊重了东盟的中心地位,又注入了务实合作的动力。

战略纵深:从军事合作到命运共同体的进阶之路

“和平友谊”系列联演的六年演进,勾勒出中马防务合作从“应急响应”到“机制化保障”的发展轨迹。此次联演与中马外交国防“2+2”对话机制形成呼应,将联演中形成的技术标准、协同流程转化为常态化合作成果,实现了“演训—机制—能力”的闭环升级 。在装备领域,中方捐赠的医疗器械与马方分享的热带救援经验形成互补;在人员层面,两军官兵通过技能交流、文体活动构建的互信,成为化解误解的“润滑剂”。

这种合作模式更折射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安全合作的鲜明特征:摒弃零和思维,聚焦共同威胁。与传统军事演习不同,“和平友谊-2025”将文化交流贯穿全程,舰艇开放日吸引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参观,以及中马官兵的同台演出,让“安全合作”超越军事范畴,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 。这种“安全+人文”的双轨模式,既提升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硬实力,又夯实了战略互信的软实力。

从蒲种的救援现场到马六甲海峡的联合编队,“和平友谊-2025”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中马防务合作的新起点。

军事防务专家称,智能救援装备的轰鸣声渐息,联合编队的航迹融入碧波,留在东南亚安全治理版图上的,是一份“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样本——它证明,在非传统安全威胁面前,唯有以机制化合作凝聚共识,以务实行动构建信任,才能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欧罗风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