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构建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让辖区老人享受更丰富的服务资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9:00 1

摘要:“以前一个人在家,孩子们总不放心,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智能手环,一键就能呼叫求助,吃饭有长者饭堂送餐上门,看病有医生定期随访,日子过得踏实多了!”说起如今的生活,龙华街道独居的王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一个人在家,孩子们总不放心,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智能手环,一键就能呼叫求助,吃饭有长者饭堂送餐上门,看病有医生定期随访,日子过得踏实多了!”说起如今的生活,龙华街道独居的王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龙华区悦颐园。

在深圳龙华区,像王大爷这样安享晚年的长者正越来越多。“十四五”以来,龙华区坚持“需求牵引”的原则,推动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试点应用,高质量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真正织密养老服务的“幸福网”,托起龙华长者稳稳的幸福。

“我有安全防护神器”

智能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最强大脑”

走进观湖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辖区老年人口分布、健康监测情况、服务需求统计、紧急求助处理进度……这便是龙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中枢神经”。

“平台就像养老服务的‘智慧大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政府、社区、企业、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龙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资源,为老人或其子女提供精准服务菜单对接,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紧急救助、身体康复、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情感陪护等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老年人体验智能情感陪伴机器人。

这一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几经升级,功能不断完善,涵盖人口信息、养老从业者数据、机构信息等66项功能。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区所有户籍老人,建立了一人一档的动态数据库,不仅能实时监测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的人流、服务情况,还能通过智能设备远程守护独居老人的安全。通过智慧平台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累计服务已超过10万人次。

“每天早上六点半播报天气预报,下午六点讲养生知识,家里有个‘声音’陪着,心里特别踏实。”84岁的徐奶奶独居在龙悦居,她是龙华区首批安装居家智能设备的受益者。谈起家中的“黑科技”,她赞不绝口:“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紧急按钮,孩子们和街道工作人员马上就来电话了!”

徐奶奶口中的智能设备,是龙华区为高龄独居老人量身定制的“安全守护套装”。设备具备主动求助与被动监测双重功能:老人遇险时可手动触发报警;若系统监测到老人长时间无活动轨迹,也会自动预警。“从2020年10月启动安装至今,已有数百位高龄独居老人用上了这套系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守护。”项目负责人表示。

在龙华区,这样的智能终端正不断丰富:智慧拐杖内置定位和呼叫功能,老人出门无忧;卫生间安装紧急拉绳,跌倒时一拉即可求助;健康监测仪实时上传血压、心率数据,社区医生随时跟进……科技的温度,正悄然融入老人生活的每个细节。

“住20多天就让我胖了三斤”

首家公建公办养老院运营让老人们舒心养老

走进养老机构大门,坐落在院内的“悦颐园”三字格外醒目,这便是龙华区首家区级公办养老机构。10月29日,龙华区迎来了一件喜讯,全区第一个“区级”公建公办养老机构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该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

龙华区悦颐园智能产品展示。

当天上午,记者现场走访了解到,龙华区悦颐园共有四层,占地近5000平方米,内设养老床位60张,房内除配备了适老化家具、智能家电、有线电视、无线WIFI、紧急呼叫装置等智能设施设备外,活动室及医疗室还为长者提供日常文化娱乐和医疗护理服务,一应俱全。它的落成,既满足了辖区户籍失能长者及特困、低保、失独等特殊长者入住需求,还为长者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一体化服务,切实缓解家庭照护压力。

“我父亲是第一个入住悦颐园的。”沈大爷家属告诉记者,悦颐园试运行时,他就送沈大爷住了进来,这里崭新的面貌及细心的照护,让沈大爷精神状态大有改观。当谈起他们对悦颐园的感受时,其家属兴奋地说,这里贴心又耐心的服务,短短20多天就让沈大爷胖了三斤,让他们既安心又放心。

龙华区悦颐园致力打造“悦膳、悦医、悦康、悦护、悦智、悦乐”等“六悦”养老场景,不仅为长者提供康复护理与文化娱乐服务,还集“数智养老+医养融合”于一体,通过数智应用场景让机构养老服务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温度,旨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智颐养示范养老机构。

悦颐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深度融合鸿蒙技术、5G物联网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布局“数智安防、数智服务、数智管理、数智展销”四大领域。同时建立“医养服务联动机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探索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新路径,构建“15分钟快速响应医养服务圈”。

“两荤一素一汤只要12元”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延伸城市末梢神经

昨日中午11点半,民治街道红山长者饭堂飘来阵阵饭菜香。老人们排队在AI智能机器人前选餐,刷脸结算,全程不过数秒。“两荤一素一汤,只要12元,味道好又健康!”正在用餐的陈伯笑着说。作为全市首家智慧化长者饭堂,这里日均服务超过200人次。

红山社区长者饭堂。

目前,龙华区已建成4家长者饭堂和35个助餐点,基本实现街道和老龄化社区全覆盖。各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助餐模式:有的与社会餐饮企业合作,形成了点对点配送;有的则由社区厨房现做现送,让老人吃上热乎饭菜。区政府通过补贴降低餐价,让老人吃得实惠又安心。

“不仅就餐方便,各养老服务场所星罗棋布,买菜、看病、参加活动,走路不超过15分钟全搞定!”家住民治街道的李阿姨对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点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随着年纪的增长,她越来越感受到政府对老人的重视,不仅让他们吃穿不愁,还让他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龙华区通过“四同步”政策(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在新建城区和居住区标配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1个区级养老院悦颐园、6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形成密度高、功能全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真贴心!政府给我免费购买了意外险”

全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100%”全覆盖

长者在龙华区悦颐园内做香包。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意外险的作用也愈发凸显。一直以来,龙华区心系民生所需,为辖区老年人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险,这也是该区深化老年人关爱的重要举措。

为实现辖区老人“应保尽保”的目的,此次意外险保障范围全面,涵盖意外身故、意外残疾、特定活动及场所意外伤害、意外骨折/关节脱位、意外门诊/住院医疗、意外医疗辅助器材费用、意外伤害住院津贴等十大类意外场景及需求,同时可“零手续”自动参保,无需老年人填表、排队,实现了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100%”全覆盖。

龙华区还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设立了专属团队,精准服务辖区老年人,老年人既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报案,也可拨打24小时报案电话,在最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报案到理赔的全过程,切实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保障。

“我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家人第一时间报了意外险,省了很多钱。”陈大爷激动地说,以前出点小意外,都不敢吱声,怕花钱,现在政府免费购买了意外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

今年以来,龙华区参保人数达2.6万名,累计接收有效报案13宗,其中8宗案件已完成理赔,赔付金额近12万元。通过快速响应、高效理赔的运营机制,有效缓解了伤者的经济压力。

充当“产业红娘”精准链接供需两端

龙华银发经济助力养老产业走向“新蓝海”

智慧养老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更催生了产业新动能。龙华区现有3家专注智慧养老的企业,在老年用品研发、健康监测设备、康复辅具等领域持续创新。某企业开发的智能护理床,能自动监测老人体征,辅助翻身起身;另一企业推出的防走失手环,融合GPS定位与电子围栏技术,深受家庭欢迎。

“我们正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又培育经济增长点。”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我们积极充当“产业红娘”,精准链接供需两端,我们积极充当“产业红娘”,精准链接供需两端,推动科技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为企业拓展场景、落地应用提供了宝贵机遇。

龙华区在智慧养老领域持续创新的生动实践,先后获得“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特色基地(养老)”两项荣誉。“一平台、多场景”推动社区智慧助老高质量发展工作入选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智慧养老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服务透明、效率提升和决策科学。”龙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引入更多社会力量,让辖区老人享受更丰富的服务资源。

龙眼短评

“夕阳美好”的背后是龙华的未雨绸缪

从智能安全陪护到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从养老智慧平台到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在“十四五”期间,龙华区以超常规的投入力度、系统化的制度设计、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从“补短板”到“提品质”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养老服务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前瞻性与执行力。

龙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是“科技向善”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台实现了对老年人口分布、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匹配。从智能手环到紧急拉绳,从健康监测仪到AI助餐机器人,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嵌入老人日常生活的“守护者”。这种“主动+被动”的双重防护机制,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重塑了老年人对安全的认知与体验。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龙华区并未停留在技术堆砌层面,而是以“需求牵引”为原则,推动科技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例如,智能设备不仅具备报警功能,还兼具情感陪护属性,如播报天气、讲解养生知识,缓解独居老人的心理孤独。这种对“人”的关怀,正是智慧养老应有的温度。

龙华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思维。从区级公办养老机构“悦颐园”的落地,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的星罗棋布,再到长者饭堂、助餐点的全面覆盖,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密度高、功能全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种“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模式,既尊重老年人的居住习惯,又确保了服务的可及性与专业性。

此外,龙华区在政策协同上也展现出高效执行力。通过“四同步”政策,在新建城区和居住区标配养老服务设施,从源头上避免了“建而不管、管而不用”的困境。这种制度性保障,是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龙华区在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充当“产业红娘”,链接科技企业与养老机构,推动老年用品研发、健康监测设备、康复辅具等领域的创新。这种“事业+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既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智慧养老企业的崛起,不仅是市场需求的响应,更是龙华区产业政策与民生政策协同的成果。从智能护理床到防走失手环,这些产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养老产业从“传统照料”向“科技赋能”转型,开辟了“新蓝海”。

总之,在“夕阳美好”的背后,是龙华区对民生福祉的持续投入与不懈追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五五”期间,龙华区老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龙华新闻评论员 吴雪平)

龙华新闻记者 吴雪平/文 蔡维泽/图

编辑 陈栋

来源:宝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