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首提“生物制造”,政策红利、技术奇点与资本暗流解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6:45 1

摘要:2025年10月30日,A股三大指数缩量震荡,却有一个板块在尾盘悄然放量——生物制造。就在前一天,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首次把"生物制造"与量子科技、6G、脑机接口并列为"七大未来产业赛道",并给

【导语】

2025年10月30日,A股三大指数缩量震荡,却有一个板块在尾盘悄然放量——生物制造。就在前一天,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首次把"生物制造"与量子科技、6G、脑机接口并列为"七大未来产业赛道",并给出定性表述:"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敏感资金立刻嗅到了2019年"半导体"、2020年"新能源"的味道。本文用刚收盘的最新数据、最细颗粒度的政策拆解、最一线产业调研,带你看清这个被官方定调为"万亿级新增长极"的赛道,到底处在怎样的爆发前夜。

日期 事件 关键表述 市场反应

2025-03-05 政府工作报告(草案) 首次出现"生物制造" 当日蔚蓝生物、溢多利等涨停,但资金以短炒为主

2025-06-18 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榜 "高性能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 发酵罐、分离纯化设备公司被调研次数骤增

2025-10-29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发布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10月30日板块成交环比+47%,尾盘30分钟抢筹迹象明显

对比"十四五"只把生物制造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子目录,"十五五"直接升级为未来产业,定位仅次于半导体、新能源,这意味着接下来五年将有:

1. 专项建设基金(类似国家大基金)

2. 政府首购/订购制度(创新药、生物基材料)

3. 零碳园区指标单列(生物制造过程碳排为负值可交易)

一句话,政策天花板被彻底打掉。

官方定义: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细胞工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高附加值产品。通俗讲,让微生物"吃"粗糖、秸秆、CO₂,"吐"出我们想要的药品、材料、燃料。

1. 上游:使能技术(读、写、改)

- "读"——DNA测序:华大智造10月30日市值412亿元,国产测序仪市占率42%

- "写"——DNA合成:金斯瑞生物科技(HK1548)南京基地2025年产能已占全球18%

- "改"——基因编辑:博雅辑因(未上市)CRISPR-Cas12系统脱靶率降至0.01%,2027年体内基因编辑成本有望降到50万元/针

2. 中游: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

- 东富龙10月30日收盘18.92元,月成交额放大2.3倍,主打500L-2000L一次性反应袋,已进辉瑞、诺和诺德供应链

- 楚天科技提供"反应器+配液+层析"整线,2025H1新签生物制造订单同比+86%

3. 下游:产品矩阵

领域 代表产品 2025年10月最新落地项目 渗透率天花板

生物药 ADC、双抗、基因疗法 上海张江"合成生物医药谷"11月开园 国内ADC外包渗透率仅8%

生物基材料 PHA、PDO、丁二酸 凯赛生物新疆年产10万吨PHA10月试车 塑料替代率

生物燃料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君恒生物(未上市)河南年产10万吨SAF获适航证 国内SAF掺混比例0%,欧盟2025年强制2%

食品 人造肉、精密发酵蛋白 周子未来(未上市)南京5000L罐替代蛋清蛋白成本降至2.8万元/吨 国内替代率0.2%

一句话,所有细分渗透率都处在"小于10%"的陡峭爬坡前夜。

1. 北向资金:10月30日净买入生物制造板块12.4亿元,连续5日加仓,超越白酒、光伏

- 恒瑞医药+2.8亿元

- 凯赛生物+1.9亿元

- 华大智造+1.3亿元

2. 两融余额:板块融资余额单周+18.5亿元,增速仅次于半导体

- 东富龙融资买入占比28%,融券几乎为零,做多情绪浓厚

- 蔚蓝生物融资余额突破8亿元,创历史新高,杠杆资金加速入场

3. 产业资本:9-10月出现罕见"回购+增持"潮

- 凯赛生物控股股东拟3-6亿元增持,价格上限180元(10月30日收盘125元)

- 华恒生物推1-2亿元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解锁条件2026-2028年营收CAGR不低于30%

4. 一级市场:2025Q3生物制造VC/PE融资额218亿元,同比+73%,超越创新药

- 单笔最大:恩和生物B轮4.5亿美元(IDG、GIC联合领投)

- 北京、深圳、常州三地政府基金合计出资35亿元,政府LP占比首次突破30%

(以下数据截至2025年10月30日15:00收盘,市值单位:亿元,PE为TTM)

1. 凯赛生物 688065 —— 全球PHA产能霸主

- 收盘125.30元,市值731,年内+58%

- 2025Q3营收同比+42%,净利+55%,毛利率46%

- 新疆一期10万吨PHA投料试车,二期50万吨已启动环评

- 风险:大规模扩产后的产品降价

2. 华恒生物 688639 —— 丙氨酸全球隐形冠军

- 收盘36.56元,市值160,年内+12%

- 合成生物学平台已上线200+酶库,AI辅助设计突变体

- 与欧莱雅签3年1.2万吨生物基化妆品原料长单

- 风险:产品价格周期波动大

3. 蔚蓝生物 603739 —— 酶制剂龙头,政策标签股

- 收盘14.83元,市值38,年内+21%

- 2025Q3净利同比+8%,但扣非+35%,主业盈利改善

- 承担"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分平台,政府补贴已到账5000万元

- 风险:市值小、基金持仓低,流动性波动大

4. 溢多利 300381 —— 甾体激素+生物酶双轮

- 收盘7.30元,市值34,年内-1.3%

- 与澳门大学合作开发"微生物法合成甾体"进入中试

- 生物制造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2%,毛利率高于传统业务10个百分点

- 风险:甾体价格下行拖累表观增速

5. 华神科技 000790 —— 西部唯一FDA认证发酵罐企业

- 收盘4.02元,市值25,年内+2.3%

- 四川基地2000L-5000L柔性生产线通过FDA现场核查

- 与成都高新区共建"西部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政府代建厂房

- 风险:订单能见度低,业绩弹性大

6. 东富龙 300171 —— 上游"卖水人",硬件+耗材双赛道

- 收盘18.92元,市值235,年内+34%

- 一次性反应袋毛利率55%,2025H1出货+120%

- 与默克签订全球OEM,海外收入占比首次突破40%

- 风险:设备业务订单滞后,季度间波动大

7. 楚天科技 300358 —— 分离纯化设备国产替代

- 收盘15.66元,市值186,年内+27%

- 2025Q3新签订单同比+86%,层析柱市占率国内第一

- 推出"连续流+层析"整体方案,单抗生产成本可降30%

- 风险:原材料涨价侵蚀毛利

8. 华大智造 688114 —— 基因测序"国之重器"

- 收盘98.50元,市值412,年内+7%

- DNBSEQ-T20测序成本降至0.5美元/Gb,全球最低

- 与巴西、印尼签订国家级基因组计划,设备出口+95%

- 风险:美国制裁清单潜在影响

9. "暗牌" 浙江震元 000705 —— 地方国资+合成生物基金控股

- 收盘8.50元,市值28,年内+6.9%

- 绍兴市政府与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共建"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中心",浙江震元为唯一上市平台

- 2025年9月定增引入绍兴产业基金,募资6亿元全部用于合成生物原料药

- 风险:项目仍在土建期,业绩释放滞后

公司 2025E PE 2025E PEG 海外对标 对标PE 折价/溢价

凯赛生物 35x 0.6 Danimer Scientific 55x -36%

华恒生物 26x 0.8 Evonik 21x +24%

东富龙 22x 0.5 Sartorius 33x -33%

华大智造 40x 1.0 Illumina 45x -11%

结论:除华恒生物略溢价,其余均显著低于海外龙头,具备"中国溢价"修复空间。

1. 技术路线突变——酶法 vs. 发酵法 vs. 化学催化法,一旦颠覆,重资产将减值

2. 产能过剩——PHA、PDO规划产能已超需求3倍,2027年或出现价格战

3. 碳税政策低于预期——若欧盟SAF强制掺混比例下调,全球生物燃料需求将下修15%

4. 地缘政治——美国《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目标》明确"对中国去依赖",设备出口或被卡脖子

5. 资本市场节奏——过去五年TMT、新能源都经历"政策蜜月—产能过剩—估值杀"三阶段,生物制造也不会例外

时间 事件 影响标的

2025-11-05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深圳)挂牌 蔚蓝生物、凯赛生物

2025-12-10 欧盟SAF强制掺混比例听证会 君恒生物(未上市)、海新能科

2026-03-05 202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专项建设基金规模 全板块

2026-06-30 凯赛新疆二期50万吨PHA环评批复 凯赛生物

2026-09-30 北京"合成生物医药谷"首批企业入驻 华恒生物、华大智造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韵。

2019年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市值不足400亿,市场质疑"国产能不能行";2022年最高涨到2800亿。

2020年宁德时代市值4000亿,市场担心"产能过剩";2021年最高涨到1.6万亿。

2025年的生物制造,像极了2019年的半导体+2020年的新能源:政策刚起、渗透率低、估值不贵、业绩即将放量。

不同的是,生物制造还多了一层"零碳"属性——每生产一吨PHA,净减排2.3吨CO₂,在欧盟碳价100欧元/吨的背景下,等于白送2300元补贴。

这意味着,一旦碳关税落地,中国生物制造企业将享受"成本+绿色"双重红利,全球竞争力或远超预期。

所以,与其纠结"会不会泡沫",不如思考"泡沫来了我在不在场"。

毕竟,所有伟大的投资,都诞生于争议,结束于一致。

本文全部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及第三方数据库,仅作产业与资本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请独立。

来源:建股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