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推进殡葬改革!“全面禁葬不实”,不是取消传统是这样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22:32 1

摘要:最近跟朋友、同事聊天,经常会聊到殡葬的话题。有人说“现在办丧事好像简单多了,不用再折腾好几天”,也有人一脸疑惑“是不是以后连老规矩都不能守了”。其实这背后,是中央刚定调推进的殡葬改革,核心就是“全面禁葬不实”——不是要取消传统,而是要整治那些铺张浪费、搞封建迷

最近跟朋友、同事聊天,经常会聊到殡葬的话题。有人说“现在办丧事好像简单多了,不用再折腾好几天”,也有人一脸疑惑“是不是以后连老规矩都不能守了”。其实这背后,是中央刚定调推进的殡葬改革,核心就是“全面禁葬不实”——不是要取消传统,而是要整治那些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的乱象,让殡葬回归“缅怀亲人”的本来样子。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以前参加一些葬礼,总被各种繁琐又没必要的流程搞得身心俱疲。比如有些家庭明明经济条件一般,却非要硬撑着大摆几十桌酒席,邀请一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还有人花钱请所谓的“风水先生”看墓地、选时辰,搞各种封建迷信的仪式,甚至违规占着耕地建豪华墓穴。这些“不实”的操作,不仅让家里背上沉重负担,还浪费土地、污染环境,早就该好好管一管了。

这次中央推进的殡葬改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现实需求。民政部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指导意见》里,就清楚说了要“坚决遏制殡葬领域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正之风”,同时也强调“尊重传统习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说白了,改革就是“去虚存实”,禁的是那些没用的浪费和迷信,留的是实实在在的亲情和纪念。

很多人看到“禁葬不实”,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连葬礼都不让好好办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结合政策内容和最近各地的执行情况,真正被禁止的,是这三类大家都反感的行为:

第一类是铺张浪费的“面子工程”。比如办丧事时盲目攀比,大摆宴席、放一大堆烟花爆竹,甚至雇鼓乐队、戏班搞低俗表演,花的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民政部有数据显示,过去我国殡葬行业里,“没必要的开支”占比高达40%,不少家庭为了“撑面子”,甚至要借钱办丧事,办完后欠一屁股债。现在这些行为都被明确禁止了,各地也在推“简办丧事”,比如限制宴席桌数、不准放烟花爆竹,把花费控制在合理范围里。

第二类是封建迷信的“迷行操作”。比如请“风水先生”选墓地、看时辰,搞“驱鬼”“超度”这类封建迷信活动,还有人烧冥币、用纸扎别墅、豪车当祭品,不仅污染环境,还传递不好的价值观。最近就有不少地方曝光,查处了一批借殡葬搞封建迷信的事,比如有“风水先生”违规帮人选墓地,被依法处罚,这些案例民政部也通报过。改革后,这类行为会被严厉打击,同时鼓励大家用鲜花祭奠、网络追思这种文明的方式缅怀亲人。

第三类是违规占用资源的“乱葬行为”。比如在耕地、林地上违规建墓穴,甚至修豪华大墓、活人墓,不仅破坏土地资源,还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违规殡葬占用的耕地大概有20万亩,对于耕地紧张的我们来说,这是极大的浪费。现在各地都在推“生态安葬”,比如树葬、花坛葬、海葬这些,既节约土地,又环保文明,同时严厉整治违规建墓的行为。

很多人担心,殡葬改革会“一刀切”,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俗都改掉。其实这种担心完全多余,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掉不好的部分,留下有用的,让传统习俗更符合现在社会的需求。

比如清明扫墓、冬至祭祖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不会被禁止,还会鼓励大家用更文明的方式传承。现在很多地方都推出了“集体共祭”“鲜花祭扫”“网络追思”这些活动,既保留了缅怀亲人的情感,又避免了烧纸钱带来的环境污染。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清明期间,全国文明祭扫率达到了78%,比去年提高了15%,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这种“低碳祭扫”的方式。

再比如传统的丧葬礼仪,像守灵、告别仪式这些,只要不铺张、不搞迷信,都是允许的。各地民政部门还在推广“简约葬礼”的模板,比如搞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播放亲人的生前影像,家人用真诚的话缅怀,既温馨又庄重,反而比以前那些繁琐的流程更能传递情感。

还有人关心“土葬是不是要全面禁止了”,其实政策里明确说了,“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允许土葬的地区要规范土葬行为”。对于汉族群众来说,实行火葬的地区,倡导火葬和生态安葬;暂时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区,允许土葬,但要严格控制墓穴面积,不准建豪华大墓。也就是说,改革是“看情况办事”,不是“一刀切”,充分尊重大家的合理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殡葬问题不算最紧急的民生问题,为什么中央现在要重点推进改革?其实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既关系到我们的生活,也关系到社会发展。

从生活角度来说,殡葬费用太高一直是很多家庭的“痛点”。有媒体调查显示,我国殡葬行业平均消费高达1.5万元,其中墓地费用占比最高,有些城市的墓地价格甚至比房价还贵,被称为“殡葬暴利”。再加上各种没必要的开支,很多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改革通过规范殡葬服务价格、打击暴利行为,能有效减轻家庭负担,让殡葬回归“公益属性”。

从社会角度来说,殡葬领域的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容易带坏社会风气。比如盲目攀比办丧事,会让“面子文化”越来越严重;封建迷信活动,会误导大家的价值观,甚至滋生违法犯罪。推进殡葬改革,不仅能净化社会风气,还能倡导文明新风,让社会更和谐。

从生态角度来说,传统殡葬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比如烧纸钱、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违规建墓会破坏耕地和林地,影响生态平衡。而生态安葬,像树葬、花坛葬,能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殡葬改革不是“政府的事”,而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实不用刻意改变太多,只要把握好“文明、节俭、真诚”这三个原则,就能轻松适应。

首先,办丧事不用追求“大场面”,真诚缅怀才最重要。比如少摆几桌酒席,只邀请亲近的亲友一起送别亲人,用简单的仪式表达哀思,反而更有意义。现在很多家庭都选“家庭式葬礼”,只有家人和亲密朋友参加,没有繁琐的流程,却满是温情。

其次,祭扫方式可以更环保。清明扫墓时,用鲜花代替纸钱,用鞠躬代替焚烧,既保护环境,又能表达心意。如果没时间回老家,还可以通过网络追思平台,在线上给亲人献花、留言,同样能传递思念。

最后,要主动抵制封建迷信。遇到有人推荐“风水先生”“超度法事”这些,要坚决拒绝,别被迷信思想误导。同时,多了解相关政策,知道哪些行为是违规的,遇到违规殡葬行为,还可以向民政部门举报。

其实殡葬改革改的不是“离别”本身,而是那些附加在离别上的虚荣、浪费和迷信。亲人离世,我们缅怀的是他们的恩情,纪念的是相处的时光,这些情感和仪式的形式无关,和花多少钱更没关系。

中央定调的殡葬改革,说到底是为了让殡葬回归本质,让离别更有温度,让每个人都能在不被经济压力、繁琐流程困扰的情况下,好好和亲人告别。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关怀。

不过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家里的长辈一时难以接受新的祭扫方式,或者有些地方的殡葬服务还不够完善。你对殡葬改革有什么看法?平时有没有遇到过殡葬领域的乱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探讨怎么让殡葬既保留传统,又符合现代文明!

来源:沐子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