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风,裹着桂香,扣响窗棂,重阳,便踩着季节的韵脚,翩然而至。它不似春节那般热闹喧嚣,没有元宵的灯火璀璨,却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着对时光的敬意和情亲的眷恋。
全国第十届“九九重阳诗会”海内外华语诗人大奖赛征稿作品大展:
《 重阳登高》(外二首)
东篱夫
九月的风,裹着桂香,扣响窗棂,重阳,便踩着季节的韵脚,翩然而至。它不似春节那般热闹喧嚣,没有元宵的灯火璀璨,却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着对时光的敬意和情亲的眷恋。
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金黄。我踏着缤纷的落英,走出家门,沿着一条变老的路,登向高山。脚下的石阶,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每一粒石子,仿佛都是被岁月玉化的风骨。“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百亩就荒天一涯。”高适的诗句,如同一缕轻烟,在心头袅袅升起。此时的朝霞,正绽放着绚丽的色彩,东天边上那一抹火红,勾起我对往事的嗟叹和对家乡的思念,祈祷能够远离喧嚣,到离天最近的地方,享受无灾无病的安静生活,不由得加快了登山的脚步。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路边的野花,仍然在肆意地绽放;小草瑟瑟,依然竖起莽芒的姿态;它们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却都以质朴而坚韧的状态,诠释着生命的顽强!每一朵饱经风霜的花瓣、都像一颗小小的星星和太阳;每一株峥嵘枯萎的小草,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不向岁月低头的风范。让我陶醉在这秋日的诗意里。
登上张中瀚将军当年立马戍边、挥斥方遒的山坡,极目远眺,屯南垦区尽收眼底。烟雾缭绕处,瓜果飘香;条田阡陌处,棉花如雪,辣椒通红;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徐徐展开;蓝天白云下的184团军垦新镇,像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驰骋在戈壁瀚海中间,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我闭上眼睛,细心品味着这一方土地的沧桑巨变,脑海里满是当年军垦人战天斗地的场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面,都充满了对一代又一代军垦人的敬意,没有他们坚苦卓绝的付出,就没有亘古荒原变成塞外江南,就没有今日边疆的河清海晏。在这并不太高的山顶上,我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再次领悟到了兵团人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半生的坎坷,不快的往事,立即烟消云散。
我在山顶上呆了整整一天,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路过屯南养老院时,看到许多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他们虽然已经满头白发,脸上刻满岁月的沧桑,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他们中,有当年参加过艰苦创业的普通老兵,有植树造林的劳动模范,有远近驰名的种植大户,也有把青春热血献给了边疆建设的老教师、老支边。如今他们虽然老了,但他们的精气神还在!看见他们,我又想起了路边那些野花和小草,并在心里把他们与野花和小草做着比较:生命原来就是这样,有辉煌也有衰败;只有无愧于祖国和时代,才有资格迎接多彩的夕阳。
《秋风吟》
秋风似一把剪刀
它能裁剪出艳丽的盛装
把大地打扮得花枝招展
秋风似一支画笔
它能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把高雅的成果向人间呈现
秋风似一把古琴
它能弹奏出最动听的旋律
给世界谱写和谐的乐章
《北疆的秋天》
是风信子绚丽的喷射
掩盖了夏季的灼热
让五彩斑斓在这里酝酿
让岁月的风华在这里飞扬
仿佛一夜之间
白杨树被染上了金黄
枫叶红遍了河滩
田野露出了沉甸甸的色彩
湛蓝而高远的天空
掠过奋飞的大雁
牧羊人的脚步
追赶着繁星点点
香甜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苹果和玉露香梨
像神仙点亮的灯盏
照亮了果农幸福的脸庞
我爱北疆的秋天
更爱火热的生活
作者简介
东篱夫,本名黎佳君,原籍四川射洪人;曾用笔名巴蜀樵子、雪浪;兵团十师北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世界诗人联谊会副主席。公开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诗歌200余首;代表作有小说《乱世疑案》、《金芊担传奇》、《古镇上的小人物》等;散文《世上只有爸爸好》、《圣洁的枇杷花》、《大美屯南》等;诗歌《我的兵团老乡》、《远去的故乡》、《伟大的公民特殊的“兵”》、曲艺唱本《目连全传》等。
东篱夫从小酷爱文学。“用文字记录有用的东西留给后人”是其毕生追求,无论是早年漂泊流浪的日子,还是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过写作;其作品充满正能量,情感真挚;尤其注重典型人物塑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故事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传承性与启迪性相结合;深受读者欢迎和文学艺术界的肯定。
近年相继获得“华夏文学奖”、“国际诗歌奖”、“中华文典奖”、“五一劳动奖”、“文学精品工程奖”、“秦岭文学奖”等奖项三十余次;并被授予“全国创作劳模”、“文化摆渡人”、“文曲星”、“共和国文坛脊梁”、“传统文化一级作家(诗人)”、“传播民俗文学博士.教科文传承师”、“世界诗人大会亚洲十大诗人”、“世界文化艺术大师等称号;连续两年获“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人选;入选“中外华语作家杰出人才库杰出人才”。
202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休,相继被聘为“联盟文化学院、联合传媒书院客座教授”、《文学与艺术》编辑部首席作家(诗人)、《当代文坛》和《新时代中国文艺》编辑部执行总编、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终身文化艺术顾问。
来源:当代文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