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团队的状态,就是校长管理能力的镜子。你以为问题是员工懒散、不积极、没有上进心?但你想过没有:
2025年结束只有60多天了,又到了一年中最考验团队韧性的时节,
最近是不是感觉团队有点“推不动”?
员工状态蔫蔫的,家长投诉好像多了,业绩增长也碰到了天花板?
你也许想过搞团建、发福利、甚至换人……但结果往往治标不治本。
为什么你投入了心血和金钱,却始终无法点燃团队?
很多校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说不得,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
团队的状态,就是校长管理能力的镜子。你以为问题是员工懒散、不积极、没有上进心?但你想过没有:
为什么同样的员工,在对手机构却能干劲十足?
为什么你高薪挖来的人,没过几个月也变得平庸?
为什么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画大饼,他们却无动于衷?
……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你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值得拼命”的环境。
员工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情绪和价值感。如果他们只是感觉在为你“打工”,为了一份薪水而忍受工作的琐碎,那么他们的表现就永远只会停留在“及格线”上。
疲软的不是团队,是团队的心。
给团队“充电”,是校长不容推卸的第一责任。
说到充电,很多校长第一反应就是:我搞了团建啊!上周刚带他们去吃了顿好的!
停!这正是最大的认知误区。
一顿饭、一次K歌,充其量是短暂的放松,根本无法触及团队疲软的核心。
真正的团建,本质是什么?是情绪充电,是价值认同,是精神赋能。
它要解决的,是三个层面的问题:
1、情绪价值:
用共同的快乐和成就感,冲淡日常工作中的委屈、疲惫和摩擦。一个压抑的团队,不可能有好的服务状态。
2、认知同频:
让员工在体验中自己悟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校区好我才能真的好”,而不是你每天在会上硬灌给他们。自己悟到的,才是信仰。
3、能量储备:
为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压力和高强度工作,提前储备积极的心理能量和战斗意志。
这就像给团队注射一剂“情绪疫苗”,让团队在面对家长质疑、招生压力、内部矛盾时,能有更强的免疫力和战斗力。
你投入的,不是一顿饭钱,而是整个团队的“心理资本”。
团建时大家嘻嘻哈哈,回来后一切照旧。
问题出在哪?因为团建和业务是“两张皮”。
最高明的团建,是“隐形练兵” 。它看似在玩,实则每一分钟都在为业务赋能。它不让员工感觉到“又在培训”,却能让招生话术、服务流程、沟通技巧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的“肌肉记忆”。
当一个团队在活动中,为了集体荣誉而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说服家长”;
当一个员工在游戏中,因为一个巧妙的回答赢得满堂彩而信心倍增;
当一次看似普通的聚餐,变成了招生金点子的“头脑风暴会”……
这种状态下训练出的能力,远比在会议室里照本宣科要深刻十倍。
团队的氛围、协作的默契、对业务的敏感度,就在这一次次“隐形练兵”中,完成了质的飞跃。
这才是别人无法轻易复制的、你机构最核心的内功。
一个被正确激活的团队,所创造的价值,远超你的想象。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业绩数字的变化,更是整个机构气质的蜕变。
1、员工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他们会主动找事情做,主动为家长着想,甚至会为了一个潜在客户绞尽脑汁,因为他们在精神上已经成为了机构的“合伙人”。
2、服务的口碑直线上升。
因为员工的积极情绪会传染给家长,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专业,是再好的话术也伪装不出来的。家长夸的不再是“价格便宜”,而是“老师特别负责,孩子在这里我们放心”。
3、业绩的增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续费率、转介绍率显著提升,招生不再是难题。因为每个人都成了流动的广告牌和招生官。
这种状态下,你的管理成本会急剧下降,你不再需要天天盯着考勤,催着流程,揪着细节。你终于可以从一个“救火队长”,转变为一个真正的“战略规划者”。
结语团队的能量,是机构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最容易被消耗的资产。季节在变,市场在变,但管理的核心从未改变——读懂人心,激活人性。
“充电”和“练兵”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是决定机构能否活下去、活得好的雪中送炭。
如何把枯燥的招生话术训练,变成一场让员工抢着参加的趣味运动会?
如何把一次普通的员工聚餐,吃出“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如何把一份节日福利,发成引爆团队极限潜能的“精神原子弹”?
如何完美避开那3个“一做就死”的团建毒药?
-end-
作者简介:窦昆,湖北人,原省报资深编辑记者,2004年下海创办晋级教育,打造中国首个学生托管品牌,出版多部学生托管行业专著,院线电影《放学后》出品人,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托管题材动画片《小鹰晋级》出品人。
来源:雪松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