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清道光一朝,因皇帝躬行“崇俭去奢,慎修思永”的理念,此风所至,御窑厂每年烧造瓷器数量锐减,经费亦日渐缩减,致以此朝御用瓷烧造数量有限,存世官窑精品稀如星凤,故件件弥足珍罕,素为藏家所重、识者所宝。
有清道光一朝,因皇帝躬行“崇俭去奢,慎修思永”的理念,此风所至,御窑厂每年烧造瓷器数量锐减,经费亦日渐缩减,致以此朝御用瓷烧造数量有限,存世官窑精品稀如星凤,故件件弥足珍罕,素为藏家所重、识者所宝。
本次北京中汉拍卖2025年秋季拍卖会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即揽诸件道光御窑精工珍宝,品相完美,件件弥珍,邀藏家一睹道光青花的御窑孤光,共品道光皇帝以器喻心修身哲学、治世理念。
瓷海遗珠·道光御窑青花风华
清代道光年间,因种种历史因素,及道光皇帝的审美倾向和执政理念所致,景德镇御窑厂瓷器产量锐减。尽管道光皇帝在位期间,风格力求简朴,并严格控制成本,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工艺仍不失精湛,对瓷器的制作仍保持着严格的要求,一丝不苟,官窑青花器在逆境中延续着皇家气韵。
道光御窑青花主要采用国产青料,其发色色泽稳定,淡雅隽永,颇似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前期亮丽且浓艳,后期淡雅却清晰,胎釉精良考究,纹饰疏朗有致,虽规模上难以复刻康乾之盛,却独得清雅之韵,因而毫不逊色前朝。其中,一些“极精之品”更是展现出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御用品,其工艺制作精细无比,无疑代表了道光瓷器的最高制作水准,于清中晚期御窑瓷事中出群拔萃,堪称瀚海遗珠,弥足珍赏。
LOT 013 清道光 青花苍龙教子云蝠纹双如意耳瓶
尺寸:31.5 cm Height
RMB:800,000-1,200,000
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
北京嘉德,2010年11月21日,编号2558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161,图147
2.上海文物交流中心,清道光 茶叶末釉双如意耳瓶
款图
说明:
拍品造型别致,纹饰堂皇华贵,颈上如意形双耳,通体青花装饰明快妍丽,所绘之苍龙咤海图,苍龙威武遒劲,蝙蝠飞舞其间,绘工精湛,状物有神,为道光御窑青花陈设器精品佳作,存世罕见。
道光皇帝登基以后,厉行节俭,诏戒宫内“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此风所至,御窑厂每年烧造瓷器数量锐减,烧造经费亦日渐缩减,据清内务府奏案“自道光二十八年为始,不得过两千两之数”。由此可见,道光官窑器存世量较之前朝烧造较少。遍查海内外公司庋藏,尚未见有完全相同者,故弥足珍罕。
上海文物交流中心藏有一例道光茶叶末釉双如意耳瓶,造型与拍品相类;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清宫旧藏清嘉庆青花苍龙教子云蝠纹如意耳瓶,纹饰布局及画工与拍品相同,云龙间隙均加绘有蝙蝠文,在同类纹饰中不为多见,可见拍品所绘纹样因沿制旧制而来,可资参阅。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161,图147
参阅:上海文物交流中心,清道光 茶叶末釉双如意耳瓶
LOT 014 清道光 青花双龙捧寿纹绶带耳如意葫芦瓶
尺寸:17.5 cm Height
RMB:200,000-300,000
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
1.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编号471
2.北京艺术博物馆,“传承·跨越-民国景德镇窑瓷器艺术展”,2016年3月23日-7月3日,清道光 青花双龙捧寿双如意耳葫芦瓶
3.《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77
4.《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07,图183
款图
说明:
拍品造型状若扁葫芦,端庄隽秀,两侧置绶带如意耳,线条流畅。通体以青花为饰,器身绘双龙捧寿纹,龙首呈于瓶身下腹部,共托团寿纹,龙尾上摆至肩部,围绕一团蝠纹,龙曲修长,气势恢弘,寓意“福寿双全”。口沿绘如意云纹及花蕾纹,颈部和胫部分饰花叶纹及曲折纹。全器纹饰繁密而清晰,龙纹描绘细致,青花发色明快,气息华贵雅致,为道光御瓷精品佳作。
《尚书》论五福,以“寿”居首。明清两代,皇帝寿辰称为万寿节,是宫廷中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同时葫芦瓶有“福禄”之意,葫芦藤蔓绵延,“累然而生,食之无穷”,因葫芦多籽,籽粒众多,数而难尽,配以如意双绶带耳,则为如意万代、福寿延绵、多子多孙、江山永固等多重吉祥寓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道光青花双龙捧寿双如意耳葫芦瓶,其形制、纹饰及款识与拍品一致,可资参阅。
参阅: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编号471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