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院行政副院长朱岩梅博士、助理教授单瑞博士、助理教授徐研博士、讲师卫然博士共同为您解读学院硕士项目,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学生培养方案与职业发展前景,带您领略公共政策与城市学的学术魅力,让您更全面了解学院及项目基本情况,为您研究生申请提供一线资讯。2025年11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
招生线上宣讲会
神仙湖畔聚天下英豪,梧桐树下藏古今学术。公共政策学院诚邀您参与招生线上宣讲会。
学院行政副院长朱岩梅博士、助理教授单瑞博士、助理教授徐研博士、讲师卫然博士共同为您解读学院硕士项目,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学生培养方案与职业发展前景,带您领略公共政策与城市学的学术魅力,让您更全面了解学院及项目基本情况,为您研究生申请提供一线资讯。2025年11月3日晚上19:30-20:30,期待与您相见!
宣讲+答疑
2025年11月3日(周一)晚上
19:30-20:30
会议链接:
:602-431-509
会议密码:1103
(复制该信息,打开手机腾讯会议即可参与)
宣讲会安排
1 大学和学院介绍
19:30-19:45
朱岩梅博士
2 城市学社会科学硕士项目介绍
19:45-20:00
卫然博士
3 公共政策文学硕士项目介绍
20:00-20:15
徐研博士
4 Q&A环节
20:15-20:30
单瑞博士及全体老师
朱岩梅
公共政策学院行政副院长
获中南大学工学学士(1993)、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2003)、同济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联合培养博士(2007)。
历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大基因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
兼任民盟中央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协会杰出女性副会长、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导师、北京大学BiMBA导师。
曾获《哈佛商业评论》“卓越管理人物”奖、《财富》 “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 、《中国企业家》“商界木兰奖”、全球女性领导力奖——Athena奖。
单 瑞
助理教授
单瑞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能源转型、气候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电力市场脱碳、碳足迹分析,以及推动公平高效能源转型的政策设计。
单博士已在《Energy Policy》《Applied Energy》《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二十余篇同行评审论文。他的研究融合工程、经济学与系统建模方法,评估新兴技术与政策在实现深度脱碳中的作用。同时,他也担任《Nature Energy》《Joule》等期刊的审稿人。除学术研究外,他积极参与政策咨询与企业战略制定,推动低碳发展解决方案在实践中的落地。
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单博士创办了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咨询的公司 Carbon Baseline,并后续担任立信咨询合伙人,领导其ESG咨询业务,服务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跨国企业与各级政府。过往代表客户包括远景能源、百事公司、旭硝子、安井食品以及多个地方政府。
他曾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任技术专家,为美国能源部提供决策支持。也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实习,参与化学品管理相关的信托基金。他最早的可持续发展行业经历始于环保桥公司,协助客户申请并出售碳减排额度。
凭借跨界经验与多学科视角,单瑞博士致力于将学术创新转化为现实影响,推动全球向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迈进。
徐 研
助理教授
徐研博士主要研究比较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科技和创新、产业竞争、全球供应链和政府-企业关系。他正在完成一部关于中国科技创业创新的书稿,特别是国家如何利用“硅谷模式”—初创型企业和创业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例如半导体和生物医药)。这项研究展现国家对金融的干预可以和活跃的创业结合起来,同时展示了创业的增长如何影响后发国家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除此以外,徐研博士还研究过全球芯片业的政治以及中国政府和富豪的关系。
他的研究见刊于Politics & Society和Socio-Economic Review并获得Stand Together和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George J. Stigler经济和国家研究中心的支持。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和学士学位。
卫 然
讲师
卫然老师获北京大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具有地理学、城市规划、设计学等多学科背景,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优秀教师奖等奖项。曾就职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从事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政策分析等工作,并在美国、格鲁吉亚、厄瓜多尔等国家参与多项国际遗产保护规划与政策咨询项目。
卫然老师的研究聚焦于遗产保护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以跨学科视角综合城市规划、社会和文化地理学、批判遗产研究、政治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理论。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我国城市更新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尤其是政府与非政府角色之间的协商与竞争、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对项目过程的塑造作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对比、城市更新如何重构文化遗产等。近年来在SSCI/SCI期刊和中文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多次组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目前担任批判遗产研究协会青年学者联合会(Association of 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 –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Network)负责人,及多本遗产保护领域顶级期刊审稿人。
大学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目前,港中大(深圳)已与150多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5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700多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6名,各国院士超4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超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学院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以下简称“公共政策学院”)于2024年正式成立。公共政策学院定位为一所研究生院,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培养通晓中国公共管理理念和掌握世界前沿公共政策工具的现代公共政策人才。
公共政策学院的建设立足于四大特色和优势:
第一是自主知识体系,公共政策学院依托中国公共政策和管理的最佳经验和实践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与管理的自主知识体系,基于“自主知识体系”设计和开发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第二是交叉学科,公共政策学院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跨学科的专业,突出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
第三是聚焦湾区,通过针对本地区现实问题的政策教育研究,公共政策学院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现代公共政策人才。
第四是教育交流,公共政策学院践行教育自信,培养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政策研究人才,短期内以东亚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为重点,逐渐扩大至欧美等发达国家。
师资院校背景
我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建设一支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根基的师资团队为核心战略。当前,师资皆毕业于世界一流高校,学术训练扎实,研究背景横跨海内外,体现出较强的交叉学科研究与实证分析能力。
在这里,你将:
对话前沿
与政策研究者、学者和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了解政策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
突破范式
通过课堂学习,模拟辩论、政策撰写和项目设计,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重构认知
参访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事业单位,探讨经济、教育、环境、城市发展等热点议题,培养全局思维与社会责任感,为就业赋能。
这不是普通的升学深造,而是通过学习,炼就剖析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永葆关怀民生的初心,最终成为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治理人才!
项目介绍
公共政策文学硕士项目
“公共政策文学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公共政策问题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该项目基于政策科学、行政管理、政治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核心学科,为学生提供公共政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框架,培养学生对当代公共治理复杂挑战的专业理解以及在识别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应对全球最紧迫的公共政策挑战提供人才储备。
*本项目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公共政策、人工智能与治理、法律与政策,以及健康政策与管理(待批准);公共政策文学硕士项目兼读制正在审批中。
城市学社会科学硕士项目
“城市学社会科学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全球视角的城市治理及研究复合型人才。该项目对城市发展及城市化理论进行深入剖析,课程涵盖政策科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培养从全球性视角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进行复杂分析和理解的专业性人才。
*本项目设置两个专业方向:城市政策与治理、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
注:学术型“公共政策哲学硕士和博士项目”目前处于最后审批阶段,计划于2026年春季正式开放申请,欢迎关注!
申请流程
(1)网申报名
(2)材料审核
(3)线上面试
(4)发放offer
网申集中受理时间
第一阶段:2025年9月15日-2025年10月31日
第二阶段:2025年11月15日-2026年1月31日
第三阶段:2026年2月23日-2026年3月31日
*网申系统在申请期内持续开放;新生奖学金(最高学费全免)实行滚动制申请和审核,颁发完即止,建议申请人尽早在系统里提交所有材料完成申请。
学制与学费
申请方式
请登录学院官网申请投递:
或通过网申系统进行投递:
资料审查及录取方式
资格审查工作将于报名后展开,申请人的申请资料齐全后方可进入审核流程。学院将以邮件形式通知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入学考核相关安排。
最终解释权归公共政策学院所有
电话:0755 235-16924
(工作日: 9:00-11:00; 15:00-17:00)
邮箱:SPP_PG@cuhk.edu.cn
官网:https://spp.cuhk.edu.cn
排版 | 李雨积
本文源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