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厦门公交的视频时,评论区里满是“破防了”——退役军人张叔拿着优待证刷卡,车厢里没响起普通的“嘀”声,反而传来清脆的“鹭岛拥军”,他愣了两秒,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卡片边缘,笑着红了眼眶。周围乘客听见这声提示,有人主动起身让座,有人轻声说“谢谢当年守护我们”。这段
刷到厦门公交的视频时,评论区里满是“破防了”——退役军人张叔拿着优待证刷卡,车厢里没响起普通的“嘀”声,反而传来清脆的“鹭岛拥军”,他愣了两秒,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卡片边缘,笑着红了眼眶。周围乘客听见这声提示,有人主动起身让座,有人轻声说“谢谢当年守护我们”。这段不到10秒的视频,在抖音上点赞超50万,全国老兵在评论区共鸣:“这声问候,比任何补贴都暖。”
很多人不知道,厦门给老兵的这份“仪式感”,其实是两年政策沉淀的结果。早在2023年3月,厦门就率先实现全国退役军人、“三属”(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持优待证免费乘公交,但最初刷卡只有普通提示音,甚至会被误认成“普通银联卡”。有老兵反馈:“免费乘车很实在,但总觉得少了点‘被记得’的感觉。”
直到2025年4月22日,厦门421条常规公交线路全部升级——只要刷退役军人优待证,就会触发专属语音“鹭岛拥军”,连BRT和轮渡也同步上线。负责技术升级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调研了200多位老兵,他们最想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公开的认可’。这声播报,就是想让整个车厢都知道,这位乘客曾为国家奉献过。”
升级后的数据里藏着太多温暖细节。截至2025年10月,厦门公交“鹭岛拥军”播报次数已超860万次,平均每天有4.8万老兵享受这份尊崇。有位92岁的抗战老兵,每次坐公交都会特意让家人录下刷卡瞬间,反复看“鹭岛拥军”的提示界面;还有外地来旅游的老兵,专门坐遍厦门热门公交线路,就为了多听几次这声专属问候,说“走再远的路都值”。
更难得的是,厦门的拥军从不止于“一声问候”,而是把“尊崇”融进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凤凰花”拥军平台上,上百家餐饮商家给老兵打8折,景区门票免费,就连社区诊所都有“老兵优先就诊”窗口;退役军人优待医院推出“八优七专”服务,从挂号到取药不用排队,住院还有专属护工对接。
去年冬天,东北老兵李大哥来厦门过冬,刷优待证坐公交听到“鹭岛拥军”,又在海鲜市场享受到老兵专属折扣,他在短视频里说:“以前觉得退役了就成了普通人,没想到在厦门,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这条视频让很多人知道,真正的拥军不是口号,而是让老兵在买早餐、坐公交、看医生这些小事里,都能想起“自己的奉献没被忘记”。
其实不止厦门,全国越来越多城市在把“尊崇”做细。山西阳泉的公交刷卡会响“致敬老兵”,敦煌的公交司机看到优待证会主动说“您坐前面”,秭归给老兵发的专属公交卡上印着“光荣之家”,卡面还烫了金边。这些细节或许微小,却比大张旗鼓的宣传更有力量——它让老兵知道,自己的青春没有被辜负,也让年轻人明白,今天的安稳生活,背后有一群人曾默默守护。
有网友问:“不就是一句语音吗?至于这么感动吗?”但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懂,这声“鹭岛拥军”里藏着什么。他们中有人曾在零下30度的边疆站岗,脚冻得流脓也没退过;有人在抗洪救灾时泡在水里十几个小时,回家后才发现手机被冲坏;还有人在执行任务时落下伤残,退役后却从不说自己的经历。他们从不求特殊待遇,却渴望自己的付出能被“看见”——而公交上的这声播报,就是最公开、最直接的“看见”。
现在,厦门的“鹭岛拥军”已经成了城市名片。有游客专门来厦门体验“拥军公交”,说“想感受下这座城市对老兵的温度”;还有企业主动联系公交公司,想在车身印上“致敬退役军人”的标语。更让人欣慰的是,已有12个城市来厦门取经,计划明年也上线老兵专属公交语音,让这份温暖传递得更远。
说到底,真正的尊崇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表彰,而是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是刷卡时的一声专属问候,是景区门口的一句“您免票”,是医院里的一个优先窗口。它让老兵在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里,随时能挺直腰杆说“我曾是军人”,也让整个社会都知道——这些为家国奉献过的人,值得被永远铭记。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温暖的拥军细节?是公交的专属提示,还是商店的老兵折扣?
来源:懂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