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塔图姆前几天说话挺走心,说是就算脚脖子打着绷带没法上场,他也要跟着球队飞来飞去,一个客场都不落下。你说这是敬业?是热爱?其实啊,这背后哪有那么简单。那些看着光鲜亮丽、西装笔挺坐在替补席上的伤员,你以为他们是来度假的?错了,他们每一步都走得精打细算。
塔图姆前几天说话挺走心,说是就算脚脖子打着绷带没法上场,他也要跟着球队飞来飞去,一个客场都不落下。你说这是敬业?是热爱?其实啊,这背后哪有那么简单。那些看着光鲜亮丽、西装笔挺坐在替补席上的伤员,你以为他们是来度假的?错了,他们每一步都走得精打细算。
想想看,球迷省吃俭用攒了几个月的钱,大老远跑球馆,图啥?不就是为了亲眼瞅一眼自己喜欢的球星吗?哪怕人家不打球,往那儿一坐,签名照个相,那感觉就不一样。联盟懂这个,球队也懂。科比当年就说过,他宁愿拄拐也要去客场,因为有些人一辈子就这一次机会看你打球——这话听着有点沉重,但这就是现实。球星签的可不是单纯的“打球合同”,还有广告、社区活动、品牌站台,一堆事儿等着呢。你躺家里养伤?行,那下礼拜的发布会你也不用来了,工资嘛……咱们再谈谈?
再说回来,场边也不是白坐的。你看利拉德有次坐在底下,杨瀚森被戈贝尔造了个犯规,教练正忙着调战术,根本顾不上小年轻。结果老大哥直接招手,“来,我跟你说,手别往上抬,要感觉他在撞你,不是你去够他。”就这么几句,比录像课还管用。这种经验传承,不是训练馆里能教出来的,得在现场,得看实战,得有那种氛围。
伤病这块儿也挺微妙。脚踝、跟腱这些伤,真不是躺着就能好的。手术完头几天确实得静养,但之后就得动起来。跟队出差,本身就是康复计划的一环。比赛前后跟队医碰个头,聊聊恢复进度,调整训练量,比自己在家瞎练靠谱多了。而且说实话,一场球两个多小时,你穿个西装坐那儿,顶多中场鼓鼓掌,上厕所走两步,哪来的二次受伤风险?
当然也不是人人必须去。角色球员嘛,名气不大,球迷也不冲着他买票,球队自然不会硬逼。背靠背的比赛,要是真疼得走不了路,管理层也会通融一下,让人留在主场休息。但你要是塔图姆、库里这种级别的,只要还能走路,基本就得跟着走一圈。这不是人情,是规矩。
有一回打森林狼,开拓者客场,利拉德一身黑西装坐在角落,镜头扫过去的时候,全场观众还是喊了他的名字。那一刻你就明白了——哪怕不拿球,他也在场上。
来源:郦郦体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