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播仅8天,张雪峰又惹麻烦?官媒发文锐评,句句直戳他肺管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7:48 1

摘要:近日,被封禁28天的张雪峰正式回归,首场直播就出现4万人同时在线的盛况。

文|羊羊不吃草

编辑|娱叔

近日,被封禁28天的张雪峰正式回归,首场直播就出现4万人同时在线的盛况。

不过,这位曾被无数家长奉为“升学指路明灯”,复出首秀就画风突变。

直播中,他一改往日“文科唱衰论”,转而高呼“文科大有可为”,往日的毒舌也变成小心翼翼,甚至反复声明“今天不卖货”。

正当网友调侃“张雪峰被磨平棱角”时,《人民日报》《南方网》等官媒密集发文锐评,每句话都精准道破其中乱象。

10月22日晚,张雪峰在抖音账号“张雪峰讲升学规划”开启复播,直播间瞬间涌入超4万人。

不过这次,他选择在拥有648万粉丝的抖音小号“张雪峰讲升学规划”进行,而非2651万粉丝的主账号。

而直播中的状态,更令大家怀疑是不是进错了直播间。

直播开场,他笑着连说四遍“回来了回来了”,随后补充解释“啥事没有”。

虽然一切自然,但张雪峰的说话节奏明显放缓,每句话都仿佛在脑海中斟酌许久才缓缓说出。

最让人意外的,还有他还一改往日“文科唱衰论”。

当有家长询问文科是不是只能考编、考公时,他表示文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甚至给出了“做网剧的编剧、自媒体的文案、优秀的销售”等例子。

此外,他还反复声明“今天不卖货”,直播过程中仅进行连麦答疑。

当有家长详细询问桌上的学习产品时,他表示自己被吓到了,只让对方截屏自行了解,弹幕中瞬间被“求生欲拉满”刷屏。

此外,直播后,他还在微博发布“今天是接娃放学的家长”,一言一行写满了小心翼翼。

遥想此前直播间中言论胆大犀利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两年前,张雪峰在直播间中称“所有文科都是服务业”,还将服务业总结为一个字“舔”。短短一年,他又说“孩子要报新闻我一定打晕他”。

虽然仅是两句短短的话,却引起了线下的巨大争议。

但真正让他封禁的原因则是夸张的爱国“表演”。

9月3日,张雪峰在公司内训中宣称“若祖国统一战争枪声打响,我个人捐5000万,公司捐1亿”。

这一言论无疑会被认定用战争话题博取流量。

9月24日,张雪峰在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的主账号“张雪峰老师”同步被禁止关注,平台标注原因均为“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

但,对于张雪峰的公开处刑远不止此。

官媒点名批评

张雪峰曾称“文科都是服务业”,还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与土木等工程学科简单归为“就业陷阱”。

其团队发布的“2025 年山东慎选专业榜”中还包含历史学、哲学、生物科学等基础学科。

但《人民日报》曾强调“学科无贵贱,偏见当休矣”。

《人民日报》虽然没有明指,可《南方网》却将张雪峰放在了批评名单里。

南方网在《南方网评:教育不能为功利主义所绑架》一文中指出,张雪峰的教育指导充满极端功利化色彩。

他一边以“普通人家代言人”自居,一边却推出高达17999元的“圆梦卡”志愿填报服务。

还指称其是借助制造焦虑收割流量,以此来高价变现。

随后,连中国新闻网也相继转发该动态。

此外,官媒还指出,张雪峰作为拥有6500万粉丝的公众人物,将严肃议题情绪化、简单化,误导学生和家长的人生选择。

官媒还强调,公众人物不应为流量口无遮拦,而非迎合短期利益制造争议。

以此看来,张雪峰过往的言论都将化为“博取流量”的审判。

可张雪峰却始终以“动了太多的人蛋糕”为自己辩解。

但即便如此,张雪峰为何依旧人气居高不下?

张雪峰之所以能够在教育界稳居“龙头”位置,无非就是为普通家长提供了实用参考。

在普通家长看来,没有资源没有背景,好就业的专业堪称“捷径”。

而张雪峰更是抓住了这一心理,他始终主张“选专业要看未来,学知识要能落地”,提醒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要被“高大上”的专业名称骗了。

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如护理、汽修、会计等刚需专业,这些务实的态度让家长觉得他“懂咱的难处”。

部分学生群体也认可张雪峰的建议。

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就业的困难后,意识到专业选择对就业的重要性。

如果当初有人提醒 “冷门专业就业难”,他们可能就会更加谨慎地选择专业,避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但有肯定就会有反对。

《中国教育报》就曾点名批评他“误导考生”,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也直言其言论“结论太草率”。

至于“文科都是服务业”更是引起了一众文科生的不满。

文科生博主“顾言右”就因张雪峰的这一言论将其起诉。

顾言右认为文科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张雪峰的言论贬低了文科的价值。

而路人网友,更是道破了其中真相。

“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太极端了,把专业分为三六九等,扼杀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不得不说的是,教育焦虑和信息差的确存在,张雪峰的走红也是当下社会问题的反射,而非个人单独炒热度造成。

但无论何种需求,都不能突破教育本质和法律规定,功利化也不能成为违背公序良俗的借口。

结语

教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既需要考虑现实的“面包”,也不能放弃理想的“星辰”。

6500万粉丝的追捧,本质上是对“靠谱信息”“实用建议”的迫切需求,而铺天盖地地批评,源于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张雪峰的争议从来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教育焦虑、行业监管缺失、价值导向失衡的集中爆发。

官媒的锐评并非要彻底否定一个网红,而是要纠正扭曲的教育观。

部分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张雪峰突然改口

新京报官微|张雪峰账号已解封

来源:娱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