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讣告!他于10月29日去世,享年62岁,社会心理学界的“大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8:07 1

摘要:咱这几天刷到北师大的讣告,才知道著名心理学家刘力教授走了,才62岁,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位老爷子可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大拿”,咱今天就唠唠他的故事,也算留个念想。

文|编辑|平常心

咱这几天刷到北师大的讣告,才知道著名心理学家刘力教授走了,才62岁,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位老爷子可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大拿”,咱今天就唠唠他的故事,也算留个念想。

刘力是内蒙古海拉尔人,1962年生的。1987年从北师大毕业后就留校教书,后来还去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留学,拿了博士学位。你想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能出国读博的人可不多,他这学历在当时绝对是“顶配”。但他读完书没在国外待着,一门心思回了国,就想把社会心理学这门学问在中国好好搞起来。

说他是“社会心理学的推手”一点都不夸张。他当过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还是亚洲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席。咱普通人可能不懂这些头衔意味着啥,简单说就是,国内国外的社会心理学圈子,他都能说上话。更牛的是,他推动了社会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二级学科。这意味着啥呢?以后学心理学的娃,能更系统地研究社会心理学了,学科地位稳稳的,这功劳可不校。

他这人一辈子就干两件事:教书和做研究。教书方面,他在北师大带了不少学生,据说讲课特别有魅力,把枯燥的理论讲得活灵活现。有学生回忆,听他的课就跟听故事似的,不知不觉就把知识点记住了。他还特别关心学生,不光教知识,还教做人,是那种真正的“人生导师”型老师。

做研究呢,他专挑“硬骨头”啃。那些当代中国和全球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他都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琢磨。比如社会变迁下人们的心理变化、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等等。他不是躲在书斋里瞎琢磨,而是真的跑到社会中去调研,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死死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不是束之高阁的论文,好多都对政策制定、社会治理有参考意义,是真真切切为社会做了贡献。

咱再说说他的“国际范儿”。他积极推动中国心理学和国际接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文章,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建设。这就好比在国际舞台上给中国心理学“代言”,让外国人也看看咱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有多牛。他还把国外好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引进来,再结合中国国情本土化,这种“洋为中用”的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刘力教授的故事,就是一代中国学者的缩影。他们那代人,怀着对国家、对学术的满腔热情,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在国内本来根基不深,是他这样的人一点点把它做大做强的。他就像个播种者,把社会心理学的种子撒在中国大地上,如今这种子已经发芽、长叶,未来还会枝繁叶茂。

他走得挺突然的,2025年10月29日在北京去世。告别仪式定在11月2日,北师大的师生们会去送他最后一程。想想还挺伤感的,这么一位有学问、有情怀的老师,就这么离开了。但他留下的东西太多了:他带的学生还在继续研究,他推动的学科还在发展,他关注的社会问题还在被更多人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

咱普通人可能对社会心理学没啥概念,但它其实和咱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为啥有人会跟风买东西?为啥群体事件中人们会有那样的行为?这些都能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刘力教授一辈子研究的就是这些,他让这门学问离咱普通人更近了,也让咱更懂自己、懂社会了。

最后,咱就借北师大的那句话,沉痛悼念刘力教授,愿他一路走好。他虽然走了,但他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留下的印记,永远都在。就像那些被他影响过的学生、被他推动过的学科发展、被他关注过的社会议题,都会带着他的痕迹继续前行。这大概就是一个学者最好的“永生”方式吧。

来源:平常心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