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新疆男子丁某,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架着电猫杀了十只动物,要说他杀有害动物也就算了,可这十只,偏偏不是!
文|孟听
编辑|孟听
2025新疆男子丁某,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架着电猫杀了十只动物,要说他杀有害动物也就算了,可这十只,偏偏不是!
戈壁滩上啥动物都有,一不小心就会惹火上身,这不,警察直接找上了门!这下他摊上大事了,到底是啥动物这么厉害,往下看就知道了!
2025年4月,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节,不过此时新疆的戈壁滩上,已经有了小动物的出现,熬了一个冬天的它们,此时撒欢的跑来跑去。
殊不知,这群动物已经被丁某盯上了,丁某在地里忙活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它们,身形像是山羊但是却又不是山羊。
他也叫不上名字,但叫不上名字不影响他嘴馋啊,他心里动起了歪心思!
作为新疆那边的人,他知道什么可以抓,什么不可以抓,他甚至知道是犯法的,但他就是不收手,苦了谁都不能苦了他那张嘴。
他从网上买了电猫,也就是村里用来捕猎野猪等动物的一种电网,不过这东西也是违法的,但他是知法犯法!
他早已经摸清楚这群动物常活动的地方,专门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地形,然后把他的电网安在那。
这种电网别说一般的小动物,估计大型动物被电到,也是生死难料,这丁某是下了死手的。
电网隐藏戈壁上的枯草中,动物是一点防范都没有,正跑着可能就会被电,然后一头栽倒,再也救不回来。
丁某就用这种手段,短短四个月,陆陆续续电了10只这种动物。
每次一有动物落网,他就偷摸的带回家,将它们剥皮取肉,肉就塞进冰箱里冻着,备着平时吃,剩下的头和皮毛,以及蹄子,他就埋起来,害怕被发现。
尽管他认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就一定会留下证据!
8月的时候,民警去各家各户走访,看看老百姓们过得咋样,没想到这个时候有村民举报。
村民称他在地里发现了很多电网,似乎是在捕捉野生动物,这可不是小事,如果家家户户都这样,那戈壁滩以后连动物的影都看不见了,生态都被破坏完了。
所以民警高度重视此事,当天就开始进行检查,甚至还联合刑侦的技术人员,一起去戈壁滩那找证据。
一群人到了地里,真发现了残留的电猫痕迹,丁某自己家的倒是处理的干净,没想到漏了野外的。
考虑到这地方地广人稀办案比较难,公安局马上成立了专案组,该走访的走访,该调监控的调监控, 没费多少功夫,直接抓了丁某现行。
去搜查他家的时候,在冰箱里发现了很多的肉块,还找到了电猫等等全套的作案工具,知法犯法谁也救不了啊。
现在丁某已经被拘留了,但具体怎么处理还在审理。
这种动物只要猎杀8只以上,就可能被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丁某杀了10只,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到底是什么动物这么刑,其实它就是鹅喉羚。
在发情期,雄性鹅喉羚的喉部会显著膨大肿胀,形状类似鹅的喉咙,因此得名“鹅喉羚”,这叫法很特别。
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看它看起来可可爱爱的,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存活也很有一套 。
它是荒漠 “战略家”,平时就喜欢奔跑在开阔的戈壁,广阔视野能让它提前察觉天敌,然后用 70 公里时速迅速跑路。
日常就靠红柳、骆驼刺及晨露补水,如果干旱时,它们还会寻找固定的水源,十分聪明灵活。
它还是个时间管理大师,鹅喉羚清晨 5 点至 10 点、下午 4 点到黄昏时分集中觅食,正午躲阴凉休息,避开 40℃高温,夜间短暂活动,时间管理大师真没说错。
在食性上,它们以嫩草、灌木、仙人掌为主,食物匮乏时会吃一点枯草。
它的胃比较特殊,能分解高纤维植物,还能把骆驼刺等转化为能量,可以说非常适合戈壁生活了。
社交中,鹅喉羚一般是小群体生活,用叫声、摆尾巴等方式,和伙伴一起觅食,但同时又随时准备逃生,戈壁上处处透露着危险,不得不防啊。
雄羚发情期时,则依靠着 “鹅喉” 传求偶信号,有时候还能威慑一下情敌!
曾因啃庄稼被视为 “害兽”,如今新疆哈密、福海等地种群恢复,它的生存状态也成了荒漠生态健康指标,哪个地方这个动物多,哪个地方生态就很好。
人们曾多次救护放归,这也是人与自然从对抗到共生。
在20 世纪 50 年代,鹅喉羚在贺兰山东麓、鄂尔多斯台地一带很常见,常结成 4 到 10 只的小群活动,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人介入到它们的生态中。
但慢慢的,随着时间的迁移,受人类活动影响,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以及会专门有人猎杀它,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虽然 2016 年有调查说全球不足 5 万只,但近年局部区域已有好转,仅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就约有 10260 只。
而保护它的关键首先是守好家。
甘肃安南坝保护区通过加强巡护、打击盗猎、修复生态,现在经常能看到鹅喉羚群体出没,这正是对保护工作的最好肯定。
更暖心的是牧民的转变,过去因为鹅喉羚啃庄稼常起冲突,还经常偷吃牧民家的棉花,打又不敢打,只能驱赶。
现在好多了,大家有了生态补偿,都从 “驱赶者” 变成了 “守护者”,谁不喜欢这个可可爱爱的小家伙呢。
现在在新疆、甘肃、宁夏的戈壁上,越来越多的鹅喉羚身影出现了。
它们的存续,是自然和人类的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也让我们明白,保护野生动物从不是单方面的 “拯救”,人类同样也要付出。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戈壁滩成“猎杀场” 男子捕杀10只鹅喉羚》2025-08-22
来源:微观史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