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八点,阳光温柔地穿过金黄树叶,在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的健身步道上洒下一片斑驳光影。65岁的白斯琴老人,随着悠扬的音乐缓缓打起太极。这样的温馨场景,在康巴什区,早已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清晨八点,阳光温柔地穿过金黄树叶,在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的健身步道上洒下一片斑驳光影。65岁的白斯琴老人,随着悠扬的音乐缓缓打起太极。这样的温馨场景,在康巴什区,早已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康巴什以独具特色的“康巴什式养老”,让众多老年人在此安享幸福晚年。
家门口的便利:“一刻钟”安居乐业
“买菜、看病、遛弯,下楼走几步全搞定!以前总担心老了生活不方便,现在倒觉得比年轻时还自在。”在中心公园东侧的德荣早市,刚从公园锻炼下来的郭翠林,正精心挑选着新鲜的蔬菜。这个开在自家小区门口的早市,正是康巴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康巴什区以社区为单元,精心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超市、菜市场、药店、理发店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巧妙布局在居民步行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从此,养老生活告别了“将就”,走向了“讲究”。
“我们老年人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图个方便。不用挤公交、跑远路,这才是真正的宜居。”郭翠林感慨地说,“现在小区门口还有洗衣店、修鞋铺,连配钥匙这样的小事都能在家门口轻松解决。”
截至目前,康巴什依据行政区划和原有商业布局,整合社区资源,科学划分了十多处“一刻钟生活圈”,实现了对所有居民区的全面覆盖。菜市场、药店、银行等基础服务点,步行即可轻松抵达。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还贴心增设了防滑步道、休息长椅、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设施,让便利与安全如影随形。
康巴什不仅着力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更格外注重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社区,63岁的兰平和几个老伙伴正坐在社区图书室里,专心阅读书籍。“这里环境好,书也多,我每天都要来坐一会儿,看看书,心情特别舒畅。”他笑着说道。
“嵌入式”关怀:一碗热汤的温度
中午十一点半,滨河街道宁馨社区“为老餐厅”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住在揽胜苑南区的越成财老人和老伴走进餐厅,看到精心搭配的荤素菜品,眼角满是幸福的笑意。“从这个食堂建成到现在,我们老两口一天三顿都在这儿吃,便宜又放心。”越成财老人对邻里中心的饭菜赞不绝口,“我们年纪大了,做饭麻烦,这里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实惠、美味、方便!”
像这样的为老餐厅,康巴什区已建成11个,实现了对所有街道的全面覆盖。每个餐厅都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精心制定菜谱。同时,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及一些特殊群体提供相应的用餐补贴,让每一位来用餐的居民都能感受到从“舌尖”到“心尖”的暖心服务。
康巴什区的社区关怀,不仅体现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更融入了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专业的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上门巡诊。“我患有高血压,家庭医生定期来给我量血压、测血糖。”82岁的李秋花老人感激地说,“有了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子女也特别放心。”
除了贴心的医疗服务,康巴什还为老年人提供了多项暖心福利:65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免费体检;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拥有康巴什区户籍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还能领取专属的“银发积分”,用于吃饭、理疗、兑换生活用品等;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慰问,帮老人理发、打扫房子……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如同冬日暖阳,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公园之城:在绿意中颐养天年
康巴什区的公园覆盖率高达42%,这座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成为了老年人天然的养生馆。清晨的智慧体育公园,老人们练八段锦的身影与晨跑的年轻人相互交织;午后的大型广场上,棋友们正对弈得酣畅淋漓;傍晚的雕塑公园里,健步走队伍宛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68岁的杨丽娟老人每天早上都会来到公园里,打打太极拳。“这里空气好,环境美,每天来锻炼,心情都格外舒畅。”她笑着说道。
康巴什区将健康养老与城市规划深度融合:所有公园广场均设置了适老化健身区,坡度平缓的步道方便轮椅通行,卫生间配备了紧急呼叫按钮,为老年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除了户外锻炼,各个街道社区的活动室也成了老年人每天的“打卡地”。
在青春山街道恩和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内,欢快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吴一梅老人正挥舞着绸扇,和伙伴们一起排练舞蹈节目。“我们街道经常组织活动,剪纸、书法、唱歌、跳舞,想学什么有什么。”她兴奋地展示着刚学会的舞蹈动作,“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新技能,还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天伦之乐:“老漂族”变“新市民”
“爷爷,你看我画的画!”在康巴什区第八小学门口,66岁的马毅力老人接过孙子递来的画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三年前,他从达拉特旗来到康巴什区帮儿子带娃,如今已深深爱上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刚来时很不适应,环境也不熟悉。”马毅立老人回忆道,“现在我已经完全融入这里了,康巴什的教育资源特别好,孙子在这里上学我们特别放心。”
像马毅立这样的“老漂族”,在康巴什并不少见。他们为了照顾孙辈,离开熟悉的家乡,却在这座青春之城找到了新的归属感。
悦和社区居民吴凤英老人从兴安盟来到康巴什,帮儿子儿媳带孙女。最初,因人生地不熟,她差点“逃回老家”。如今,她却成了康巴什的“宣传大使”。“小区里天南海北的老人们常聚在一起唠嗑、跳舞、接送孩子,现在我微信好友比在老家还多!”
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如今的安居乐业,“老漂族”们在康巴什实现了从“客人”到“主人”的华丽转变。他们在这里享受着天伦之乐,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蓬勃成长。
康巴什的养老不是隔离式的颐养天年,而是通过“一刻钟生活圈”实现老有所便,通过“嵌入式服务”实现老有所依,通过公园城市实现老有所乐,通过天伦之乐实现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的生活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子女亲情紧密相邻、与社区服务温暖相伴。
当青春之城与银发年华在这片土地上美丽邂逅,康巴什区用实践诠释了:真正的幸福养老,是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有尊严、有温度、有期待地慢慢变老。
来源:康巴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