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8日上午九点,河北威县洺州镇安陵村的焦玉平老人家里来了两位穿蓝马甲的年轻人。他们是县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上门帮81岁的焦大爷做养老金资格认证。老人坐在炕沿上,手里攥着用了六年的老人机,看着工作人员举起手机摄像头。三分钟后,手机屏幕显示"认
2025年10月28日上午九点,河北威县洺州镇安陵村的焦玉平老人家里来了两位穿蓝马甲的年轻人。他们是县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上门帮81岁的焦大爷做养老金资格认证。老人坐在炕沿上,手里攥着用了六年的老人机,看着工作人员举起手机摄像头。三分钟后,手机屏幕显示"认证成功",老人悬了半年的心终于放下。像这样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全国65岁以上人群里还有38.7%,差不多每三个老人就有一个。2024年因为没及时认证被停发养老金的就有80万人,2025年上半年还有50多万老人遇到同样的麻烦。
焦玉平老人1944年出生在威县农村,1963年开始在村集体的砖窑厂干活,烧砖坯子一烧就是二十年。1983年砖窑厂改制,他成了乡镇企业的第一批合同工,一直干到2004年退休。当时每月养老金才387元,现在涨到了2300多元。这笔钱是老两口主要的生活来源,每月15号到账那天,老人都会去村口的邮政储蓄银行取现金。去年冬天他感冒住院,忘了认证这回事,结果第二个月养老金就没到账,急得他让儿子专门从县城回来跑社保局。
每年到认证的时候,焦大爷就犯愁。村里大喇叭广播说要在手机上"刷脸",可他的老人机连微信都没有。去镇上社保所吧,单程就得走两里地,遇上赶集日公交车挤得根本上不去。去年他就是因为下雨天路滑没去成,结果养老金停发了两个月。后来还是村支书带着镇里的网格员上门,用手机帮他完成了认证。工作人员走的时候说,下次认证提前打电话,他们可以再来。可老人觉得麻烦人家过意不去,今年硬是拖着没打电话。
今年威县搞了新政策,社保中心的人说这叫"四维一体"认证。简单说就是四种办法都能用:会用手机的自己在家刷脸,腿脚方便的去银行网点顺路办,像焦大爷这样行动不便的,他们上门来办,还有些人不用自己动手,社保局通过医院看病记录、坐火车的信息就能自动确认。工作人员告诉焦大爷,他3月份在县医院的住院记录已经被系统自动抓取,其实不用上门也能完成认证。这种"静默认证"今年已经帮全县60%的老人自动通过了审核。
焦大爷的邻居王大叔就没这么幸运。王大叔比焦大爷小五岁,会用智能手机玩斗地主,可就是搞不懂认证流程。今年夏天他去北京闺女家住了三个月,回来发现养老金停发了。原来他用的"河北人社"APP需要每六个月认证一次,逾期系统就自动停发。去社保局补办的时候,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轮到他,手机又没网了。最后还是工作人员用办公WiFi帮他搞定的,补发的养老金下个月才到账。
村里还有位80岁的盲人管大爷,是从扬州迁来的退休教师。上个月去镇上营业厅办手机卡,因为看不见没法完成"睁眼刷脸",最后只能用女婿的名字办卡。这事后来在县里传开了,社保中心专门派人上门给他办了认证,还送了一本大字版的《老年人社保服务手册》。现在全县像管大爷这样的特殊群体,都建立了专门台账,社保工作人员每月都会打电话提醒。
今年江西乐安县的做法在全国出了名。他们组织了"敲门行动",全县382个村每个村都有认证服务队,带着移动终端上门服务。全县四万六千多老人,认证率达到了97.6%。威县社保中心的小张上个月刚去乐安学习考察,回来就给单位提了建议,现在威县也开始跟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合作,老人去看病的时候,医生顺手就能帮着完成认证。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今年6月1号就施行了。里面明确说不能把人脸识别当成唯一的办法,得给特殊人群留后路。可有些地方执行不到位,上个月江苏扬州有位80岁的盲人管先生,去办手机卡因为没法睁眼刷脸,最后只能用女婿的名字办卡。这事上了新闻,网友都骂营业厅太死板。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威县的社保所就准备了老花镜、放大镜,还有专门的"爱心窗口",老人去了不用排队,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怎么操作。
现在焦大爷的手机里存着社保中心的电话,墙上贴着认证流程图,上面写着"有困难找社保"。工作人员说以后每年都会上门来看他,不用他再操心认证的事。老人摸着新办的社保卡,上面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心里热乎乎的。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砖窑厂烧砖,那时候哪想到老了能按月领钱,更没想到现在政府的人能上门来服务。
咱们这些退休的老伙计,年轻时都是为国家出过力的。现在老了,领自己的养老金天经地义。那些刷脸认证、手机操作的新办法,本来是为了方便大家,可不能变成拦路虎。政府既然有规定说要给特殊群体留后路,就得真正落实到位。咱们老年人也别不好意思麻烦人,该享受的服务就得享受。毕竟这养老金是咱们自己交了几十年的钱,理直气壮领到手,安安心心过日子,这才是最实在的。
来源:破冰说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