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今年9月底,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宽带用户总数已经跑到了6.95亿户,这个数字比去年年末多了2486万户。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多人在换更快的家用网,速度在往上走,覆盖也在往外扩。
截至今年9月底,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宽带用户总数已经跑到了6.95亿户,这个数字比去年年末多了2486万户。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多人在换更快的家用网,速度在往上走,覆盖也在往外扩。
从数据往里看,变化不是空喊口号。大多数人早就撇下几十兆的老宽带了,现在能跑到100Mbps及以上的用户有6.61亿户,占比95.2%,这说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拿到比较流畅的网速。更激进一点的,能上到1Gbps(也就是1000Mbps)及以上的用户有2.35亿户,比年初又多了2839万户,占比到了33.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大约3个百分点。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多人直接把家里网提到千兆,别再纠结“够不够用”这事儿了。
这波变化有迹可循,绝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运营商这些年没闲着,大量投入光纤网络,把光缆铺进小区、下到乡镇,接入口子变宽,能承载的带宽也跟着往上涨。与此同时,大家家的终端也跟上了潮流——新路由器、新网线、智能电视、智能家居设备,都支撑得起更高带宽。供给和需求同时往上,用户换网、提速的意愿自然强。
移动端的情况和固定网差不多是个同步上劲儿。媒体在9月25日披露的一个点: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1.54亿户,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63.4%。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手机用户已经在用5G套餐或终端。对应的基站也在铺,报出的5G基站总量是464.6万个,占全部移动基站的36.3%。这两个数字互相撑着:基站多了,信号更稳定、体验更好,人就愿意开通;用的人多了,继续投基站的道理也更清楚了。
提速换网的背后还有个实操层面的关键——共建共享。现在我国已经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共建共享网络,超过150万座的5G基站是通过共建共享完成的。运营商之间不再你一座我一座硬刚,而是把塔、机房、回传等资源共同用起来,能省不少钱。官方算过账:共建共享累计节约投资超过3800亿元,每年还能减少碳排放超1300万吨。用大白话说,就是少造重复的发电机房塔桅,既省钱又环保。
把光纤拉到楼下、拉进家里,看起来是技术活儿,实际要跟物业、电力、楼道改造一起扯皮。一个小区要把光缆弄进每家每户,往往要协调好楼道线槽、有的还得加电力配套,这些环节一环扣一环,慢的地方就拖慢进度。运营商会先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快跑,难一点的旧楼改造、偏远乡镇慢慢跟进,这种先易后难的节奏更稳。
用户端也有很多细节要处理。拿到更高带宽后,很多家庭才发现老路由器、旧网线撑不住千兆速度,实际体验差强人意。于是就有了“先换设备再换套餐”的情况。还有的地方布线本身就难,老楼没预留管道,只能在楼道外面动手脚,这些工程需要时间和额外成本。运营商在推销新套餐时,也会把电视、手机流量、家庭云等服务捆绑卖,用户看着“多合一”划算,就更愿意上千兆接入了。
有几个转折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设备更新潮,很多家庭趁着换网把旧路由、旧网线、旧终端一并更新;另一个是乡镇覆盖把原先没法接光纤的角落纳入进来,这部分新增用户不少;第三点是移动和固定的相互倒逼,手机上的高速体验被拿来和家里网比,慢不得,这也促使家庭宽带跟上步伐。
工程推进中免不了摩擦。基站选址要征地、机房选点要面子、施工许可要一堆证明,社区协调要和物业耗心血。这些都不是技术能单方面解决的,还是和地方政策、社区配合度、运营商资源调配挂钩的。再有就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固定宽带的数据是统计到9月底的,而5G用户和基站数据是媒体在9月25日披露的,时间点不完全一致,但把这些点连起来看,能勾出一幅多层面的网络建设图景——固定网在往下沉、移动网在往外扩,两者既有重合也有分工。
说到普通人的感受,很直观。家里网速变快了,追剧、看直播、云游戏都少了卡顿。偏远地区的学生如果能接上稳定的宽带,线上课堂的体验也会好很多。小微企业不靠挤电影院的公共Wi‑Fi做直播,能把业务放在线上,效率提高。对运营商来讲,眼下是烧钱扩网,未来能靠规模效应和共建共享把重复投资摊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具体场景里能看到小细节。比如有个社区,光纤走楼道时发现管道不够,只能把井盖打开重新布线,施工队和物业折腾了好几天;还有一家三口,原本老公喜欢打网络游戏,换了千兆后妻子也安心开起远程办公会议,孩子在线课堂不卡,整个家庭的数字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些变化不是炫技,而是慢慢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生活。
来源:俊俏微风lLn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