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工信部联合六家单位共同发布《关于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30年前要实现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前,构建完善可靠的产业生态。费用支持方面,自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公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后,湖北、浙江、江
2025年7月,工信部联合六家单位共同发布《关于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30年前要实现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前,构建完善可靠的产业生态。费用支持方面,自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公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后,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陆续明确了脑机接口相关服务的医保支付标准,为该技术在医疗场景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资料,截至2025年4月,全球该领域已公开的投资事件累计逾千次,约400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总投资规模接近百亿美元。资本助力有望加快技术突破与产品更新。随着脑科学、智能算法及芯片技术的持续进步,脑机接口技术正逐步从科研阶段迈向实际应用。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亿美元增至2023年约20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突破13%。
脑机接口可分为非植入式、微创式与植入式三类。一般而言,传感装置(电极)植入越深,所获脑部信号的保真度与频宽表现越突出,但使用者承担的健康风险也随之提高。就现阶段技术发展而言,多种技术路线仍将长期共存,预计将形成植入式技术主要服务于医疗及科研方向,非植入式侧重消费级应用的格局,部分场景下还可能实现技术融合。从全球发展态势观察,中美两国分别聚焦不同类型的技术方向,均有企业或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微创式因对人体损伤较低、排斥反应较弱,整体发展态势与推进速度相对更具优势。
来源:逆风的骑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