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秋时节,青岛的海风裹挟着渐深的凉意,吹拂着城市。气温的起伏预示着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的来临。在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这道抵御疾病侵袭的“前沿防线”正悄然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科室主任胡海波带领专家团队,穿梭于门诊、病房与重症监护室
深秋时节,青岛的海风裹挟着渐深的凉意,吹拂着城市。气温的起伏预示着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的来临。在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这道抵御疾病侵袭的“前沿防线”正悄然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科室主任胡海波带领专家团队,穿梭于门诊、病房与重症监护室之间,用他们的专业、洞察与仁心,守护着这座城市至关重要的“呼吸”。
《青岛早报》专版报道
近二十载坚守 从青涩医者到学科栋梁的淬炼
胡海波的从医之路,始于一个朴素的愿望:解除病痛,守护生命。几十年的光阴,将他从一个对医学充满憧憬的青年,淬炼成一位在呼吸疾病领域享有盛誉的学科负责人。
“我刚来的时候,科室规模不大,只有近50张病床,主要收治一些常见的肺炎、慢支患者。”胡海波回忆道。在那个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呼吸科的诊疗手段比较有限,医生更多地依赖听诊器、胸部X光片和基本的实验室检查。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提升,胡海波所在的科室及团队共同推动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科室病床数从最初的50多张,逐步扩至如今的200多张。“病床数量的增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意味着救治能力的提升、诊疗技术的革新和学科地位的确立。”胡海波介绍,如今,科室配备了全套高端有创/无创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电子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高级生命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呼吸支持、呼吸内镜下介入等复杂诊疗技术。这支团队,已经成为青岛地区应对呼吸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中坚力量。
长期的临床实践,让胡海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哲学。“西医精准,中医整体。”他如此概括自己的理念,“比如对于一个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西医的吸入剂是控制症状的基石,而中医的‘补益肺肾、化痰祛瘀’法则,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提高生活质量。”这种不偏废、不拘一格的思路,使他在处理许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管理时,能另辟蹊径,为患者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十天创造生命奇迹 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肺炎患者
胡海波的诊室,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带着独特的病史和困扰,而胡海波主任则像一位侦探,从中梳理线索,揭示真相。以下是一个近期极具代表性的病例,生动展现了他如何将丰富的经验应用于复杂的临床实践。
在胡海波的记忆中,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案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其中,近日收治的一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令他印象深刻。“那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女士,患者入院时情况十分危急,高热、喘憋,肺部CT显示双肺弥漫广泛的间质性损伤,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由于患者氧合指数持续下降,生命垂危,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在患者入院当天就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
“呼吸机支持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胡海波解释说,“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上,现代医学的生命支持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这只是救治的第一步。在急性期治疗中,现有的抗病毒药物疗程通常只有5至10天,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但对于调节整体免疫状态、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作用有限。
正是在这个关键环节,胡海波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中医‘和解渗湿法’进行急性期救治,效果非常满意。”他进一步解释道,这种方法通过中药调理,既能帮助机体建立有效的免疫应答,又能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对肺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套“呼吸机支持+中医药治疗”的组合方案下,这位重症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不到10天就成功脱离呼吸机,复查CT显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最重要的是,后续通过中医药的跟进调理,患者恢复得很快。胡海波欣慰地表示,在西医提供生命支持的基础上,中医药在调节免疫、控制炎症、促进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特别强调,这种救治模式不仅效果显著,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在胡海波看来,这个成功案例并非偶然。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呼吸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制定了相应的诊疗路径:急性期以西医生命支持为基础,配合中医药控制炎症反应;恢复期则以中医药调理为主,促进肺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这种系统化的救治方案已在临床上取得显著成效,为更多呼吸危重症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随着疗效口碑的传播,胡海波团队的诊室里出现了越来越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肺纤维化患者有个特点,病情较重的患者通常难以承受长途奔波,只能在当地治疗。但对于青岛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来说,我们这里的就诊量确实越来越大。”胡主任分析道,“这背后是基于疗效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谈及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胡海波充满信心:“我们坚持的是中西医融合的理念,西医能用的诊疗手段我们一样不差,而西医所欠缺的,比如中医思维指导下的综合诊疗的干预手段,我们则更具优势。这种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在胡海波的带领下,该科室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肺间质病诊疗体系:在西医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延缓纤维化进程、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仁心与传承 在呼吸之间守护希望
在同事和患者眼中,胡海波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医者,更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创新精神的学科负责人。“每次查房,他都会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一会儿,仔细观察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科室的年轻医生表示,“他常常告诉我们,救治危重患者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更要有明察秋毫的细心。”面对焦急的患者和家属,胡海波总是耐心倾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病情。他常说:“医生不仅要治好病,更要治好‘心’。患者理解了病情,消除了恐惧,配合度才会高,康复得才更快。”
多年的从医生涯,胡海波始终坚守在呼吸危重症救治的第一线。在他看来,医学的进步永无止境,而中西医融合为呼吸危重症的救治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要继续探索,让更多患者从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模式中受益,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胡海波主任在“患者一呼一吸”间极尽所能探求病因,他的双手扶助了无数在疾病中挣扎的生命。从青丝到鬓角斑白,他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呼吸学科。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医者的仁心仁术,一位学者的严谨求索,以及一位师者的传承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坚守在守护城市呼吸的第一线,用专业与热爱,为每一个顺畅的呼吸而战。
健康延伸
入秋如何“固肺”
结合临床高发问题和中医养生智慧,胡海波主任为市民献上了一堂详尽的秋季呼吸道保健课。
认清敌人——燥邪:秋季主气为燥,分为“温燥”和“凉燥”。寒露之前,有余夏热气,多为温燥,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干咳、舌边尖红;寒露之后,接近冬寒,多为凉燥,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咳嗽、无汗、口干咽燥。燥邪的危害:“燥胜则干”。它最易损伤肺津(肺阴),导致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甚至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对付燥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润’。”专家建议,增液生津:保证每日足量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温水为宜。食疗润肺:多食用性味甘润、能养肺阴的食物。推荐食材:梨、荸荠、甘蔗、银耳、百合、山药、麦冬、莲藕。远离辛燥:秋季应尽量避免或少食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油炸煎烤及过于温补的食物(如羊肉、韭菜),以免助燥伤阴。
专家团队
陆学超
主任医师
集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肺病科)一科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周兆山教授学术主要继承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中国好医生、山东省名中医、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市知名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肺系疫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曾赴奥地利0WS医院、台湾台大医院、双合医院以及四川华西医院研修学习,先后赴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主持、参与国家重点专项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项,山东省中医药发展计划3项等,获山东中医药学会三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奖三等奖1项等。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6篇,主编2部,参编8部。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肺部肿瘤、肺结节及发热性疾病等。
坐诊时间:
周二下午(知名专家门诊),周日上午(本部)
周四下午(西院区专家门诊 呼吸与危重症(肺病科)一科)
胡海波
主任医师
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科教学主任,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系病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周兆山主任医师20余年,是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青岛市优秀青年中医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曾获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协会重症超声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与宣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慢性肺部疾病学术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等多项社会兼职。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在研省级重点项目1项,市级课题2项。近年来发表核心论文15篇,SCI收录7篇,主编4部。
擅长:中西医诊治间质性肺病、重症感染、呼吸衰竭及其他呼吸危重症等专科疾病,并长期从事呼吸介入技术的开展与推广,拥有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
坐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五上午(本部)
赵国静
副主任医师
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亚专业骨干人才,医学博士,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会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肺系病医师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结核病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第一届睡眠医学专科分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等。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1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3篇,主编专著1部。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及肺部感染性疾病等。
坐诊时间:
周四全天(本部)
陶红卫
主任医师
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对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间质纤维化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
周一、周二、周六上午(本部)
韩萍
主任医师
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任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坐诊时间:
周六下午(本部)
来源: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