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女人跟你暧昧的本质,是“满足虚荣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0:26 1

摘要:昨晚,小红书一条吐槽贴被刷到热搜第一,发帖女生晒出和某男的180天聊天记录:红包收了12次,外卖订单47笔,连“在干嘛”都每天不落,可一提“我们算什么”,对方就消失。

“他秒回消息,却从不主动约我线下见面。

昨晚,小红书一条吐槽贴被刷到热搜第一,发帖女生晒出和某男的180天聊天记录:红包收了12次,外卖订单47笔,连“在干嘛”都每天不落,可一提“我们算什么”,对方就消失。

评论区炸了,全是“同款”。

我数了数,光我自己,身边就有四个闺蜜正卡在这种“超长待机暧昧”里。

最离谱的是阿May,和对方拉扯了整整14个月,最后发现人家朋友圈对她分组不可见,背景图却是和正牌女友的合照。

她崩溃去挂心理号,医生甩给她一份剑桥新论文:长期暧昧激活的大脑区域,跟赌徒盯着老虎机时一模一样——不确定的甜头像随机掉币,把人按在原地反复投币。

数据更扎心。

某婚恋平台上周刚出的报告:25到35岁里,42%的人承认自己“多线暧昧”,平均持续4.1个月,比三年前翻了一倍。

另一个咨询机构说,因暧昧焦虑来求助的,比去年多了三成。

说白了,现在的暧昧早不是“小鹿乱撞”的粉红泡泡,它成了低成本高回报的情感套利。

线上秒回算成本吗?

零。

深夜外卖算承诺吗?

可撤销。

一句“我不想失去你”能换多少礼物?

法院刚判的案子告诉你:有人两年收了18万,最后被告“情感欺诈”,照样得全额退还。

平台也脱不了干系。

直播里“哥哥刷个火箭,我就唱你喜欢的歌”,短视频里“教你三句话让男神秒回”,算法把暧昧包装成流量密码,打赏、带货、知识付费一条龙。

网信办上个月才约谈了一家头部平台,责令整改“暧昧经济”话术,可转头换个马甲,课程还在卖,只不过把标题里的“暧昧”改成“高阶吸引力”。

更魔幻的是,有人专门吃这碗饭。

我上周刷到一款小程序,公开广告:“帮你评估关系状态,99元测TA是不是只想暧昧。

”点进去,问卷全是“是否回避视频通话”“是否只在固定时段出现”,分明就是把“渣”写成选择题,再卖你答案。

想脱身,办法其实粗暴又简单:

三个月不见光,直接拉黑。

礼物只收鲜花,红包超过200就退。

最重要一条——把“我们算什么”提前到第二周,而不是第二百天。

说回那条热搜,发帖女生最后更新:她把聊天记录全打包发给了对方公司HR,理由是“防止更多女生被消耗”。

底下一排“姐姐好飒”。

暧昧不是原罪,把它当永续生意才是。

要么确认关系,要么确认损失,卡在中间,输的只有真心。

来源:奋发轮船2CAz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