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天方夜谭。第二届「青鸟」作家导演起飞计划,就在做这件事。从9月20日到10月20日,短短一个月,196位作家提交了完整的报名材料,他们想试试从文字创作者变身为电影导演。而此刻,十位分别来自文学、电影、戏剧、制片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正在仔细审读这些材料,寻找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让你半夜不睡觉追看的小说,如果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更大胆一点,如果让写小说的作家自己来当导演呢?
这不是天方夜谭。第二届「青鸟」作家导演起飞计划,就在做这件事。从9月20日到10月20日,短短一个月,196位作家提交了完整的报名材料,他们想试试从文字创作者变身为电影导演。而此刻,十位分别来自文学、电影、戏剧、制片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正在仔细审读这些材料,寻找那些真正有可能飞起来的"青鸟"。
阿乙,写《灰故事》《鸟,看见我了》的那位。他的小说风格很特别,冷静、克制,但总能让人读完之后心里不平静。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都给过他认可,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西等多种语言。他懂什么是好故事,也懂好故事的内核在哪里。
蔡骏算是"过来人"。他不光写小说,三十多本书卖了1400万册,《春夜》《镇墓兽》都是畅销作品。他还当编剧,更关键的是,他已经导过电影《X的故事》了。茅盾新人奖、百花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提名,这些荣誉证明他的文学实力。他最懂作家转型导演要过哪些关。
陈妍希,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的"沈佳宜"。首部电影《听说》就提名金马奖新人,《那些年》让她提名金马影后,《神雕侠侣》拿了华鼎奖最佳女演员。在镜头前待了这么多年,她见过无数剧本,知道哪些能打动人,哪些只是纸上谈兵。
海飞是个典型的跨界高手。小说写得好,《惊蛰》《花雕》《向延安》都有影响力;影视剧也做得成功,《谍战深海之惊蛰》《麻雀》《旗袍》评价都不错。人民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拿过,他对文学和影视的双重理解,让他能看出哪些作品适合改编。
刘畅的身份挺复杂。黑猫剧团团长、阿那亚戏剧节艺术策划、"候鸟300"艺术总监,既演过《恋爱的犀牛》《茶馆》,也导过《4:48精神崩溃》《维纳斯日记》。戏剧出身的他,对空间、节奏、情感的把控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些经验对导演工作很有用。
路内的小说接地气。《少年巴比伦》写工人子弟的青春,《雾行者》写个人在时代中的浮沉,《山水》铺开更宏大的叙事。他的文字朴实有力,不玩虚的,写的都是真实的人和生活。这种扎实的叙事能力和生活洞察力,是导演的基本功。
李少红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血色清晨》获法国南特电影节金气球奖,《红粉》拿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生死劫》获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大奖。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红楼梦》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她用几十年创作证明了导演的艺术追求和个人表达有多重要。
秦海璐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导演、编剧。《钢的琴》《悬崖之上》《红高粱》里的表演让人难忘,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金像奖最佳新人,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拿了一堆。她还当过多个国际电影节评委,见识过太多项目,知道优秀创作长什么样。
藤井树是制片人和影评人,井树文化的创始人。《七月与安生》《荞麦疯长》《柳浪闻莺》《灰烬重生》这些影片都有他参与。制片人的身份让他懂市场,影评人的背景让他懂艺术,这种双重视角能帮年轻创作者找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点。
田耳,真名田永,是个勤奋又高产的作家。发表了70多篇小说,4部长篇、20部中篇。《天体悬浮》《风蚀地带》《长寿碑》《环线车》这些代表作,帮他拿到了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郁达夫文学奖等重磅奖项。作品还被翻译到英法日等国家。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作家写作家的,导演拍导演的,为什么要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
答案其实很简单:好故事太少了,而很多好故事还躺在书里没人拍。作家有想象力、有叙事能力、对人性有洞察,这些恰恰是导演最需要的素质。但从文字到影像,中间隔着技术、资源、经验的墙。「青鸟」要做的,就是拆掉这堵墙。
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收获》杂志、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这样的配置不是闹着玩的。它们想建立一个真正的扶持平台,不只是评个奖、发个证书就完事,而是要提供专业培训、资源对接、项目孵化,陪着这些有潜力的作家一路成长。
这十位评委,就是这个平台的第一道门槛。他们要从196份材料里,挑出那些既有文学才华又有导演潜质的人,挑出那些既有故事性又有影像化潜力的作品。这需要眼光、经验,也需要对行业的理解和对新人的信心。
上海,中国电影的发源地,现在又在开创一个新模式——让文学和电影不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能互相成就、共同生长。196个梦想正在等待答案,十位评委正在给出判断。
也许下一个让你在电影院感动落泪的故事,就来自这些正在被审读的材料里。谁知道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木子默情感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