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直播打赏乱象,迎来专项整治。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四方面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迎来专项整治。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四方面突出问题,直指网络直播领域的沉疴积弊。
直播打赏作为数字经济时代衍生的一种互动商业模式,其初衷是为了搭建内容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正向反馈渠道,这对激发创作活力、拓展就业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任何新兴业态的发展都需要在规范中前行。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8.33亿,占网民总数的75.2%。在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突出问题。部分主播以低俗内容博眼球,部分机构刻意营造“贫困户”“精英海归”等虚假身份编排剧情博取同情。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利用情感诱导等方式实施打赏诱骗。这些行为不仅直接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更严重污染网络生态,进而影响社会风气。
究其根源,“流量至上”的盈利模式导致责任缺失。一些平台将打赏收入作为核心指标,忽视内容质量与社会效益,对违规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通过算法推荐放大低俗内容;部分主播在利益诱惑下丧失底线,不惜以低俗、欺诈等手段博取关注;监管体系对新业态的适应性不足,也给了乱象滋生的空间。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机制尚不完善,使得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等问题时有发生。此次专项行动的启动,正是要让直播打赏“退烧”归位,让网络生态“焕新”提质。
直播不是法外之地,打赏更非无度狂欢。此次专项行动是多年以来“清朗”行动的延续,直面长期以来滋生网络直播打赏乱象的根源、乱象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其深意不仅在摆问题、治乱象,更在于立规矩、促长远。通过设立两个月的集中整治期,既给市场传递明确警示,也为制度建设留出探索空间。专项行动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着力推动平台优化打赏机制、完善内容审核、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力求实现惩治一个、警示一片、规范一行的治理效果。
整治直播乱象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综合治理。政府部门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持续震慑;平台企业必须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内容审核制度,优化打赏规则,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行业协会应加强自律规范,建立行业标准,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广大网民也要提高网络素养,自觉抵制不良内容,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只有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直播打赏乱象的滋生蔓延。
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既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当平台不再片面追求打赏收益,当主播依靠优质内容赢得认可,网络直播才能真正实现其文化价值,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让我们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李林)
来源:陕西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