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杨瀚森NBA4场常规赛才发现易建联新秀赛季8.6分5.2板多难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2:58 1

摘要:开拓者在北京时间10月28日的比赛里,背靠背击败了湖人。杨瀚森出场7分钟,拿到1分1个篮板。到现在为止,他的NBA生涯总得分已经是7分,超过了孙悦的6分,暂时排在中国球员得分榜第六位。

开拓者在北京时间10月28日的比赛里,背靠背击败了湖人。杨瀚森出场7分钟,拿到1分1个篮板。到现在为止,他的NBA生涯总得分已经是7分,超过了孙悦的6分,暂时排在中国球员得分榜第六位。

那7分钟说实话没啥大戏,更多像是教练给他的一次短暂试水。上场的时候,任务很明确:跟着节奏跑,补防,抢个篮板,别犯低级错误。统计表上就是1分1篮板,看起来很平淡,但对一个刚进联盟、能上场的人来说,这一分不是空的。把他生涯累计得分往前推了一下,这就是对他努力最直接的记账方式。

把镜头往前拉,他现在只在4场常规赛里露过面,出场时间都很有限。每次上去,他要适应更快的对抗、更严格的判罚,还有和队友的配合节奏。你看比赛会发现,他在场上主要做些基础、务实的工作:挡拆后补位,低位协防,争抢前场篮板,进攻端的球权少得可怜。说到底,他现在还没到能主导进攻或者承担大量战术职责的位置。

用中国球员的历史来放大这件事,会更容易理解这1分的价值。能站上NBA赛场的中国球员本就不多,每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经历和难度。像孙悦、周琦、易建联那批人,各有高光也有坎坷。把杨瀚森这个名字加进来,说明他至少迈过了第一个门槛:从被谈论到真实出现在比赛里。这一步很实际,不值得被小看。

拿易建联来比会比较直观。易建联新秀赛季打了66场,场均上场25分钟,能砍下8.6分和5.2个篮板,那时候他的上场稳定性和出手机会都明显高于现在的杨瀚森。把他们直接放在一起看,差距一目了然,但差距背后也有球队期待、使用方式和时代背景的因素。别忘了,每个人的进入路径不同,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发展剧本。

再看同届或邻近选秀的参照:去年第七顺位克林根新秀赛季交出的数据是6.5分和7.9个篮板,这类表现通常会被贴上“合格新秀”的标签。杨瀚森是第16顺位,球队对他的定位和培养节奏天然就不一样。出场时间、战术角色、培养耐心都会影响他能走多远。对比并不是要打击,而是帮我们判断他现在处在什么阶段,还有哪些可期待的提升空间。

关于“能不能超过周琦24分”这种话题,很多时候更像球迷的一种愿望或猜测。按当前的上场节奏,要想把赛季总得分推到某个数字里,得靠两条路:要么出场时间稳步上升,要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得分效率做得非常高。教练在平衡球队胜负和新人培养之间会比较谨慎,因此机会不会白送。对球员本人而言,耐心以及把握每一次上场的能力同样关键。

细看他在场上的表现,可以看出明显的青涩。进攻上他多遵循教练布置的简单动作,偶尔有点个人动作或切入;防守端面对更有力的对手还得适应对抗强度和速度。技术上既有看得见的闪光点,也有需要补齐的短板。训练里要练的位置感、脚步、对抗,比赛里要学会读节奏和读裁判尺度,这些都是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补齐但必须慢慢积累的东西。

教练组对他的使用会比较谨慎,这和球队阶段、竞争压力有直接关系。球队想赢球,常常需要把更多时间交给已经比较可靠的轮换球员。这种情况下,年轻球员拿到的只是零散的上场时间,就像是在拼图里找对口的那块。要么把效率提上去,让教练看到“哪怕给我少量时间我也能有产出”,要么等待伤病或轮换变动带来的机会。

从更广的视角看,中国球员在NBA的路径各不相同,有人一上来就能定位置,有人慢慢雕成形状,也有人只来露个面就走了。对现在的杨瀚森来说,能进联盟并把名字记进得分榜,这是一个该被记下的节点。媒体和球迷会拿历史数据和榜单来对照,但那只是外在的参照物,真正决定他走多远的,是接下来他能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一步步把短板变成可用的武器。

这些场次也暴露了一个普遍问题:新秀或者非核心球员在球权和时间上很难和既有体系发生实质性融合。想把数据往上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效率做出来,或者通过训练和信任争取更多出场机会。教练需要顾全战绩,俱乐部要考虑赛季目标,这些现实会影响年轻人的成长节奏。对球员而言,耐住心、把握每次上场,做到无论时间长短都能交出一段值得回看的表现,才是硬道理。

截至目前,杨瀚森的NBA生涯合计得分是7分,这一数字把他暂时放在中国球员得分榜第六位,超过了孙悦那6分。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比赛:他上场多久、做了哪些有效事、教练愿不愿意把时间给他,这些都会在下一场又一场的比赛里慢慢显现。下一次他走上场,别只看那一分一板,注意几个细节——站位、补防反应、篮板选择,这些小东西累起来就是进步。

来源:一往无前可乐Cs0H8z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