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开孩子的作文本,满眼都是"很高兴""很漂亮"这样苍白的表达,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许多家长看着干瘪的文字发愁,却不知从何下手。您是否也在苦恼:为什么孩子读了不少书,下笔时却依然词穷?其实写作能力不是天生的,只要掌握精读和仿写这两个法宝,每个孩子都能写出有血
翻开孩子的作文本,满眼都是"很高兴""很漂亮"这样苍白的表达,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许多家长看着干瘪的文字发愁,却不知从何下手。您是否也在苦恼:为什么孩子读了不少书,下笔时却依然词穷?其实写作能力不是天生的,只要掌握精读和仿写这两个法宝,每个孩子都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精读要得法,读什么怎么读是关键
指导孩子精读,首先要选对材料。与其泛泛而读十篇,不如精读一篇。选择篇幅适中、语言生动、结构清晰的范文,比如课本中的优秀课文或同龄人的佳作。重要的是选择与孩子写作任务相关的文章,若是练习景物描写,就找描写生动的文章;若是练习叙事,就找故事性强的文本。
精读不是简单浏览,而要带着问题去读。
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开头和结尾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比如读《荷塘月色》,可以关注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描写月光,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展现荷塘之美。
仿写讲技巧,从模仿到创新循序渐进
仿写不是简单抄袭,而是学习写作技巧的桥梁。初期可以从句子仿写开始,比如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朱自清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孩子可以仿写“秋天像披着金发的少女”。这种练习能快速提升语言表现力。
进而可以练习段落仿写。
比如学习《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描写,让孩子仿写一个亲人关爱自己的场景。要注意的是,仿写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写出来才真实感人。
读写结合贵在坚持,小步快走见效快
将精读与仿写融入日常学习,每天花15分钟即可。可以建立“精彩句段本”,随时记录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周末进行仿写练习,从仿写一句话到一段话,逐步提高要求。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个比喻用得好,也要及时肯定。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创作个性,鼓励在模仿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从模仿走向创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成长需要耐心,进步在于积累
写作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精读与仿写,每个孩子都能在写作中找到自信与乐趣。当孩子能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笔下文字,当看到孩子作文中的句子越来越生动,结构越来越清晰,那种喜悦就是最好的回报。
回首全文,精读与仿写看似简单,却是孩子写作路上最坚实的台阶。当孩子开始带着问题阅读,当模仿的句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温度,那些曾经干瘪的文字便悄然焕发生机。写作不再是苦差事,而成了探索世界的奇妙旅程——每一声比喻的诞生、每一处细节的捕捉,都是成长留下的闪光足迹。
正如种花需要耐心浇水,写作提升也贵在日日坚持。您可能会在某个傍晚惊喜地发现:孩子竟能写出“夕阳把云朵烤成了焦糖色”这样灵动的句子,或是主动在日记本里记录“妈妈切菜时刀光像银蝴蝶飞舞”。这些微小却珍贵的进步,正是精读仿写赠予亲子双方的最好礼物。
期待您分享孩子写作成长中的温暖瞬间,或许您的方法能点亮更多家庭的辅导之路。让我们共同见证:从模仿到创造,从词穷到文涌,每个孩子都能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来源:小乔治恐龙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