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没堵,先看“脸”和“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6:24 1

摘要:周五傍晚,32岁的程序员阿豪拎着炸鸡回家,电梯里突然眼前一黑,左脚像踩棉花,话也说不清。同梯的小姐姐以为他低血糖,递上可乐,结果他“咕咚”一口全喷——典型小中风!120拉到急诊,医生一句“来得再晚10分钟,栓子就堵死大脑中动脉”,把全家吓出一身冷汗。

一、先讲个“电梯惊魂”

周五傍晚,32岁的程序员阿豪拎着炸鸡回家,电梯里突然眼前一黑,左脚像踩棉花,话也说不清。同梯的小姐姐以为他低血糖,递上可乐,结果他“咕咚”一口全喷——典型小中风!120拉到急诊,医生一句“来得再晚10分钟,栓子就堵死大脑中动脉”,把全家吓出一身冷汗。

阿豪后来复盘:连续熬夜、一天两杯奶茶、三包烟,外加半年没运动,血管早成了“红油火锅”。医生给他“脑心通胶囊”+抗板+调脂,再丢给他三句话——“管嘴、迈腿、早筛查”,才把他从偏瘫边缘拉回来。

二、血管堵没堵,身体先“打暗号”

别等“电梯惊魂”才后悔,血管堵不堵,脸和脚最先出卖你。记住5个“暗号”,出现1条就要拉响一级警报:

1. 一过性“黑蒙”:突然眼前像关灯,3秒又亮——视网膜动脉被小栓子“打卡”。

2. 半边脸“掉线”:笑一笑,镜子里的自己嘴角歪到“北斗七星”——面纹动脉供血不足。

3. 脚背“脉搏消失”:摸摸足背正中间,跳动微弱甚至摸不到——下肢动脉告急。

4. 夜里“小腿抽筋”:补钙没用,蹬腿才缓,其实是血管“堵车”后乳酸堆成山。

5. 说话“舌头打结”:想说“四是四”,结果成了“细是细”,语言中枢短暂“断网”。

三、“三高”年轻化,都是生活习惯在“作妖”

1. 早餐=0,夜宵=“重油重辣+冰啤酒”——血液黏稠度“爆表”。

2. 通勤靠车、上班靠椅、下班靠床——日步数,静脉回流“塞车”。

3. 奶茶当水、香烟当饭——血管内皮被糖+焦油“炸成麻子脸”。

4. 手机蓝光到半夜2点——褪黑素罢工,交感神经嗨翻,血压“蹦迪”。

四、科学预防,记住“3+3+3”口诀

1. 每天3个“10分钟”

① 晨起10分钟“空踩单车”:躺床上模仿蹬车,把下肢静脉“水泵”踩醒。

② 午休10分钟“靠墙站”: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脚跟贴墙,收下巴,防颈动脉弯曲。

③ 睡前10分钟“热水泡踝”:38℃热水没过脚踝,促进侧支循环,再抬腿15°,微汗即可。

2. 每周3次“30秒原地高抬腿”

别小看这30秒,心率拉到(220-年龄)×60%,等于给血管做“脉冲冲洗”,把刚趴壁的小栓子“震下来”。

3. 每年3项“必查项目”

① 颈动脉彩超:看斑块大小和回声,强回声=“硬石头”,低回声=“软炸弹”,后者更危险。

② 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中风风险翻3倍,叶酸+B6+B12可降。

③ 踝肱指数(ABI):<0.9提示下肢动脉狭窄,>1.3警惕钙化“铠甲血管”。

五、家里长辈已“三高”,药箱怎么备?

医生通常给“抗板+调脂+护血管内皮”三件套。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脑心通胶囊”为例:

实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稳定动脉斑块。

注意:

① 脑出血急性期禁用;

② 与华法林合用时,要监测INR,防止“双抗”出血;

③ 服药4周若症状无改善,需复查血管造影或加用他汀。

六、把“防栓”做成家庭打卡游戏

1. 贴一张“血管健康积分榜”

爸爸每晨跑1公里+2分,妈妈少盐1克+1分,孩子喝奶茶-2分,月底冠军决定下月家庭旅行目的地。

2. 设“站立闹钟”

电视每播15分钟广告,全家起立做“提踵(踮脚)30下”,把小腿“第二心脏”激活。

3. 备“三色餐盘”

绿=深蔬菜≥1/2盘,红=番茄红椒≥1/4盘,白=精米白面≤1/4盘,视觉化控糖控油。

七、出现“暗号”,第一时间怎么做?

记住“FAST”原则:

F(Face):笑一笑,看歪不歪;

A(Arm):平举双臂,看掉不掉;

S(Speech):重复一句话,看绕不绕;

T(Time):只要1项异常,立刻拨打120,并记下发病时间。

“黄金4.5小时”内可用溶栓药,每耽误1分钟,脑细胞死亡190万个!

血管就像家里自来水管,污垢不是一夜形成的。别等“爆管”才砸墙维修,日常“小清理”才最省钱、最省心。

来源:夕鸿品牌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