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楠闲扯闪电战(七)闪电战之真实意义(1)运用实例三、1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3:02 1

摘要:“闪电战”的战法因西线战役的胜利而终于成为德军的标准模式。从西线战役的过程中得出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德军对于各战术大单位作战术与战略之间运用的分野、突破方式及摩托化单位与传统徒步单位共同前进的区隔方面,已经有了更妥善的做法。德军就将西线战役的经验做为次年对苏作

听赵楠闲扯闪电战(七)闪电战之真实意义(1)闪电战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运用实例三、“巴巴罗萨”东线作战(1941年6月)1

“闪电战”的战法因西线战役的胜利而终于成为德军的标准模式。从西线战役的过程中得出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德军对于各战术大单位作战术与战略之间运用的分野、突破方式及摩托化单位与传统徒步单位共同前进的区隔方面,已经有了更妥善的做法。德军就将西线战役的经验做为次年对苏作战的基础。这个时候的德意志国防军在经过了连续的战火洗礼之后,已经锻炼成为德国有史以来战力最强大的军队,不仅对于快速部队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地步,而且在和空军之间的协同上亦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这些因素对于即将面对的东线作战,皆有着正面的影响。加以部队对于自己曾创下的战果所形成的高昂自信心和士气,都显示了他们继续胜利的信念。

但是当德国军队进入了苏联战场之后,才发现整个状况和他们以前所经历过的战役是截然的不同。一切在西线战役时所曾拥有的有利条件都不复存在了。首先,德国士兵所要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苏联广大的空间对于德国人的作战行动所具有的影响超出了任何“巴巴罗萨”计划制定者的想象。而在这一片辽阔的空间中,却是一切都处在极度原始的状态之下。尤其不利的是苏联境内缺乏完善的道路系统,这对于习惯于西欧良好道路网的德国士兵而言,是必须重新予以适应的。另外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在东线作战中所遇到的对手,苏联红军所具有的坚韧不拔、顽强的特点,在许多状况下着实给了德国士兵深刻的印象。这些不同的新因素使得东线作战呈现了一种极度不同的面貌,最后更使得这一场陆上战争演变为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悲凄的战争舞台。

对于东线作战的指导,希特勒在1940年12月18日所颁布的《元首训令第21号》中明确指出:“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事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的远征将苏联击败。”而其手段则为“装甲部队应果敢行动,以锥形突破向苏联深远后方突进,歼灭部署在苏联西部地区的苏陆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苏联纵深地区。”也就是说,在这个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东线作战中德军必须在第聂伯河和顿河以西将苏军主力歼灭,否则他们势将退过上述的两河,进入苏联广阔的后方。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么将可能发生如拿破仑于1812时所面对的同样的问题!

于是德军为了达到迅速歼灭的目的,则必须进行一连串快速的歼灭会战来消灭苏联在国境上的主力。这个任务将交由4个装甲集群来执行。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西线战役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已经使得他们在进行大规模的装甲部队突破时更加纯熟。根据西线战役的经验,德国装甲部队在法国战事结束时候所颁布的新教范中,即指出了装甲兵作战的标准形式:

“明确地形成重点,尽可能向敌人阵地最不预期的部分突破。和空军做紧密的协同。攻击,不要担心开放侧翼。迂迴并且包围敌人。”

最后的一句话,“迂迴并包围敌人”即可代表德国人在作战艺术上的一贯主张。东线作战时,德国人就是运用一连串大规模的包围歼灭会战在开战之后的三个月内歼灭了以百万计的红军兵力!这一套战法就是以在法国的经验加以大规模的改良:装甲集群在对手战线上突破,接着迅速向对手战线后方做深远的突进,切断对手的交通线,造成合围态势,然后由步兵赶上扫荡陷入包围圈中的对手。这一套战法德国人称之为“锥子和锅子”(Keil und Kessel,锅子Kessel在德文中就是“包围圈”的意思)。德国人就是以“锥子和锅子”的战法打了若干次大规模歼灭会战。每次几乎均歼灭了当面的红军并掳获了大批的俘虏。这些会战诸如明斯克会战(俘获30万人)、斯摩棱斯克会战(30万人)、基辅会战(66万5千人)以及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双重会战(66万3千人)等。这样的战果几乎让当时的德国人完全相信,他们100%必将东线作战的最终胜利!苏联北极熊永远爬不起来了!

上述那些提到的会战都是由装甲部队作为双钳突破然后合围的双翼包围歼灭会战,而一次会战的进行通常会形成两个包围圈。由于迅速的挺进,快速部队将在对手深远的后方合围而形成外包围圈,然后缓慢推进的徒步步兵赶上对陷入包围态势中的苏军再形成一个范围较小的内包围圈,接着就由步兵进行扫荡的工作。然后装甲兵就朝向下一个深远的目标推进。不过,要实行这样的大规模包围行动所必须要具备的先决条件,则是要有能够快速移动的突进双翼。也就是说,最好是使用两个装甲集群来执行。这个条件只有中央集团军群具备。中央集团军群麾下的第二、第三装甲集群每次均发挥强大的机动力快速挺进,然后在对手后方深远处合围,歼灭了大量的苏联红军部队。相对之下,建制内只有一个装甲集群的南、北集团军群由于缺乏一支同样快速的另一翼,其所完成的只不过是将苏联红军正面向后逐退而已。仅以南方集团军群为例,南方集团军群原计划利用其辖下的第一装甲集群做迅速的突破,向基辅及第聂伯河地区挺进,阻止苏联红军退过第聂伯河,然后由背后实施攻击,将其歼灭。但是由于缺乏另一支快速的包围翼,使得苏联红军虽然伤亡惨重,可仍然避开了德军预定的包围圈,并将其部队做了有组织地撤退。

来源:夜入紫禁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