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家名为“Fire Point”(火点)的公司,2023年之前,它的业务是为影视剧组提供演员和外景服务。其履历中最“亮眼”的一笔,是2016年曾为泽连斯基主演的电影提供过服务。
战争催生“奇迹”,也催生“怪物”,在乌克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跨界”,正在演变为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
一家主营业务是演员经纪、仅有18名员工的小公司,在战火中摇身一变,竟然成为手握约10亿美元政府无人机合同的军火新贵。
这究竟是战时创新的“弯道超车”,还是裙带关系的“近水楼台”?
这是一家名为“Fire Point”(火点)的公司,2023年之前,它的业务是为影视剧组提供演员和外景服务。其履历中最“亮眼”的一笔,是2016年曾为泽连斯基主演的电影提供过服务。
然而到了2023年,这家被曝连设计工程师都空缺的小公司,却突然“跨界”进入了高精尖的国防工业,开始研发和制造军用攻击无人机,并迅速拿下了乌克兰政府的天价采购大单。
从演员经纪到军火供应,这种跨度堪比登天,外界普遍质疑,“火点”公司凭什么?
调查机构很快发现,这家公司的背景与泽连斯基总统过去的“第95区”影视工作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一位名叫蒂穆尔·明迪奇的商人也被指与该公司关系密切。
在战时紧急采购的混乱中,是真正的技术创新让它脱颖而出,还是依赖旧日的“朋友圈”和政治资源拿到了普通企业无法企及的“入场券”?
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已经介入调查,答案呼之欲出。
如果只是“关系户”拿订单,那还只是程序问题;但如果拿了订单却提供不了合格的产品,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随着“火点”公司的无人机,如FP-1型交付前线,抱怨随之而来。前线士兵投诉其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实战效果远低于预期。
更严重的是价格问题。NABU的调查直指其采购价格存在巨大猫腻。审计显示,其无人机的生产成本估算,与最终向国家报出的合同价格之间存在惊人差异。这笔钱,究竟是“创新”的溢价,还是流失的国防预算?
如果说无人机采购只是“水深”,那么该公司的“火烈鸟”(Flamingo)巡航导弹项目,则近乎一场“闹剧”。
“火点” 公司之前很高调地说,他们造的这款导弹,能打到俄罗斯内部的纵深目标。可实际情况一曝光,满是让人意外的 “槽点”,连泽连斯基都公开承认了项目的麻烦。
所谓的 “导弹样品”外观就没逃过争议,长得像英国的导弹,怀疑是模仿的。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枚导弹还被涂成了粉红色。这种颜色在武器装备里特别扎眼,一点没有 “实战武器” 的严肃感。
如果说外观争议只是 “面子问题”,那项目的 “里子问题” 更严重。泽连斯基本人已经公开承认,这个叫 “火烈鸟” 的导弹项目,在陷在两大困境里:
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导弹能不能真的达到宣称的效果,现在成了未知数;项目的钱已经花完了,没有后续资金支撑,就算想解决技术问题,也很难推进。
当一家演员经纪公司能轻松拿下10亿美元军火订单时,它打击的不仅是其他竞争者的公平,更是前线士兵的信心,以及西方盟友的信任。
乌克兰需要打赢两场战争:一场在战场上,对抗外敌;另一场在内部,对抗腐败。如果后一场战争失败,那么前一场战争的补给线,无论是国内的民心还是西方的援助,都可能被自己人切断。
来源:小张的科普任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