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1200亿!忻州2026年18大项目曝光,交通教育全面破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4:42 1

摘要:忻州坐落在晋北高原,是山西的“北大门”,左手挽着五台山的佛光,右手牵着雁门关的长风,黄河、长城、太行在此交织出独特底蕴。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排头兵,这里既有原平法兰、定襄锻造的工业根基,也在文旅融合、交通升级中寻找新动能,2026年的一批重点工程正让这座古城加

忻州坐落在晋北高原,是山西的“北大门”,左手挽着五台山的佛光,右手牵着雁门关的长风,黄河、长城、太行在此交织出独特底蕴。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排头兵,这里既有原平法兰、定襄锻造的工业根基,也在文旅融合、交通升级中寻找新动能,2026年的一批重点工程正让这座古城加速焕新。

一、交通路网:织就“内畅外联”的发展动脉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2026年忻州的交通建设堪称“硬核”,10个重点项目砸下近千亿投资,既有跨区域的大通道,也有通村入户的便民路。

(一)高速与高铁:打通对外“快速通道”

1. 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这条投资104.4亿元的高速是2026年的“通车重头戏”,71.3公里的路程串联起繁峙、代县、五台三个县,双向四车道设计,100公里的时速让五台山到雁门关的车程能缩短半小时。目前岩头隧道、莜梁山隧道等关键工程已完成28%,2025年三季度已启动路面铺设,2026年底就能正式通车。更妙的是它串起了五台山、雁门关两大5A景区,以后游客自驾逛遍晋北核心景点,沿线农家乐、特产店都能跟着沾光,预计带动文旅收入年均涨15%以上。

2. 雄忻高铁忻州段:虽然全线预计2027年通车,但2026年是忻州段的“攻坚年”。这条投资572亿元的高铁在忻州境内有114.8公里,五台山站、五台县站、定襄北站三个站房将在2026年进入装修收尾阶段。通车后忻州到北京只要1.5小时,太原到北京也能压缩到同样时间,不管是老百姓出门打工、上学,还是企业拉货、谈生意,都能搭上“高速列车” 。

(二)国省干道:畅通市域“循环网络”

1. 国道337线改扩建工程:作为忻州“未来十年骨干路作战图”里的重点,这条投资185亿元的国道分两段推进,2025年开工后,2026年将进入桥梁隧道施工的关键期。建成后不仅能缓解静乐、宁武等县城的交通拥堵,还能把吕梁、晋冀界的资源快速运到忻州,让“货物进得来、产品出得去”不再是难题 。

2. 省道247线新建工程:这是全省首个省道特许经营项目,88.5亿元的投资花得很值。109.1公里的路程贯通保德、兴县等革命老区,朱家川大桥等控制性工程2026年将基本完工。以前老区的红枣、小米出山要绕路,通车后出山量能涨40%,老乡们的腰包肯定更鼓 。

(三)农村公路:铺就乡村“振兴小路”

2025年新改建的382公里农村公路,2026年将全面进入养护运营阶段。这些路覆盖11个县(市、区),80多万人直接受益,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的目标彻底实现。村里的路修好了,快递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合作社的蔬菜早上采摘,中午就能送到市区超市,“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承诺正在落地 。

二、文旅融合:把“公路”变成“风景经济带”

忻州的文旅牌打得响亮,2026年聚焦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服务升级”,3个重点项目投资超50亿元,让“路”真正成为“富民线”。

(一)服务设施:让游客“玩得舒心”

2025年新建的10个驿站、11个观景台,2026年将全部投入运营。这些驿站不只是歇脚的地方,能吃饭、充电、买文创,佛光寺服务区还专门设了非遗展示区,游客能亲手做个澄泥砚。5G基站也已布好132个,不管是在雁门关脚下还是芦芽山深处,发朋友圈、开直播都不卡顿 。

(二)业态升级:让风景“变成收益”

市级文旅信息平台2026年将正式上线,游客手机上就能查路线、订民宿、买门票,智慧出行体验拉满。沿线的村庄也跟着转型,宁武的某村把旧窑洞改成了特色民宿,繁峙的某村搞起了“公路骑行+采摘”套餐,以前守着好风景穷的村子,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 。

(三)路域美化:让沿途“步步是景”

“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全面推进,公路两边种上了海棠、丁香,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景观小品。以前路边的残垣断壁不见了,换成了彩绘墙,画着杨家将的故事、五台山的传说。开车走在旅游公路上,窗外是太行的山、黄河的水,眼里是风景,心里是惬意 。

三、产业教育:建强“转型发展”的人才根基

转型光靠修路不行,得有产业和人才支撑,2026年太原科技大学忻州校区的建成,成了忻州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

(一)校区建设:33亿砸出“产学研闭环”

这个投资33.5亿元的校区,1200亩的地盘上建了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两大实验室,设备采购就花了10亿。2026年第一批学生入驻,刚好对接原平法兰、定襄锻造的升级需求。实验室里的数据能直接帮企业改进工艺,某法兰厂试生产时,就靠校区的技术指导省下了几百万进口刀具费。

(二)配套设施:架起“城乡连心桥”

政府同步修了慕山北路和云中河新桥,老城区到新校区只要十分钟车程。这桥不光是交通要道,更打破了“河东是城、河西是乡”的老观念。河西的学生去老城吃碗瓦酥,河东的居民来校区看机器人表演,城乡融合的步子一下快了不少。

(三)长远效益:为“山西制造”续力

太原科大的轧机设计全国有名,忻州校区把这个优势和本地产业结合,等于给“山西制造”安了个“研发引擎”。以后忻州不仅能造法兰、锻件,还能出技术、出人才,从“加工基地”变成“创新高地”,这才是转型的真正底气。

文章声明:文章信息取材网络经深度整理汇编而成。受网络信息更新延迟与创作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细节疏漏或进度表述偏差,恳请谅解和指正。文章仅作参考交流!!!期待与您共话忻州城市建设发展!

信息来源:忻州市人民政府,忻州日报,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山西日报,忻州在线

来源:建客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