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中:中国农机品牌需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关键跨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3:12 1

摘要:中国农机工业历经数十年积淀,已稳居全球市场规模前列,却深陷“规模领先而价值薄弱”的困境,高端领域长期被德日美品牌垄断。如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实现品质跃迁、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成为中国农机品牌崛起的关键命题。《乡行中国》全媒体中心

中国农机工业历经数十年积淀,已稳居全球市场规模前列,却深陷“规模领先而价值薄弱”的困境,高端领域长期被德日美品牌垄断。如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实现品质跃迁、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成为中国农机品牌崛起的关键命题。《乡行中国》全媒体中心特邀中国农业品牌专家、西部农业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耀中,深度剖析行业痛点,解读品牌建设与用户粘性提升路径,为中国农机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跨越提供权威洞见。

记者:李院长,当前中国农机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高端市场仍被德日美品牌主导。您认为行业当前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李耀中:当前中国农机行业的核心矛盾,是**“规模总量领先”与“价值效益薄弱”的严重失衡**。从数据来看,全球拖拉机销量前十中中国品牌占6席,东方红、雷沃合计占据全球46%的销量,国内整体市占率超60%,规模优势显著。但高端市场70%的份额仍被约翰迪尔、久保田、芬特等外资品牌垄断,且价格差距悬殊——以200马力级拖拉机为例,德国芬特2174售价约180万元,美国约翰迪尔2204约150万元,日本久保田M954K约80万元,而国产东方红LY2004仅需55万元,雷沃M2004约50万元。这种“低价走量”的模式导致国产农机利润薄弱,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陷入“规模大而不强”的困境,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已是行业突围的必由之路。

记者:要实现这一跨越,技术突破无疑是核心。您认为国产农机应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技术层面的价值支撑?

李耀中:技术突围必须聚焦“核心部件自主化、智能生态差异化、新能源先发化”三大方向。首先是核心技术攻坚,目前高端液压系统、HMCVT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足60%,传动效率比国际品牌低8%-10%。潍柴雷沃的案例值得借鉴,其通过产学研联盟攻坚动力换挡技术,成功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45%提升至68%,对应的M2604拖拉机售价从80万元提升至110万元,虽仍低于芬特同级别机型的160万元,但溢价空间已显著扩大。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将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75%以上,彻底打破外资技术垄断。

其次是智能化生态布局,当前国产农机数据协议不统一,设备协同性差。东方红已搭建智能农机大数据平台,其LZ2604智能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精度达±2cm,与约翰迪尔同级别机型持平,作业效率提升15%,油耗降低16%,该机型售价较普通版高出20万元,仍实现年销量增长30%。最后是新能源先发优势,国内某品牌推出的电动拖拉机,油耗降低30%,续航突破8小时,售价约60万元,虽高于传统燃油机型,但在政策补贴加持下,市场渗透率已达8%,远超全球新能源农机2%的平均水平。

记者:技术之外,品质是品牌价值的基础。国产农机在品质升级方面,如何对标国际标准,缩小与德日美品牌的差距?

李耀中:品质升级的核心是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关键要抓好“全流程管控、工艺革新、认证突破”三大环节。在质量管控上,国际品牌关键部件故障间隔时间普遍在1500小时以上,而国产农机此前仅为800小时左右。雷沃重工推行“质量零缺陷”理念,强化液压系统清洁度控制,将标准提升至ISO 4406 16/13级(与德国芬特持平),目前其核心部件故障间隔时间已提升至1200小时,接近国际水平,对应的拖拉机售价也提升了15%-20%。

在制造工艺上,德国芬特采用模块化生产,维修时间较传统工艺缩短40%。东方红借鉴这一经验,将核心工序自动化率提升至90%以上,其LX1804拖拉机维修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4.8小时,用户运营成本降低25%。在认证突破上,OECD认证是高端农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此前国产农机通过率不足30%,潍柴雷沃通过技术攻关,将高端机型认证通过率提升至80%以上,成功进入欧洲中端市场,其出口机型售价较国内版高出30%,远超行业平均15%的出口溢价。

记者:品牌塑造是实现价值引领的关键。国产农机应如何摆脱“性价比”标签,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李耀中:品牌塑造需要“精准定位、文化赋能、全球传播”三管齐下。在精准定位上,要打破“低价”思维,打造高端系列。东方红推出的LZ2604高端拖拉机,对标芬特2174,在智能化水平、作业效率上不相上下,售价130万元,虽远低于芬特的180万元,但较国产普通机型溢价超100%,上市首年销量突破500台,证明国产高端农机具备市场认可度。同时,保留中小马力机型的性价比优势,覆盖全市场层级,形成“高端引领、中端支撑、低端保障”的格局。

在文化赋能上,要挖掘品牌历史积淀。东方红依托一拖集团的红色工业基因,建设农耕博物馆和工业旅游基地,每年接待用户超10万人次,增强品牌认同感。在全球传播上,要主动参与国际行业评选,扩大品牌影响力。雷沃重工连续三年参加德国汉诺威农机展,其智能联合收割机获得“年度创新产品”称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从12%提升至25%,出口机型均价从40万元提升至60万元。

记者:用户粘性是品牌价值持续变现的保障。国产农机应如何提升用户粘性,实现从“单次交易”到“长期共生”?

李耀中:提升用户粘性的核心是构建“服务增值、数据绑定、生态共生”的体系。在服务增值方面,要打造“高效响应、全生命周期覆盖”的服务网络。东方红推行“6小时到位、12小时修复”的服务承诺,将服务站点加密至每千平方公里1.5个以上,目前已建立800家专业服务站,用户满意度从75%提升至92%。同时,拓展金融租赁服务,目前渗透率已达20%,目标三年内提升至30%,降低用户购机门槛。

在数据绑定方面,要从“卖设备”向“卖数据服务”转型。潍柴雷沃的大数据平台已实现故障诊断准确率92%以上,帮助用户降低维修成本30%,同时提供土壤分析、产量预测等增值服务,让用户亩产提升10%以上,形成“装备+数据”的价值闭环。在生态共生方面,要搭建用户共创机制,邀请核心用户参与产品研发测试。东方红在研发LX2004拖拉机时,收集2000余名用户的作业需求,优化后的机型作业效率提升12%,用户复购率从35%提升至50%。

记者:在国内外市场布局上,国产农机应如何差异化发力,抢占市场先机?

李耀中:国内市场要“借政策东风,深耕下沉市场”,国际市场要“精准切入,本土化突破”。国内市场方面,要承接“优机优补”政策红利,加大智能农机推广力度。2023年,智能插秧机补贴比例较普通机型提高10%,东方红智能插秧机销量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提升至35%。同时,在县域建设近300家品牌形象店,实现“形象展示、产品交易、服务保障”一体化覆盖,提升乡镇市场渗透率。

国际市场方面,要针对不同区域精准布局。在东南亚市场,推出适配小农户的高性价比机型,久保田M704拖拉机在当地售价约50万元,国产雷沃M704仅售30万元,市场份额从18%提升至30%;在非洲市场,布局大型农机服务中心,解决外资品牌服务滞后问题;在欧美市场,通过联合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潍柴雷沃与欧洲企业合作研发的高端拖拉机,售价从80万元提升至120万元,成功打入欧美中端市场。

记者:您认为中国农机品牌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跨越,最关键的保障是什么?

李耀中:最关键的保障是“政策协同、产业链整合、人才支撑”。政策层面,要利用农机补贴引导研发方向,争取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推动国际认证互认。产业链层面,要发挥头部企业“链长”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实现高压共轨系统、液压元件等核心部件自主可控。人才层面,要建立智能农机、国际营销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保障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人才供给。

中国农机品牌崛起已进入关键窗口期,唯有以技术创新突破壁垒,以品质升级夯实基础,以品牌塑造提升价值,以用户运营构建忠诚,方能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在全球农机市场竞争中打败德日美巨头,彰显中国农业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机型价格差异(以主流马力级拖拉机为例)

(一)200马力级高端拖拉机

- 德国芬特2174:售价约180万元,作为全球高端农机标杆,价格较国产同级别高端机型高出38.5%。

- 美国约翰迪尔2204:售价约150万元,价格为国产普通机型的3倍,较国产高端机型高出15.4%。

- 日本久保田M954K:售价约80万元,价格为国产普通机型的1.6倍。

- 国产东方红LY2004(普通版):售价55万元,仅为芬特同级别机型的30.6%、约翰迪尔的36.7%;

- 国产雷沃M2004(普通版):售价50万元,为芬特同级别机型的27.8%、约翰迪尔的33.3%;

- 国产东方红LZ2604(高端智能版):售价130万元,虽较国产普通机型溢价136.4%,但仍比芬特2174低27.8%。

(二)中小马力级拖拉机(以70马力级为例)

- 日本久保田M704(东南亚市场):售价约50万元,占据当地中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 国产雷沃M704(东南亚市场):售价30万元,仅为久保田同级别机型的60%,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三)特色机型价格对比

- 国产电动拖拉机:售价约60万元,较传统燃油机型高出20%,但较进口新能源农机(均价80万元)低25%。

- 潍柴雷沃与欧洲合作研发高端拖拉机(欧美中端市场):售价120万元,较其国内版(80万元)溢价50%,但远低于欧洲本土品牌同级别机型(均价160万元)。

二、市场层级价格分布特征

- 高端市场(售价100万元以上):德日美品牌均价150万元,国产高端机型均价130万元,价格差距约15.4%;

- 中端市场(售价50-100万元):国产机型均价65万元,外资品牌均价85万元,价格差距约30.8%;

- 低端市场(售价50万元以下):国产品牌均价35万元,外资品牌极少布局,国产机型占据绝对价格优势。

1. 《2023全球农机市场发展报告》(国际农业机械制造商协会);

2.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23》(中国农业机械协会);

3. 一拖东方红、潍柴雷沃等企业官方发布的产品参数及市场运营年度报告;

4. 2023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行业统计数据;

5. 国际经合组织(OECD)农机认证官方通过率统计报告;

6. 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通报》;

7. 《中国智能农机发展白皮书(202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本文为《乡行中国》全媒体中心独家专访整理内容,仅用于学术研究与行业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文中涉及的行业数据、企业信息及观点表述均来源于公开渠道及官方发布,其准确性、完整性以官方最终公布内容为准。未经《乡行中国》全媒体中心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来源:耀中品牌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