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羡慕那个花3万在县城买房的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3:34 1

摘要:最近大家打招呼就一话题:好想辞职,想拥有个自己的温暖小家,一直赖在被窝。

原创 冻得要鼠的 ONE文艺生活 2025年10月30日 13:15 北京 3人

一降温,打工人的命就更苦了一些。

最近大家打招呼就一话题:好想辞职,想拥有个自己的温暖小家,一直赖在被窝。

当年鹤岗低价房出名,吸引了很多买不起一线城市房产的年轻人。

而后又陆续出现很多“广东小鹤岗”“云南小鹤岗”,一批批低房价县城跟着出名。

传言中,北上广年轻人花了几万块买到房子,享受县城低物价,过上了低物欲躺平生活。

现实真有这么美吗?

几年过去,县城买房躺平的年轻人,好些已经卖房回一线城市打工了。

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后,我再也没法忍受工作和合租的折磨,我迫切想要有个自己的小家,住进去狠狠摆烂。

鹤岗的房价和低物价给了我辞职的底气。

我算了算,买了房子,剩下的存款至少够我gap十年,如果再做些线上工作,完全可以在这住一辈子。

买房过程给我折腾坏了,简直天崩开局。

跟中介反复拉扯,说好的事变卦,死的说成活的,离谱事数不胜数。

我作为外地人只身过来,对这些也做好心理准备了。

一心只想拿到房子,这样我就可以过上不操心的生活了。

没想到,这还只是个开始。

我也是在这住到冬天才知道,东北不是所有的暖气都热。

一年十二个月里有五个月我都冻得什么也做不了,每天吃个饭就迅速回被窝。

玩手机还得记着换手,要不时间长就冻变色了。

南方有回南天,东北也不差。

我住顶楼,夏天下雨漏水,春天化冻的时候也漏水。

有问题我不怕,但可怕的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

物业完全是倒闭的状态,采暖工人测温也是走流程糊弄。

和这些人打交道总弄得我好头痛。

特别诡异的是,我房本到现在办不下来,签完合同告诉我要住5年才给办;

但中介又说卡得没那么死,1万块帮我办下来;

可是,我房子也才2万多啊。

最开始我很在意的低物价,也很快感受到了背后的代价。

吃的用的很便宜,但好吃的就那么几样,也不能顿顿吃烧烤;

打车便宜,但没什么娱乐,也没什么风景,我出门根本不知道去哪。

摆烂的生活也是需要钱的,我算明白了。

还是得去年轻人多一点的地区,配套齐一点,有活力一点,最重要的是气候不要太冷,才能躺得安心。

我现在回深圳打工了,依然被工作和出租屋折磨。

不一样的是,还要给一个房本不是我自己名字的房,倒贴取暖费。

我从小在内陆长大,能住在海边就很开心。

刚来的时候看哪都顺眼,房子小小的,但它很便宜,再也不用凑合不用搬家;

海边的秋千很有趣,夜市很好吃,很便宜;

连天天早上7点跳广场舞吵醒我的山东阿姨,我都很喜欢。

我想本来我也是熬夜打游戏,干脆作息调成通宵好了。

我住的这个地方全是住宅楼,方圆几公里只有便利店和中介公司;

没有像样的超市,买菜就要通宵赶集,很原始了可以说。

我这个人很宅,最好的朋友都是一起打游戏的,平时不爱出门,配套不齐我以为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然而,拥有便利的时候,觉得一切很平常,不会有太大感受;

失去便利后的匮乏感却是很清晰的。

甚至朋友开玩笑,打得菜只能喝雪王,我心里都会很酸楚——我现在连喝杯雪王,都要费很大劲的。

我这边公交高峰运营期一小时才来一趟,打车都打不到,你敢信么?

平时不方便也就算了,关键时刻才要命。

有回我犯急性肠炎,打车打了二十分钟,打到一辆离我十多公里,我两眼一黑。

我又查了下打120多少钱,两眼又一黑。

最后决定等十公里外的网约车,真是手脚并用下得楼。

我来这定居,是为了不要当没草没棚的牛马,过有尊严的生活;

扪心自问,我的状态谈不上体面。

喜欢的海,因为作息没去过几次。

便宜的海鲜,吃了一周也无感了,而且买海鲜就要走很远赶集,每次都灰头土脸的。

在家里呆得有点刻板行为了,有时候还对着我囤的生蚝壳自言自语。

自那之后感觉没法自己骗自己了,这个房子就是买得很失败。

我试过从找个工作开始,在这里建立些社交关系,再适应一下看要不要换个市区的房子;

但这边正常工作是不流通的,流通的都是那种一个月一两千块钱,气还不少受的。

孤独和无聊,我还能忍。

没安全感这一点,突破了我的防线。

人是群居动物,我认了。

尤其是我这种死宅,看似低欲望,实际上对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无比依赖。

我算比较早觉醒的牛马,8年前就想找个小城市过慢节奏生活;

到今天已经跑过5个城市,折腾过3套房子。

在任何城市买房看房会有烦恼,在县城只多不少。

县城房子唯一的优点是便宜,但你也占不到便宜。

你看到的那些宜居小县城的房子,都是老年人买来给自己养老用。

他们很挑剔的,你图便宜忍得那些毛病,他们一点不忍。

入手的时候你一看才几万块,好便宜好心动。

出手的时候才发现有价无市,比市值便宜很多才能卖出去。

在云南买房,是我亏得最多的一回。

我去的那个小城本来没什么名气,不知道谁发网上说这房价低,四川的叔叔嬢嬢一窝蜂过来买。

当时我哪晓得互联网推手的厉害,这场面搞得焦虑炸了,赶紧下手了一套;

就怕这里的房子火到更多的地方,房价炒得更高。

结果第二年这里的房价归于正常,算给我上了一课。

房产缩水是县城买房的显性成本,还有隐形成本要搞清楚。

买3万的房,就得给这房子准备6万。

你得先到当地看房子吧?

这期间要么附近租房住宾馆,完全脱产;

要么在原地工作,周末来看房,付出往返交通的钱。

同理,装修期间需要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要往上加。

千万别说你不装修对付住就行,这么说的人是不知道看房有多恶心。

网上那些看着碾压北上广的,都是花了钱的。

初始模样能跟你的合租房差不多,那就算你挑到好房了。

我见过油烟全屋包浆的,见过满地蟑螂纸都粘满的;

还见过被褥留在床上,黑得好像有人死在上面一样。

看一天房,三天吃不下饭。

我还真遇到过一个特别好的,是一个村子里的自建房,我刷个墙就住进去了,甚至还搞了点软装做民宿。

住了四五个月才知道,之所以像样,是因为上一个房主维护得好。

自建房全靠打理,今天房顶坏了,明天窗子漏了,后天树被雷劈了,倒下拦住门前唯一的路。

结果这个房子,比我之前装修的房子花的钱还要多。

我还留着当初加的买房群,每个新来的年轻人我都会劝,不要买房;

来这租个便宜房子,剩下钱做做理财,这样沉没成本更小。

当然我也知道他们不会听的,毕竟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那种心理感受是无可替代的。

有个房子在这,才感觉自己在此地有根。

好的坏的,你都愿意多去了解,愿意跟周围产生连接。

最具性价比的,可能是大理数字游民社区的那种模式。

我在那呆过半年,那里人流动量很大,没人愿意维护这个社区,甚至没人和我讲话。

钱留住了,心还是空空的。

这两年父母年纪大了,考虑到今后养老支出,我又回去老老实实上班赚钱。

在我决定辞职去县城买房躺平的时候,其实存款凑一凑,家里贴补一点,本来可以在一线城市付个首付。

我朋友说我是百万富翁作妖,身价打折成沪漂;

但我觉得不能这么算,如果我当初在一线城市买房,那现在少说也赔个一百来万。

像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家的位置就不是留给我们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总想着自己未选的那条路,只会给自己徒增内耗。

年轻人放弃自己在一线城市经营起来的生活,去县城买房,是被大城市高房价挤压下的无奈之选。

很多人被网上的低价房源信息吸引过来,想象着一种安静自足低欲望的生活。

但在他们带着不多的存款,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后,抗风险能力变得更低。

有人留下,有人后悔,有人重回北上广。

这些选择都没法用对错衡量,每个人都只想让渡欲望,换来自己不再疲惫;

但生活和普通人交易时,总是不讲道理。

算过才知道,原来我们说了不算。

咱收获的,是在生计与自我关怀折返跑,摇摇晃晃间找一丝喘息。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