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天津:地铁建设进度条刷新 这些线路值得期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1:45 1

摘要: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天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一直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地铁4号线、5号线延伸线、6号线二期、7号线南段、10号线、11号线相继建成开通。10月份,天津的地铁建设工程进度条又有了新进展,一起来看看吧~

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天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一直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地铁4号线、5号线延伸线、6号线二期、7号线南段、10号线、11号线相继建成开通。10月份,天津的地铁建设工程进度条又有了新进展,一起来看看吧~

地铁1号线新图启用

自2025年10月13日起,天津地铁1号线将启用新版列车运行图,通过取消工作日高峰“大小交路”、增投上线列车等调整,实现运力与服务品质双提升,以务实行动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绿色出行体验。

高峰全程直达

新版运行图实施后,工作日高峰时段将全面实行刘园至双桥河单一交路运行,所有从刘园站始发的列车均终到双桥河站。

运力提升16%

此次调图后,1号线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全线运力提升16%以上,运力运能得到大幅增强。调整后,1号线全线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行车间隔将缩短至3.8分钟,其中最小行车间隔继续保持3分15秒的高效水平,市民候车时长进一步压缩;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东延线区段(李楼-双桥河),其早晚高峰平均行车间隔及候车时间大幅缩减,东延线乘客“等车难”问题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出行体验实现质的飞跃。

新增6点首班车

基于1号线线路运营里程较长的特征,此次调图将“早6点首班发车”的车站增加至11座,覆盖更多沿线居住区、产业园区及交通枢纽。届时,全线11座车站早6点同时发车,有效解决“早班车少、赶不上首班”的困扰,为市民早间出行“加速度”,进一步提升地铁服务的覆盖面与便利性。

后续,天津地铁1号线将结合新版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情况,实时监控客流变化,加强运力运能匹配,不断优化行车服务举措,以更精细化的管理、更人性化的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畅的地铁出行服务,为天津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天津轨道交通Z4线一期工程启动空载试运行

今年以来,继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和7号线南段先后开通后,本市今年20项民心工程的第3条轨道交通线路——Z4线也将在年内投用。近日,天津轨道交通Z4线一期工程启动空载试运行,该项目进入开通运营前的倒计时。

据了解,在启动空载试运行后,Z4线一期工程北段共有8辆列车上线试跑,从9时开始,每8分钟发一趟车,往返于10座车站之间,模拟站台停靠、乘客上下车等场景,以锻炼司机操作、磨合车辆性能。同时,空载试运行过程也将检验信号、供电等系统的可靠性。21时至次日5时,在列车试运行结束后,巡查队开始走上轨道,对列车试运行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

天津市轨道交通Z4线一期工程项目全长43.7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4座,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项目覆盖汉沽老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经开区东区、天碱片区、于家堡、中部新城等客流集散点。

其中今年建成通车的Z4线一期工程北段全长22公里,连接汉沽街、中新生态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区域,联通滨海新区北部与核心区,10座车站包括营城街站、滨海总医院站、中心渔港站、玉砂道站、航母公园站、航安道站、滨海南开中学站、顺路站、中新生态城站、北塘站。

地铁8号线延伸工程取得关键进展

向实现“电通”迈进

摄影 记者 李文博

10月8日晚,天津地铁8号线延伸工程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在雅安道站—绿水公园站(以下简称“雅绿”)区间右线隧道内,首条长度1030米的接触网架空地线精准架设至预定位置,标志着该工程向实现“电通”目标迈出坚实第一步,为后续全线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此次首条接触网架空地线的成功架设,验证了项目团队施工方案与技术准备的充分性、可靠性,为后续地铁8号线延伸工程接触网线索架设工作提供了标准“施工样板”,是工程迈向“电通”和试运行的重要里程碑。

南丰路站—六里台站区间左线轨道铺设完成

同日晚,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南丰路站—六里台站区间左线轨道铺设工作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电施工单位进场作业创造了前置条件。

作为天津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地铁8号线铺轨工程的有序推进,将进一步加快全线“轨通”进程。线路建成后,可串联西青、南开、河西、和平等区域,对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天津:“藏”在地铁里的古城墙

10月10日,地铁乘客前往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参观。

近日,位于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的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正式开放,展厅内21米长的城墙遗址层次分明,让乘客在出行时也能了解天津历史。

10月10日,地铁乘客在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内参观。

2017年,在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痕迹,后经文物部门确定为明清时期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和有效展示利用。

天津地铁二号线项目入选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

日前,全国老龄办公布94个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推荐、神铁二号线(天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申报的《聚焦老年群体出行需求 打造“适老有爱 出行无碍”地铁服务体系》案例成功入选。

政策普惠:筑牢传统服务底线

据悉,天津地铁2号线严格落实老龄优待政策,60至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享票价8折优惠,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7折优惠,残疾人可凭证件办理福利票。在智能化服务推广中,该线路坚守“线下业务全覆盖”,客服中心常备老花镜、保留现金购票及人工窗口,车站张贴特殊群体优先标识,同步提供纸质发票,并确保运营信息线上线下双渠道公示,保障老年乘客信息获取与业务办理无障碍。

设施升级:硬件适老全覆盖

在设施改造方面,2号线正推进列车无障碍升级,计划2025年完成全部电客车改造,每列列车第2、5车厢将设置2处轮椅固定设施;全线19座车站的20间无障碍卫生间已完成升级,均增设无障碍洗手台;配备40个无障碍渡板、32台无障碍电梯,针对无地面-站厅电梯的车站增设9台无障碍升降台,并在广开四马路站试点2台爬楼机。此外,车站盲道实现100%覆盖,设置23处无障碍坡道,冬季还会在站台座椅铺设保暖坐垫、出入口加装门帘,提升乘车舒适度。

服务优化:人文关怀暖人心

在服务层面,2号线推出“爱心预约”服务,行动不便群体可通过App、热线等提前预约轮椅及专人陪同,解决购票、通行等全程需求;车站工作人员主动关注独自出行的老年乘客,提供“一站式”陪同帮助,巡视中重点响应特殊群体需求。同时,依托滨海国际机场站“悠达岗”、靖江路站“叮服务”等特色服务岗,提供专业化贴心服务。

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

针对老年群体智能技术使用难题,2号线运营公司走进社区开展智能化服务讲座,提升老年人操作能力;结合反诈工作,通过车站广播、海报、视频等高频宣传防诈知识。此外,2号线运营公司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优惠政策解读、智能设备使用指南等通俗内容,并与养老院、社区开展共建活动,融入手机教学,营造敬老氛围。

来源:海河钟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