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告诉读者,他原本滑过去的那行字,背后藏着钱包、健康、或者孩子未来的机会。
再不做信息增量,你会损失90%的流量。
2025年,平台把重复内容直接打入冷宫,推荐量一夜腰斩。
有人还在搬运旧闻,账号权重已经掉到谷底。
有人用三条新数据,把阅读量从五千推到五十万。
差距就在有没有给读者一点他们真不知道的东西。
什么叫信息增量?
不是把新闻换个说法再说一遍。
是告诉读者,他原本滑过去的那行字,背后藏着钱包、健康、或者孩子未来的机会。
拿房子举例,市区高层均价两万,同一条地铁线十五公里外,总价一半能买带院子的叠墅。
这条信息一甩,评论区立刻炸出五百条问位置。
再拿教育举例,别人还在聊高考难度,你把刚公布的政策截屏放上去,哪三类考生可以加十分,哪五个专业明年起毕业就给证。
家长直接收藏,转发到班级群,流量像雪球滚进深夜。
平台算法今年改了,重复内容推荐量直接砍四成。
前两百字看不到新东西,读者手指一滑,系统立刻判定低价值。
想翻身,必须在前三十字抛出他们没见过的数字、文件、或者解决方案。
写市区交通,别再说拥堵,直接甩时间:早高峰走新开通的三环延长线,到高铁站十五分钟,比地铁还快七分钟。
配图用导航截图,红绿对比一眼看清,点击率翻倍。
写疫情,别只报新增,把刚流出来的某小区传播链表格放上去,再附一张买菜时段热力图,读者马上保存。
有人担心,我没内部文件,哪来的增量?
其实公开信息里就埋着金矿,只是大多数人懒得翻。
网站凌晨更新的招标、学校官网悄悄挂出的招生简章、医院公众号半夜推送的义诊排班,全是新鲜货。
把分散的信息拼成一张表,就是别人没见过的干货。
去年一位宝妈,把教育局零散的通知整理成升学时间轴,单篇阅读破八十万,广告报价涨到一篇两万。
她没背景,只有耐心。
情绪也要给到位。
焦虑感:再不做信息增量,你会损失九成的自然推荐,明天醒来阅读量可能只剩零头。
获得感:直接抄作业,把上面三个找新信息的网址放进收藏夹,明天就用这3句话开篇。
优越感:全网独家,内部流出,马上删,先把截图保存再往下看。
写内容不是写论文,别堆背景,先甩冲突。
明星离婚,别复述八卦,把刚曝光的股权变更图放第一屏,再算一笔账:若按新协议,女方将损失多少票房分红。
读者一看,原来离婚不只是感情,还牵扯钱包,立刻点进来。
结尾留开放式问题:换作是你,签还是不签?评论区自己吵起来,停留时长又涨一波。
视觉同样关键。
封面图别再用官方写真,把两份合同的关键页并排,红框标出金额,打码只留数字,神秘感拉满。
系统识别到高点击,下一轮推荐直接翻倍。
有人担心侵权,记住:公开庭审文件、公告、招标公示都属于可引用范围,只要不打马赛克歪曲,就不会踩线。
长效价值靠连续输出。
今天写房价,明天写学区,后天写地铁延伸,所有信息都围绕同一批读者。
他们知道你这里总能挖到新东西,关注就沉淀成私域。
三个月后,你发一条团购链接,转化率是别人的五倍。
别小看这一步,账号能不能活下去,就看有没有一批死忠每天等你更新。
底线只有一条:不能为了增量硬编。
把白煤球说成黑煤球,流量来了,账号也完了。
平台一次警告,权重直接清零,之前所有努力打水漂。
真找不到新料,就换角度:旧政策新解读、老数据新对比、外地经验本地化,都能给读者新鲜感。
记住,信息增量不是造假,而是把别人没注意的真东西搬到他们眼前。
再检查一遍。
开头三十字有没有抛出未知?
正文有没有连续三段给新数据或新文件?
结尾有没有把读者留在评论区?
全都打钩,就可以点发布。
明天醒来,你会看到系统推荐那一栏,数字比今天多一个零。
来源:敏锐青山45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