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政客欧洲版”与《每日电讯报》10月下旬报道,自乌克兰政府8月放宽人员流动限制以缓解征兵危机以来,已有近10万名青年男性离开乌克兰。
据“政客欧洲版”与《每日电讯报》10月下旬报道,自乌克兰政府8月放宽人员流动限制以缓解征兵危机以来,已有近10万名青年男性离开乌克兰。
报道援引波兰边防部门数据显示,今年9月至10月,共有9.85万名18至22岁的乌克兰人越过乌波边境。
而在今年1月至8月底,这一年龄段人员的出境数量仅为4.53万人,两个月的出逃人数已超此前八个月总和的两倍。
此次人员流动放宽政策,核心是乌克兰在战时状态下豁免23岁以下公民的“适龄男性出境禁令”。
乌政府称,此举意在避免家长提前送未成年儿子出国,并让境外青年能无顾虑地回国,无需担心被追究法律责任。乌克兰总理斯维里登科表示,该政策有助于境外公民“与乌克兰保持联系”。
然而,这一政策的背后,是乌克兰持续加剧的征兵困境。当前乌克兰军队在前线损失惨重且阵地不断失守,兵员补充难度极大。
前线指挥官多次抱怨,兵力短缺已导致俄军能“渗透”乌军加固防线。此前,乌克兰的征兵行动已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多段“征兵人员街头围堵适龄男性、强行推上押运车”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引发舆论争议。
据乌克兰边防部门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约50名乌克兰男性在试图横渡蒂萨河逃往罗马尼亚时溺水身亡。
乌克兰此次放宽出境限制,本想平衡征兵压力与民众诉求,却意外加剧了青年外流,形成政策初衷与实际效果的偏差。
大量青年男性离境,不仅可能进一步削弱未来兵员储备,还可能引发劳动力短缺、社会结构失衡等连锁问题。
反观周边国家,波兰等国虽暂时承接了出境人群,但长期来看,如何安置、管理这部分人员,也给边境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而乌克兰政府若不能尽快拿出更有效的征兵激励措施与民生保障方案,仅靠调整出境政策,恐难从根本上化解征兵危机与社会信任裂痕,未来在前线防御与国内稳定之间,仍需寻找更精准的平衡点。
来源:文盲诗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