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辍学生叫板ASML?粒子加速器造芯成本砍半,百亿豪赌能否破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0:46 2

摘要:2025年3月,华盛顿副总统办公室里来了位特殊客人。34岁的英裔美国人詹姆斯・普劳德,没念过大学,外表看着平平无奇,却给JD・万斯副总统带来了个重磅消息。

2025年3月,华盛顿副总统办公室里来了位特殊客人。34岁的英裔美国人詹姆斯・普劳德,没念过大学,外表看着平平无奇,却给JD・万斯副总统带来了个重磅消息。

他的初创公司Substrate,用一台汽车大小的设备,竟然造出了能媲美行业顶尖水平的芯片。

而这台设备的核心,是被行业遗忘多年的粒子加速器。

敢跟ASML叫板的,要么是真有底气要么是胆子够大。

要知道,全球最尖端的芯片制造,长期被ASML的EUV设备独占鳌头。

那台机器体型堪比校车,造价高达250亿美元,光零件就有十多万个。

更关键的是,它是7纳米以下芯片制造的唯一选择,连美国政府都要靠限制其出口来拿捏科技竞争。

普劳德偏要逆流而上,这波操作确实让人好奇。

普劳德的创业路一直不走寻常路。

2011年,他拿到蒂尔奖学金后直接辍学,从伦敦搬到旧金山专心创业

早年做过演唱会票务平台,后来搞睡眠追踪器公司,最后卖给了Fitbit。

本来2019年他想做个支持硬件厂商的新项目,却在研究芯片供应链时犯了愁。

他担心台湾地区会受相关局势影响,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一旦因外部因素断供,全球供应链都得乱套。

刚拿到美国国籍的他,立马给特朗普政府写了政策建议,呼吁搞一场“芯片版曼哈顿计划”。

但政策推进需要时间,无奈之下,他干脆自己下场。

本来想找现成的替代技术,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只能带着弟弟奥利弗自学芯片光刻技术,一头扎进了粒子加速器的研究里。

粒子加速器造芯片,其实不是什么新鲜想法。

几十年前科学家就试过,让电子以接近光速撞击靶材产生特殊光源,用来蚀刻芯片。

但这技术一直没能商业化,成本高还不稳定,慢慢就被行业抛到了脑后。

ASML早年也试过类似路径,最后还是转头搞了EUV技术。

普劳德却觉得,这条路没走通只是没人下死功夫。

2022年1月,Substrate在旧金山成立。

他直接挖来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粒子物理学家和光学专家,团队很快扩充到50人,连台积电、IBM、谷歌的工程师都被吸引过来。

这样的配置,想不做出点成绩都难。

他们的办公室设在旧金山设计区附近的工业仓库里,被一面12英尺高的美国国旗分成两半,等候区还摆着相关国际竞争的书籍,气氛搞得挺紧张。

2023年,团队花了大半年造出定制光刻机,体积小到能塞进U-Haul货车。

本来想直接测试,结果租用湾区粒子加速器试跑时,图像全糊了。

一通排查才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空调系统的震动。

调整风扇转速后,奇迹出现了,硅片上反复打印出“非常漂亮、极其微小”的图案。

后续测试中,他们造出的设备分辨率,已经追平了ASML的最先进工艺

更关键的是,这套技术能把芯片制造成本直接砍半,这对依赖芯片的行业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不过普劳德对技术保密得很,哪台粒子加速器、哪些定制部件,他都三缄其口。

他说要学人工智能公司那套,核心机密绝不外泄。

这种谨慎也能理解,毕竟面对ASML这样的巨头,手里的底牌可不能轻易亮出来

技术突破值得欢呼,但从实验室到量产,中间隔着一条鸿沟

IBM半导体元老约翰・E・凯利审查过Substrate的样品后,直言图像极其清晰,技术难度极高。

但他也泼了冷水,说普劳德现在只是刚到大本营,离登顶珠峰还远着呢。

这话一点不假,Substrate打算用一台粒子加速器同时给多台光刻机供光,这样能省钱,但一旦主光源出故障,整个工厂就得停工。

拜登政府对他们申请的10亿美元CHIPS法案补贴,就是因为这个“零停机”承诺持保留态度。

商务部没正式驳回,但疑虑显然没打消。

资金也是个大问题。

虽然公司估值已超10亿美元,背后有FoundersFund等大牌投资机构支持,但要建厂量产,这点钱远远不够。

去年他们开始全球选址,甚至和德州农工大学商谈在校内建粒子加速器和芯片厂,预算高达100亿美元。

跟英特尔的初步接触也没下文,英特尔对此拒绝置评。

更有意思的是,全球范围内盯上粒子加速器造芯的不止Substrate一家。

帕洛阿尔托的xLight公司也在做类似技术,想成为ASML未来设备的核心供应商

日本的科研团队也在悄悄跟进。

毕竟到2030年,全球芯片厂投资预计会翻倍,这么大的市场,谁都想分一杯羹。

普劳德的这场豪赌,正好踩在了美国半导体“卡脖子”焦虑的风口上。

美国政府现在对芯片供应链安全如临大敌,哪怕是再小的创新苗头,也愿意抓住不放。

前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克尔斯滕・西内玛说得直接,一旦Substrate的方案能商用,谁不想和他们合作?面对外界质疑,普劳德有些不耐烦。

他回忆当初大家都说“另类光刻法根本不可能”,但他还是扎了进去。

“如果你面前只有两个烂选择,那就必须发明第三个更好的办法”,这话听着挺霸气,但现实往往比口号更骨感。

这场赌上百亿美元、挑战行业巨头的芯片革命,究竟能不能撼动ASML的垄断?硅谷这群“不信邪”的创业者,能不能让芯片制造真正变得更便宜、更安全?现在还真不好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探索已经让全球半导体圈为之侧目。

或许未来某一天,粒子加速器真能改写芯片制造的规则。

就算最后Substrate没能成功,这种敢于打破行业惯性的创新精神,也值得被记住。

毕竟科技进步,从来都是靠一群敢想敢干的人,在未知的领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