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2026年国考报名的数据出来了。通过审查的人数,是371.8万。计划录用的,3.81万。算下来,录取比例差不多是98:1。将近100个人里,才能有一个人上岸。
公考热度,再上一层楼。
前几天,2026年国考报名的数据出来了。通过审查的人数,是371.8万。计划录用的,3.81万。算下来,录取比例差不多是98:1。将近100个人里,才能有一个人上岸。
真难考啊。那,既然需求这么大,那些帮人上岸的考公机构,是不是都赚疯了?
还真不是。我们来看国内几家比较著名的培训机构。
2025年上半年,粉笔营收同比减少8.5%,净利润同比减少18.34%。根据中公教育2025半年度报告,截至6月30日,公司账上还有1.77亿元,但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要有10个亿之多。甚至前段时间,还有报道称,某考公机构约定不过包退,但申请退费之后,这1万7的学费,却需要分期17年,1年退1000。
(图片来自:经视直播)
怎么回事?需求量这么大,这些头部机构怎么还混得这么惨呢?
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其实,他们赚钱的方式,并不复杂,核心就两个关键词:预付款、包过班。
先说预付款。
预付款,就是先付一笔钱,后续再分批交付服务。这种模式,你也并不陌生。很多健身房、理发店,也是这样。
不过,虽然预付款是一笔现金,但它并不是收入,而是负债。
什么意思?
当你办了张1000块的理发卡,理发店并不是立刻赚了1000块,而是欠了你1000块钱的服务。当一个学员交了1万块钱学费,你也不是收入1万元,而是负债1万元。等课全上完,才能变成收入。
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价换量”。你承诺给更大的折扣,客户就直接付现金,承诺来更多的次数。
可是,问题也出在这笔预付的现金上。因为,它特别考验创始人的,人性。
想象一下,你是机构的老板。
现在,你的公司账户上,趴着1个亿的现金。这时候,你的运营负责人跑来跟你说:老板,有个黄金位置的校区招租,拿下能多招1000个学生!你的市场总监跑来跟你说:老板,对手都在砸钱请名师,学生都被抢走了!
你动不动心?你用不用这笔钱?
坦白说,很少有人能拒绝。一边是“按兵不动”的巨大机会成本,另一边是“动用资金”的潜在风险。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给所有人设下的诱惑。
而麻烦的是,这个风险,又被加了一个巨大的杠杆:包过班。
包过班,顾名思义,就是:机构承诺,你来我这里学习,如果最后没考上,我把钱退你一部分,甚至全额退款。
(图片来自:互联网)
之前,机构赚的是“服务费”,但包过班出现之后,它赚的是“结果费”。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仅仅是上完课,还不足以让这笔预付的学费,从负债变成收入。要等结果出来,考生真的上了岸,才算。
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呢?
因为好卖啊。因为,卖得贵啊。对于机构来说,“包过”的客单价,是可以做到普通课程的好几倍的。而且,“不过退钱”四个字一出,考生紧皱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了。决策难度下来了,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不过,考生的不确定性是下来了,但机构的不确定性,却超级加倍了。因为归根结底,包过班模式想赚到钱,不和有多少“萝卜”准备有关,只和有多少“萝卜坑”有关。
于是,当报考人数暴增,录取岗位却没多出多少时,上岸率就会急剧下降。这就导致,虽然你用包过班来做招生,人数看上去特别多,但最终赚的钱却没有多太多。最后,招得人越多,退得钱也就越多。之前中公教育,就曾经披露,从2019-2021年,退费额从70多亿元,直接飙升到了153多亿;退费率从44.14%,到了68.46%。
而且别忘了,这一套模式,还是预付款。那么,那笔巨额的、本应用来应付高额退款的现金,又很可能会提前动用。机构的风险,自然就超级加倍了。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过程:
1、考公特别火,报考的人雪崩式涌入。机构一片繁荣。
2、但是,报考的人多了,录取名额没多多少。于是机构学员的上岸率,随之暴跌。
3、上岸率下降,包过班的退费率,就会飙升。同时,老板也没能抵抗住诱惑,把账上的大量预付款挪用,比如,开了新校区,甚至投了房地产项目。
4、终于,新招生的钱,补不上窟窿。公司的现金流,捉襟见肘。这才有我们前边提到的,1万7的学费需要退费,但实在一下子拿不出来,只好分期17年,1年退1000的事情发生。
以上,就是我们看到的,考公明明更火了,但机构们,却好像越过越惨的原因之一。
预付款和包过班模式,有他高效的地方。比如,极大的增加了销量,快速地回笼现金流。但也同时,把人性和概率这两个很难控制的变量,变成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命门。
在行业最热的那几年,光这包过班这个模式,就贡献了机构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收入。直到现金流断档、投诉暴增,才开始踩刹车。
这虽然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和某个人,某家机构的决策关系不大,但至少,当一家企业选择了这样的玩法时,它就应该对账上那笔预付款,抱有十二万分的敬畏。
因为那不仅仅是现金,而是无数个年轻人,改变未来的希望。
这笔钱,固然很有诱惑力。但千万,要小心处理。
参考资料:
1、公考这么热,中公教育为何一年亏20亿?
3、图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结束
4、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5、粉笔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2亿元,净利润2.27亿元
7、中公教育回应深交所:贷款模式下2021年退费率超八成,“理享学”是主因
8、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公司2021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
来源:明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