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动作”密度,近年罕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0:50 1

摘要:最高规格的新华社,连续三条发表署名钟台文的文章,这种节奏,这种密度,绝非偶然。

终于要动手了。

最高规格的新华社,连续三条发表署名钟台文的文章,这种节奏,这种密度,绝非偶然。

第一篇,讲的是历史经纬、法理事实,这是定性,

第二篇 是在描绘蓝图,告诉大家“好日子在后头”。

第三篇语气更坚定,强调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有没有发现,最近关于台湾的动作非常密集,非常罕见?


本周的四中全会公报,白纸黑字地写着:“ 要推进祖国统一 ”。这四个字的分量,懂的人都懂。

上周,国家还做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决定—— 首次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

近期的热播剧《沉默的荣耀》,罕见地直呼历史上牺牲于台湾的吴石、朱枫等烈士之名

还有“吉林一号”卫星,发布台湾岛高清卫星影像,这既是技术展示,也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这些动作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其传递的信号强度,远超近些年任何一次舆论造势。

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搞舆论动员?

回顾历史,在真正的雷霆一击之前,必有长时间的民意铺垫。我们向来将就师出有名,兵马未动,舆论先行。

那么不早不晚,为什么是现在?

实际上,几十年我们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保持战略定力,主要存在两大核心顾虑:

第一,是军事层面的:如果美日介入,我们能否战而胜之?

第二,则经济层面的:如果漂亮国拉着整个发达世界,像对大鹅那样搞金融冻结、技术封锁、贸易脱钩,我们能否扛得住?

目前来看,第一个顾虑基本不存在了。

反介入方面,93阅兵亮相的东风快递家族,央视解说词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这是针对谁不言而喻。

海上,9月份我们的福建舰,首次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的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

空中,年初不小心亮相的歼-60已经给了世界一点点震撼,最近我们又试飞了新型无人隐身轰炸机GJ-X,比B-21轰炸机更大更先进。

反观对手,尼米兹号上的两件飞机短时间内接连坠海,虽然这不大可能是我们搞下来的,但这更说明了问题。

还有,老川最近表示,电磁弹射太贵了,准备回炉重造用了几十年的蒸汽弹射,这也说明了问题。

总之,通过这些年的跨越式发展,军事层面已经没有太大顾虑了。

再看经济层面,为什么前段时间我们一反常态,出台了WPS格式的稀土管制公告,开始硬碰硬了?

因为我们跟大鹅不一样,欧美供应链,包括他们的高端制造业和部分军工已与我们深度嵌套,强行脱钩会先导致他们自身工业的瘫痪。

同时,我们通过“一带一路”等布局,已经将关键原材料和市场的依赖从分散至全球发展中国家。

更关键的是,毛衣战打了这几年,我们的出口额不降反升,这说明:即便最坏情况发生,我们也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内生动力来应对。

阻碍动手的两个核心要素,一个已被彻底解决,另一个的风险已变得高度可控。

这意味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机会窗口”正在打开。

所以你发现没有,我们的平台方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平台方略1.0,核心是“解放台湾”,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平台方略2.0,核心是经济融合与惠台让利的路线,强调的是“九二共识”。

但这两句话,破天荒地在这次十五五规划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总体方略”,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开始了3.0的平台方略。

平台方略3.0有什么重大变化吗?

路线上,我们强调要拥有对台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再跟他们无休止地拉扯,直接跟幕后的漂亮国进行博弈,釜底抽薪,斩断最重要的外援。

这就是为什么明天的会晤之前,我们连发3条钟台文,时间点不是巧合。

然后策略上,我们放弃了之前“大水漫灌”式惠台策略,转为对岛内爱国群体和产业的“精准滴灌”,通过大力深化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帮助他们取得话语权。

这就是为什么要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要强调以后的生活会更好,思路很简单-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这就是平台方略3.0的精髓所在。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的判断是实质性统一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加速铺开。 我们正在见证历史进程的加速。

几十年来,我们关乎国运的规划和战略,历来是按计划完成、说到做到。

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这类规划了几十年的超级工程,没有一个是半途而废的。

十三五、十四五制定的的发展目标,只要写进公报的,基本一定会完成。

那么,十五五规划里的“推进祖国统一”,交通部发布的2035年通往台北的高铁,也不会例外。

最后,这一切跟我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翻翻历史书就知道,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外部压力持续增大,内部民意高度凝聚时,往往也接近了一个临界点——武力破局。

来源:堵钱眼的申公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