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看这大客厅,亮堂!冬天有地暖,夏天吹空调,比以前舒心多喽!”在崂山区中韩街道和合家苑小区,百岁老人牟秀英坐在新房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她身上,脸上满是满足的笑意。从2024年11月小区完成回迁,到今年5月正式搬入新家,这一年里,牟秀英的生活被幸福与温暖紧紧
“您看这大客厅,亮堂!冬天有地暖,夏天吹空调,比以前舒心多喽!”在崂山区中韩街道和合家苑小区,百岁老人牟秀英坐在新房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她身上,脸上满是满足的笑意。从2024年11月小区完成回迁,到今年5月正式搬入新家,这一年里,牟秀英的生活被幸福与温暖紧紧包裹。
2024年11月,随着挖掘机轰鸣声的落幕,和合家苑迎来了首批回迁居民。牟秀英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第一次踏进130平方米的新家时,眼眶湿润了。曾经挤在老村平房里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三室两厅的格局里,儿子特意为她保留了朝阳南卧。
定制衣柜里整整齐齐码着四季衣裳,空调出风口挂着儿媳妇准备的平安结,阳台上的绿植郁郁葱葱,高清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儿媳每天还会把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得让老人住着舒服,干干净净的心情才好。”——望着眼前美好的景象,感受着晚辈的贴心照料,牟秀英格外满足与感动。
“这炕头比村里的土炕还暖和!”为了让牟秀英延续住炕的习惯,又能温暖过冬,家里人特意定制了电热炕。牟秀英还特别爱干净,每天都会亲手把炕上的被褥、靠垫整理得整整齐齐,连边角都捋得平平整整,“住着干净,心里才舒坦。”
对牟秀英来说,新家的幸福不仅藏在舒适的环境里,更在一大家人的团圆中。每逢春节、中秋这样的节庆日,儿孙们总会提前订好饭店,热热闹闹地接牟秀英去聚餐。饭桌上,牟秀英还会抿上两口小酒,看着孩子们说说笑笑,她的眼里满是欢喜:“我今年100岁了,五世同堂,儿孙们人多热闹,看着他们好,我就高兴。”
问及长寿秘诀,牟秀英的回答朴实又实在:“哪有啥特别的,就是没烦心事,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据儿子儿媳介绍,多年来,牟秀英始终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每天晚上八点准时上床休息,清晨五点半便起床,中午午休两个小时。
即便不识字,牟秀英还有个“紧跟时事”的爱好:每天雷打不动看《新闻联播》,看完还会把听到的国家大事讲给家人听,“知道国家越来越好,我心里也踏实。”牟秀英非常注重家风的传承教育,“咱们本本分分做人,尽己所能去帮助人,和大家伙团结好,这是根本。”正是牟秀英这样的三观,培养出了儿子、孙子两名军人。“我母亲心态也特别好,很少有生气的时候,这也给我们这些晚辈们提供了很正能量的教育。”二儿子辛泉瑞说到。
如今,距离和合家苑回迁已近一周年,牟秀英在新家的生活越过越舒心。儿子儿媳轮流照料,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做美食;出门散步时,小区里平坦的道路、贴心的休憩座椅,都让她出行更安心。“以前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有专属的热炕,孩子们也孝顺,我这日子过得比蜜甜!”
这份回迁后的幸福,是牟秀英晚年最珍贵的礼物。而这份幸福的起点,正是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的重要里程碑——和合家苑的顺利回迁。
作为张村河片区首个回迁安置小区,和合家苑的建设与交付始终牵动着居民的心。回溯回迁历程,时间线清晰而扎实:2022年4月,张村河南社区启动搬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同年8月安置区项目正式开工;2023年7月,项目首批楼座实现主体封顶,新家的轮廓日渐清晰;2024年10月,项目正式竣工验收,“住新家”的梦想迈入倒计时;最终在2024年11月16日,社区举行回迁抓阄仪式,11月20日至24日完成定位结算后,居民陆续办理新房交接及入住手续。
此次回迁规模惠及236户居民,回迁率达100%,每一户家庭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家钥匙”。更值得一提的是,和合家苑较崂山区“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的目标要求提前半年完成回迁,不仅标志着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建设正式进入回迁安置阶段,更用“加速度”圆了居民的安居梦。
夜幕降临时,和合家苑的灯光次第亮起。牟秀英靠在飘窗软垫上,听着楼下儿童乐园的欢笑声,忽然想起那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在崂山这片孕育着道家文化的土地上,牟秀英的百岁人生恰似一曲浑厚的道情。当传统孝道邂逅现代社区治理,当老有所养碰撞智慧生活,和合家苑用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诠释着“幸福栖居”的真谛。
回迁周年是新时代敬老文化的崭新起点,也是崂山区向美好生活前进的号角——正如牟秀英常说的:“好日子啊,才刚刚开头!”
来源:齐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