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昌邑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它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地处潍河下游,莱州湾畔。昌邑市东面以胶莱河为界,与烟台莱州市、青岛平度市相邻;南面与高密市毗连;西面与潍坊市的坊子区、寒亭区为邻;北面则濒临莱州湾。全市总面积为1627.5平方公里。根据2024年
地理概况
昌邑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它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地处潍河下游,莱州湾畔。昌邑市东面以胶莱河为界,与烟台莱州市、青岛平度市相邻;南面与高密市毗连;西面与潍坊市的坊子区、寒亭区为邻;北面则濒临莱州湾。全市总面积为1627.5平方公里。根据2024年末的统计数据,昌邑市的常住人口约为52.72万人。目前,昌邑市下辖3个街道和6个镇,3个街道包括奎聚街道、都昌街道和围子街道;6个镇分别是柳疃镇、龙池镇、卜庄镇、饮马镇、北孟镇和下营镇。
历史沿革
昌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从北孟乡千戈庄出土的文物可以判断,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事生产活动,属于龙山文化范畴。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土地为邑。宋建隆三年(962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始置昌邑县,宋乾德三年(965年)废北海军改置潍州,昌邑县属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昌邑的行政区划和名称屡经变更。例如,在金代它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潍州;元代则划入益都路总管府;明代先后属青州府、莱州府平度州。洪武十年(1377年)昌邑县曾短暂并入潍县,后于洪武二十二年复置。民国时期,昌邑隶属胶东道、莱胶道。1945年分置昌邑、昌南两县,1956年合并复称昌邑县。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昌邑县,设立县级昌邑市,由潍坊市代管。
特色文化
昌邑市的特色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尤为独特。在昌邑,有句俗语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一过腊八,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首先是演练各种杂耍的队伍,传出咚咚当当的锣鼓声。最重要的是赶集,办年货,选年货。农人们把自己地裏出产的物品,运到集上卖些钱,好置办过年需要的各种物品。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在腊月廿四、五以前,购买齐全。腊月廿三晚上则要举行送灶爷上天的仪式,也叫“辞(祭)灶”。传说灶君是派遣调查人间每户,善恶言行的。此外,昌邑龙池镇瓦城村的孙子庙会也颇具特色。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本《昌邑县志》记载:“孙子庙在西北三十里之瓦城,……宋熙宁四年(1071年)重修。”由此可证,龙池瓦城孙子庙宋代以前就早已存在。昌邑坊间流传,农历正月十四是孙膑的诞辰。当天,瓦城周边村庄的村民们都赶去瓦城孙子庙中烧香祭拜,以表达对风调雨顺年景的期盼。久而久之,正月十四便成了孙子庙会。庙会上,村民们会抬着为孙膑扎制的独角牛座驾巡游,并最终抬到孙子庙前“发(烧)大牛”。如今每到正月十四这天,孙子庙前的广场人山人海,舞狮的、耍龙的、跑高跷的、跑旱船的……各种民间杂耍,应接不暇。
特色美食
昌邑的美食独具特色,展现了当地丰富的物产。在昌邑西北部,流传着一种名为双台鲫鱼的美食。在昌邑,说起吃鲫鱼,就不得不提西永安村。西永安村往北三十里便是海岔子,这里地势低洼,湾塘众多,大量的芦苇和藕池成了当地的一道景观。俗话说,有水就有鱼,美味闻名的双台鲫鱼就生长在这里。加上咸水与淡水在这里交汇,生长出的鲫鱼肉质发紧,没有土腥味。当地采用最传统的先煎后炖做法来烹饪双台鲫鱼,使其深受广大食客们的欢迎。
核心产业
昌邑市的产业发展颇具特色,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当前,昌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当地印发了《关于全力抓好2025年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建立市级领导帮包、市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进机制。昌邑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现有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招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同时聚焦新兴产业链,瞄准“高精尖”、紧盯“专精特新”,推动各产业链招引落地一批“压舱石”“风向标”项目,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产业新格局。以“店小二”精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昌邑出台了《化工行业投资项目落户服务机制》,确定了56个重点项目的责任牵头部门和手续办理时限。此外,昌邑还强化金融吸附链接效应和资源配置功能,健全金融伙伴专班服务机制,成立11支金融伙伴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举办“金融+科技”“金融+工商”等专项银企对接会,为企业提供授信审批、营销调查和贷后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昌邑市被誉为中国丝绸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溴·盐之乡,同时也被评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超纤产业基地。
旅游建议
若到昌邑旅游,有几个地方不容错过。潍水风情湿地公园是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被国家旅游部门评定为AAA级旅游风景区。昌邑市博物馆坐落于城东路东侧,馆藏丰富,碑帖、书画收藏极具特色。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昌邑绿博园也是市内热门的景点。对于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还可以探访白塔村烈士祠。在春季,文昌阁的樱花是一大亮点,其最佳赏花时间在4月上旬至中旬。文昌阁作为昌邑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周围环绕着粉白樱花,形成“樱花映古阁”的独特景致。古色古香的红色楼阁与轻盈的樱花相映成趣,既有庄嚴感,又添灵動之美。此外,昌邑绿博园也是游客喜爱的去处之一。
历史名人
在昌邑的历史长河中,东汉时期的杨震是一位不得不提的名人。杨震,字伯起,是东汉时的弘农华阴人。他少年英锐,博览群书,成为学富五车、堪称一流的关西大儒,才名四播,人称关西夫子。他一直隐居江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直到50岁时,受大将军邓骘举荐,才开始仕途生涯。有一年,他从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此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一力推荐的秀才,因而是杨震的门生。老师赴任路经学生辖地,而且又有提携之恩,学生当然不敢怠慢。王密念上宪下属之义,感师生故旧之情,乘夜幕私抵杨震官邸,怀揣十斤黄金相赠。杨震坚辞不受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悄曰:“暮夜无人知者。”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能知?”王密满面愧色,悻悻而退。自此,杨震廉洁清正的官声到处传播。昌邑人民为纪念其高风亮节,在县城东北隅高筑四知台,又在城南门外修建四知祠,以表达对杨老的仰慕膜拜之心,对清正廉洁的隐隐渴盼之情。
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关于昌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冷知识:在龙池镇的瓦城村,曾有一座孙膑庙(也称孙子庙),庙基占地30余亩。庙的寝宫殿院内曾有一大槐树,本是两株龙爪槐。其奇特之处在于它60年一次“换胎”,即生长60年的干枝枯死后会从其根部另发新枝。1990年发现的奇槐赞碑上记载:“此槐之奇,不奇其干枝之曲拳,而大奇其能脱胎换骨,神乎神乎。”康熙《昌邑县志》也记载:“孙膑庙在县西北瓦城村中,有古槐二株,老干盘错,枝叶繁茂俯垂,旋转百结,有龙盘云绕之态,也传为孙膑禽龙晒袍处,谓之奇槐。”在明清时期,“孙庙奇槐”曾是昌邑八景之一。遗憾的是,1938年,瓦城人为防日寇在此安设据点,将庙拆除。后来,在此修建了学校,奇槐仍存于校园之中,但在1976年,被该校学生连根挖出。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感谢点赞和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评论。
来源:洒脱船帆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