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南宁南收费站的“小吴在路上”直播间画面挺特别,她刚抬杆放行一辆装满香蕉的大货车,镜头外在查绿通资格,镜头里正回弹幕,辣椒算不算绿通,整车80%怎么算,这不是闲扯,是好多司机天天问的问题,他们不看官网,也不打电话,就蹲在直播间等答案,因为这儿回得快,还能现场
广西南宁南收费站的“小吴在路上”直播间画面挺特别,她刚抬杆放行一辆装满香蕉的大货车,镜头外在查绿通资格,镜头里正回弹幕,辣椒算不算绿通,整车80%怎么算,这不是闲扯,是好多司机天天问的问题,他们不看官网,也不打电话,就蹲在直播间等答案,因为这儿回得快,还能现场比划,比看文件管用多了。
这种直播不是表演才艺,也不是公司硬派的任务,全国三十多个高速运营单位都开了官方号,谁上班谁播,没规定时长,也没奖金,上岗前都得学抖音运营,名字也起得挺有地方味儿,比如金胡杨、樱桃红,一听就知道在哪儿,沿海站点像广东福建,直播主打快答,三四十秒就把ETC扣费、路况问题解决了,西北那边流量少,像甘肃定西、云南莲池,主播就聊本地吃喝穿用,顺带成了非官方的旅游攻略。
司机是直播间里最活跃的一群人,九成以上的提问都来自货运司机,他们真不是来凑热闹的,这几年绿通政策改来改去,什么容积占比、冷藏车标准,很多人一头雾水,直播能一边讲一边当场验货,比翻手册清楚多了,企业也看出来了这招管用,昆倘高速直播展示24小时驿站,青银高速教人怎么找充电桩,汕湛高速画应急疏导图,全靠直播传开了,服务看得见,形象自然就上去了。
以前网上有人说收费员是养老岗,没奔头,现在不一样了,直播逼着年轻人一块儿干好几样活,收钱、回弹幕、记路况、认农产品、听方言,样样都得上手,职业的分量从按个按钮变成了真解决问题,云南广那高速的收费员穿苗族衣服开直播,甘肃金胡杨的主播讲沙枣树的事,这些内容没想到带火了周边的农家乐,文旅部门想照着学,怎么也学不来。
直播从2023年开始试点,2024年6月后明显快起来了,南宁高速6月27日第一场直播,之后各省也陆续跟上,广东、广西、云南、甘肃、福建、河北、陕西、四川这些地方至少有二十个省都开了这类账号,主要用企业官方号,个人号也有,但都统一叫小吴这样的名字,好管一点,平均每天播四五个小时,到晚上九点半还有人在线。
没人盯着你播多久,也没人给你打分,可主播们还是愿意播,因为真有人需要他们,一个司机听了一句话就顺利过了站,一个老农照着推荐买了特产,这种被人看见的感觉,比啥KPI都来得实在,收费员不再是岗亭里那个不动的背景,而是公路上真能帮上忙的人,他们说话带口音,手忙脚乱地找东西,可正因这样,人才觉得踏实。
直播间里没有标准的笑,也没背好的词,他们答问题的时候可能正数着钱,也可能在帮司机查政策,观众不挑毛病,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真人在干活,有时候弹幕刷得太快,主播就说等我先处理这辆车,然后接着回话,这种节奏反而让司机更信,毕竟在高速路上,能及时帮你解决问题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半城烟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