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旭丽老师以“制作强国主题手抄报”为核心任务,将《少年中国说(节选)》与《圆明园的毁灭》并置,前者抒发少年强国的愿景,后者揭露侵略者的残暴,一“扬”一“抑”形成强烈情感对比。最后师生分角色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爱国情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学生们自
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0月28日,通川区文华街小学开展了以“语生万物,课润童心”为主题的语文赛课活动。
杨旭丽老师以“制作强国主题手抄报”为核心任务,将《少年中国说(节选)》与《圆明园的毁灭》并置,前者抒发少年强国的愿景,后者揭露侵略者的残暴,一“扬”一“抑”形成强烈情感对比。最后师生分角色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爱国情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学生们自然生发出“强国有我”的使命感。
熊颖老师老师以“跟着课本游中国”为线索,执教《黄山奇石》,通过“初读知位置、再读寻奇石、品读赏奇形”的分层活动,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观察中寻找重点描写的奇石,感受奇石的动态。最后让孩子用上本课所学的“真像”“好像”等词制作黄山奇石明信片,激发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对祖国大好江山的热爱。
王佳老师带来的《去外婆家》,是趣味与实效融合的语文课堂模样。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揭示外婆家"趣”在哪里。她让孩子们随文识字,顺着学情解决生字,接着读词语,再把词语放进句子里,把句子读通顺。随后,孩子们找“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杜春丽老师带来《ang eng ing ong》。在发音讲解时,杜老师示范发音,让学生观察嘴型,发现技巧,学生拼读时兴趣盎然。接着杜老师把韵母变成动画,让孩子们动起来,当孩子们寻找自己名字里藏着的后鼻韵母时,更是热情高涨,他们在一个个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与拼音交朋友,既扎实又充满趣味性。
舒芳老师带来《精卫填海》。课堂上,从初读文言文识生字、理节奏,到梳理“精卫填海起因与经过”,反复诵读,预测故事的结局,再到拓展思考感悟精卫坚韧精神,环节层层递进,既契合四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浸润传承。整堂课情境创设、方法指导等教学手段丰富。
语文教研之路漫漫,每一次活动都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此次教学活动是教育智慧的一次璀璨绽放。在语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文华街小学始终用热情深耕,播种知识,浇灌梦想,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智见教研,点亮未来。
来源:然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