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同学聚会,做燃油车维修的老周说店里今年已经裁了3个人,自己的工资比去年少了近两千;开素质教培机构的表妹更发愁,上半年退课的家长排着队,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前几天同学聚会,做燃油车维修的老周说店里今年已经裁了3个人,自己的工资比去年少了近两千;开素质教培机构的表妹更发愁,上半年退课的家长排着队,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其实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行业风向真的变了。未来十年,AI技术普及、能源转型、人口结构变化这几股力量撞在一起,不少曾经的"稳定行业"会慢慢收缩,裁员降薪可能不是偶然是常态。今天用大白话拆解最危险的6个行业,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把现实说透,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想入行的,看完心里都能有个数。
1. 传统燃油车产业链:岗位跟着发动机一起"退烧"
我家楼下的汽修店开了十几年,最近挂出了"新能源维修招学徒"的牌子,老板说现在修燃油车的越来越少,店里三个老技工已经走了两个。这不是个例,整个燃油车产业链都在收缩。
首先是制造端,福特、雷诺这些巨头都在裁员,仅博世就计划到2030年削减1.3万个岗位 ,主要砍的就是内燃机相关的岗位。毕竟欧盟2035年就要禁售燃油车,国内新能源车市占率也越来越高,传统发动机、变速箱的需求自然往下走。
然后是维修和销售端,以前修发动机、换机油的活儿占了汽修店大半生意,现在新能源车结构简单,连变速箱都没有,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技工。加油站也不好过,未来十年充电桩会越来越密,不少加油站已经开始兼营充电业务,加油工的岗位只会慢慢减少。
2. 素质教培机构:没刚需、缺投资,日子越来越难
表妹的美术培训机构去年还有8个老师,现在只剩3个,她说最难受的是"收不上来钱,还老有人退课"。这正是素质教培行业的通病,未来十年只会更明显。
一方面是消费端撑不住,家长手里的钱更愿意花在学科、职业教育这些刚需上,素质教培可上可不上。加上2025年实施的预付式消费新规,机构跑路的风险被盯得更紧,家长交钱也更谨慎,很多机构现金流直接断了。
另一方面是行业本身太乱,以前靠加盟模式还能撑着,现在投资人都不敢进来了。尤其是中小机构,既没教研优势,又没品牌背书,要么关门要么缩减规模,老师要么降薪要么转岗,想靠这个行业稳定吃饭越来越难。
3. 煤炭与火电相关行业:绿色转型下的"必然收缩"
我老家是煤矿产区,前两年回去发现,以前热闹的矿区现在冷清了不少,叔叔说矿上已经开始控制开采量,年轻工人都在想办法往外走。这背后是明确的政策和市场双重压力。
从政策看,碳关税、环保法规越来越严,火电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从市场看,现在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很低,比煤电还划算,加上AI能优化电网调度,不用火电频繁调峰了,火电设备制造、煤炭开采的需求自然就降了。
岗位收缩最明显的是一线开采和设备维护,不少煤矿都在推进自动化开采,一个班组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一半。火电厂里的锅炉工、检修工也面临同样问题,未来十年,这些岗位会跟着煤炭需求一起减少。
4. 传统线下零售业:没特色的店熬不过"数字化浪潮"
小区对面的百货商场,三年前还人挤人,现在一层楼关了大半店铺,只剩几家餐饮还在撑着。这就是传统零售业的现状,未来十年还会更残酷。
不是人们不逛街了,而是购物习惯变了。买衣服上直播,买日用品点外卖,连买菜都能半小时送到家,谁还愿意去逛没特色的商场?塔吉特这样的零售巨头都在裁总部岗位 ,更别说中小实体店了。
受影响的不仅是店员,还有供应链上的岗位。以前商场进货需要大量采购员、库管员,现在电商直接对接工厂,中间环节被砍掉,这些岗位自然就没了。只有那些做"体验式消费"的店还能活,比如亲子乐园、特色餐饮,但这毕竟是少数。
5. 低技能制造业:机器人比人工"更靠谱"
前阵子去参观一家电子厂,车间里全是机器人在组装零件,只有几个工人在旁边盯着。负责人说,自从用上AI质检,缺陷率从0.5%降到0.1%,人工成本还降了40%,这就是低技能制造业的未来。
像汽车装配线、电子元件焊接这些重复性劳动,机器人干得又快又好,还不用休息,企业自然愿意换设备。比亚迪、特斯拉的工厂早就这么干了,特斯拉的车线束总长比以前缩减77%,装配效率反而提升25%,需要的工人数量直接减少。
未来十年,这类岗位会持续减少,不是企业故意裁员,而是机器确实比人工更高效。只会做简单重复工作的工人,如果不升级技能,很容易被替代。
6. 基础教育(部分岗位):跟着学龄人口"缩水"
抖音上刷到数据,2024年一年就关停了2.11万所幼儿园,每天差不多58所,24万教师流失。这只是开始,未来十年基础教育的部分岗位会明显过剩。
核心原因是学龄人口在减少,专家预测到2035年,小学教师可能过剩150万。先是幼儿园,然后是小学,再往后初中、高中也会受影响。尤其是一些人口流出的小城,学校合并、缩减编制是必然的,老师想保住编制可能要降薪,或者往大城市流动。
不过也不是所有老师都危险,像语文、数学这些主科老师需求还在,但艺术、体育等副科岗位会先受冲击,机构里的课外辅导老师更是首当其冲。
行业要变,人该怎么应对?
不是说这些行业会彻底消失,而是岗位结构会大洗牌,与其等着被淘汰,不如主动做准备。
先看技能升级:汽修工可以学新能源维修,制造业工人能学机器人运维,这些都是行业需要的新技能。就像我楼下汽修店的老板,早早就去考了新能源维修证,现在生意反而比以前好。
再看行业跨界:教培老师可以转做职业教育的助教,煤炭行业的技术人员能去做光伏电站运维,很多技能是相通的,换个赛道就能重新发力。
最后别忘"留后路":不管现在工作稳不稳,都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个副业,比如做短视频、搞电商,万一行业真有变动,至少有个缓冲。
未来十年的行业变化,本质是"旧需求消失,新需求出现"。裁员降薪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变化,一直停在原地。
你身边有没有行业收缩的例子?比如汽修店变少了,还是教培机构关门了?如果是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你已经开始做准备了吗?或者有什么转型的好办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互相给点思路,毕竟提前准备总比被动应对强。
来源:柠檬草一点号1
